茶产业作为贵州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点产业,全省88个县(市、区)中有78个县(市、区)种植茶叶,涉茶人数340.3万人。贵州大学充分发挥植物保护世界一流学科的科技优势,积极组建茶产业团队,并全面了解和掌握全省88个县(市、区)茶产业发展现状和科技需求。针对病虫害防治与“干净茶”发展的实际需求,组建了由校长宋宝安院士任组长的茶产业团队,全面对接支撑全省茶产业科技扶贫需求。
2020年初春贵州大学校长宋宝安院士指导春耕备耕工作。
贵州大学茶产业团队采取过程管理与结果考核相结合的方式,突出责任担当。一方面,团队围绕茶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和自身团队技术优势,由院士牵头,青年长江学者、国家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等长期从事茶树病虫害发生流行规律与绿色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工作的成员组成攻关小组,制定了具体的工作方案,量化服务区域、示范基地数量、示范推广面积、解决技术问题、产量质量提升、技术培训人次、带动帮扶农户和贫困人口情况等考核指标。另一方面,学校领导多次带队深入一线并集结省内茶产业相关领域339位专家深入田间地头进行科技帮扶,及时了解和帮助解决农户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2020年6月17日在清镇市中华茶博园开展释放天敌控制茶园虫害技术示范。
疫情防控期间,茶产业团队创新工作方式,积极采取“线上+线下”技术服务模式,通过编制发放技术服务方案、开设“溪山春雨”贵大助农云课堂、公开专家团手机号码、组建“贵州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群,积极开展抗疫情促茶叶生产服务,技术资料在线浏览50余万次,微信群在线解答技术问题600余人次,并动员和鼓励广大返乡学生就近就地参加支农助农活动,建立“专家+基地+博士村长+产业”的扶贫工作模式,带动了全校精品水果、蔬菜、生态渔业等12个特色产业团队组织了300余支“博士村长”队伍1200余名学生参与“带技术、带人才、带项目”服务贵州深度贫困县,其中,茶产业“博士村长”开展田间服务800余人次。
一、主要成效
(一)带动农民增收
贵州大学以茶产业团队为依托,充分发挥科技优势,为贵州的干净茶、健康茶和安全茶插上了科技的翅膀,一批批茶农依靠绿色农业科技实现了增收致富奔小康。在积极推广绿色防控技术的过程中,帮扶范围覆盖了全省43个重点产茶县。据不完全统计,贵州省茶产业带动脱贫增收人口达24.82万人,是贵州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产业。
2020年9月9日在紫云县映宏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开展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培训。
(二)带动产业发展
贵州大学积极组织和参与制订全省茶产业发展规划、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技术规程等20余项;积极整合校内外资源,累计投入1500余万元直接帮扶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目前,已在纳雍、水城、贞丰等43个茶叶主产县建设茶产业发展示范基地164个,年推广面积达300万亩,累计推广1410.84万亩。全省茶叶面积从2007年的102万亩发展到750万亩,连续7年稳居全国第一位,带动涉茶人口340.3万人。持续稳定发展的底气就是“干净”,技术支撑就是贵州大学的绿色防控。
(三)带动人才培养
贵州大学茶产业团队通过向社会公布团队成员手机号码,组建全省技术示范群,定期发布技术资料,持续推动“博士村长”行动等,下沉田间开展服务800多人次,举办农民田间学校43间,开展技术培训817期,培训农技人员和农户61360人次,印发技术资料139234份。值得一提的是,贵州大学茶产业团队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贵州省‘五四青年奖章’集体”,7人次获“贵州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此外,贵州大学实施以“一名博士生带动十名硕士生再带动一百名本科生”扎根基层开展帮扶活动的“博士村长”计划,让学生们用老百姓们听得懂的语言、学得会的方法,把自己的专业知识教给老百姓,广大学生在实践中增长了见识、培养了能力、得到了锻炼,获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和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博士生张建获全国高校“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称号。
2020年11月13日在黔西县开展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指导。
(四)带动成果转化
贵州省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明确,以宋宝安院士为组长,在全省43个主要产茶县全域推广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集成技术,带动全省覆盖应用。协助贵州贵茶(集团)有限公司严选加盟企业,制订联盟茶园管理方案,建设欧标茶示范基地50余个,进行绿色防控技术指导,提出“让天下人喝上干净茶”的口号,从技术角度保障公司年出口茶叶超亿元,发展成为贵州茶叶出口龙头企业。在湄潭、凤冈、都匀等县建设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基地164个。以陈剑平院士为组长,朱有勇院士、康振生院士为副组长,10位院士对项目进行评审后一致认为:“该成果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成果创新性突出,实用性强,引领了‘干净茶’的发展,对促进茶叶产业绿色发展和质量安全提供保障。”
(五)带动国际影响力
