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物岭南·非遗印记|六双花灯:正月十七的花灯盛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风物岭南·非遗印记|六双花灯:正月十七的花灯盛宴

风物岭南·非遗印记|六双花灯:正月十七的花灯盛宴

六双花灯流传于信宜市镇隆镇六双村,至今已有三百多年。据说在明清时期,六双流行鼠疫,损失不少男丁,六双村民祖先便在元宵节期间,将各户花灯集合在一起举行游灯活动。因灯与“丁”谐音,添灯意为祈求添子增孙;同时,盼望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由此,便形成了六双花灯在正月十七游灯活动的传统习俗,沿袭至今。

兴宁花灯融传统的儒家文化、底蕴深厚的群众文化和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于一身,经历了历史的演变与世代传承,形成了兴宁独特的花灯文化。

如今,每年闹花灯成为六双村重要的民俗活动,它是这一方水土的人民庆祝去年取得丰收,取得好收成的一种民俗庆祝、祈福仪式,也是对新一年美好生活的憧憬,许愿,祈福

每到新年正月十七当晚,各村的花灯队伍在广场集结,队伍中有老人、青壮年、孩童。巡游队伍由大锣开路、神轿、十二生肖灯、八宝灯、吊灯、走马灯、宫灯、木偶、醒狮、白花灯、禾秆龙的顺序,中间配以火水筒照明,在家家户户门口行经游行,队伍绵延数公里。巡游队伍经过每家每户门前,村民摆香案祭祀,上香,祈福。花灯巡游耗时近三个小时,游走数十公里,环绕6个村落后,重回广场,在广场上燃放烟花庆祝。整个过程热闹又壮观,引得四面八方的人们蜂拥观赏,叹为观止,目不暇接。

以竹篾、花纸为主要原料的兴宁花灯,制作过程主要有选料裁料、扎灯架、剪刻绘制图案、裱糊四套工序,是一种集民间竹艺、编织、绘画、剪纸、书法、对联、诗词于一体的造型艺术,完全由手工制作、设计独特、造型美观精致,艺术性、观赏性、民俗性强,是粤东客家地区最具代表性的花灯。

【记者】杨逸

【通讯员】朱英豪

【视频】受访者提供

【作者】 杨逸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