以茶为媒,沟通世界。贵州大学茶产业团队把科技助力乡村振兴形成的贵大智慧输送冈比亚、埃及和东南亚等国家,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举办了科技扶贫与农业现代化、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与应用等内容的10余场讲座,引起强烈反响。连续举办了第四届、第五届“中国-东盟茶文化论坛”,对中国茶产业发展、茶文化传播,促进国际合作和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等发挥了积极作用。
2021年7月1日在普定县黔龙茶业有限公司开展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指导。
二、主要特点
(一)践行使命担当,瞄准茶产业难点构建责任链
贵州大学茶产业团队紧紧围绕地方产业发展目标,精准识别茶产业全周期难点,构建茶产业责任链,压紧压实责任,做到让政府满意、让企业满意、让农户满意,科学制定团队的帮扶工作计划和职责分工,细化各项措施,充分发挥团队凝聚力和资源整合力。在工作推进中,做到目标不变、靶心不散、频道不换,以等不起、坐不住、慢不得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纵深推进帮扶工作。
(二)夯实人才支撑,瞄准茶产业痛点完善知识链
充分发挥贵州大学植物保护世界一流学科优势,带动省内相关专家339名,统一实施方案、统一推广措施,在全省上下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氛围,“干净茶”理念深入各县、进村入户,“宁要草,不要草甘磷”等生态意识奠定了重要的群众基础,为贵州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团队专家长期立足贵州开展“以虫治虫”“以草治草”、免疫诱抗等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形成了“生态为根、农艺为本、生防为先”的茶产业发展技术体系。团队坚定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求研究生立足茶产业发展实际需求选题,带领学生跑茶园、走茶企、访茶农,通过用真心、动真情、做实事、求实效,培养了一批批学农、懂农、爱农的茶产业建设人才。
2021年1月8日在沿河县开展2020年茶产业“冬季充电”技术培训。
(三)扩大示范效应,瞄准茶产业优势提升价值链
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涉及生产体系、产业体系、经营体系等复杂的价值链,每一个环节能否科学、有序、高效的运转和执行直接影响整个产业的发展。茶产业团队在全省各主要茶叶产区分类别地建立了特色化的示范基地164个。其中,六类示范区建设最具代表性,包括江口碾茶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平塘提质增效技术示范区、湄潭欧标茶技术示范区、紫云灾后修复和病害预防示范区等。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集成技术在全省已累计应用1410.84万亩次,减少农药投入739.81吨(商品量),实现经济效益113.18亿元;探索形成绿色防控“整村推进、整乡(镇)推进、整县推进”新模式,解决了茶树病虫害的防控难、成本高及夏秋茶利用低等问题,保障茶产业健康发展,进一步促进了全省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四)提升技术集成,瞄准茶产业绿色构筑生态链
茶产业团队倡导生态与科技的融合保护与开发模式,通过发展生态种植、绿色植保、循环利用,促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打造生态共赢链。针对贵州茶产业发展过程面临的病虫害难题,提出了“生态为根、农艺为本、生防为先”的茶树病虫害防控理念,制定了《贵州省茶产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7-2020)》《贵州省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方案》等,极大地提升了贵州茶产业的绿色发展、生态发展、循环发展的科技支撑,持续形成黔茶产业发展的整体性生态共赢链。
2021年4月19日在沿河县白叶一号基地建立田间示范区。
三、下一步打算
(一)加强精准对接
根据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新要求、新需求,贵州大学将继续发挥植物保护世界一流学科的人才优势、科技优势和平台优势,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推广,坚持“生态为根、农艺为本、生防为先”的绿色防控理念,为贵州“干净茶”抢占制高点和品牌定位提供技术支撑,贵州茶的绿色生态之路保驾护航。
(二)加强示范引领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前提,是基础和重点。继续在全省43个茶叶主产县全域推广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集成技术的基础上,重点发展和打造一批典型样板,利用学校多学科优势,利用茶产业接一连二带三的特点,推动示范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业产业链延伸,附加值扩大,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增收机会,形成乡村振兴的技术堡垒,总结机制体制和技术规范,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模式。
2021年5月29日在瓮安县黄红缨茶业有限公司开展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田间示范。
(三)加强人才支撑
结合贵州省茶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专业技术人才供需结构失衡问题,贵州大学将继续大力实施“博士村长”计划,开展农业技术示范,举办农民田间学校,建设科技小院,不断强化乡村振兴队伍保障,夯实乡村振兴人才支撑,辐射带动全省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文/图 贵州大学)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