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入古出新见奇趣

■文/韩天衡

在今天中国的中青年篆刻家中,曾杲无疑是创作最为勤奋者之一,几部作品集足以说明他在艺术创作上所下的功夫之深,用工之勤。当然,这也是成为一个合格艺术家的必须条件。

他近年来的作品集,我都看过,每一次都会带给我全新的感受。从这些作品集中,可以看到他的进步,感受到他对印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在多年的积累以及艺术实践后,曾杲今天的艺术,完全可以称得上有独特面貌和独立精神。纵观他的艺术,其根基在于深入学习传统,而发扬则在于能推陈出新,形成自己独立的艺术语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华夏传统艺术的海洋中,文人篆刻是一朵还相对稚嫩的水花。诞生至今不过七八百年,对于篆刻的研习,历代篆刻家进行了多样探索,从古老的印章实物到书法,到各类图像、文字都是篆刻家的灵感源泉。每个篆刻家甚至篆刻学习者,都需要经历一场“入古”,即对前人的学习摹仿,而后才能谈到在此基础上的承继和发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入古不难,毕竟先贤的作品已经存在,只需虔诚地摹仿即可。但入古之后的出新,却成为了横亘在几乎所有篆刻家面前的一座大山。如何能在“古”中,提炼出“新”意,是所有篆刻家都需要面对的问题。无疑,曾杲在这方面做得艰辛而优秀的。

对于篆刻的入古,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有的篆刻家认为,入古是对前人纹丝不动的再现。这种“创作”也具有一定艺术性,但这种艺术创作方式欠缺“原创性”,至多成为“某某第二”,艺术创作的自身价值,是缺失的。还有的篆刻家,则走得比这种“入古”更深入,在学习前人作品形态的同时,走进了先贤所处的时空,了解了前人创作的背景,从思想层面、知识层面、技法层面,以解构的方式进行学习;并在这之上,结合自己的知识背景、情感诉求、时代特色进行创作。曾杲无疑就是后者,由“入”而“出”,从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他在这条路上已经走出了一片光明前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曾杲作品中的“入古”与“出新”要从两个方面来看。其一是呈现效果,可以看到他的印章有取法汉“将军印”的面貌特征,但这种取法并非是以“将军印”的形态来构成印章,而是在分朱布白中,有将军印的一些构成,诸如笔画的粘连,线条的爽利等。其次他在字法和布局中,融入了很多摩崖石刻、宋版书的元素,这些元素在以往的篆刻创作中并不多见,而他能将这些元素印化,并成功运用于自己的创作中,更是难能可贵。还可以看到,他也汲取了很多流派印的营养,在部分作品,结字的形态上,可以看到多家流派印的影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般来说,这种多重元素聚合的作品,会造成风格统一度不够的问题,但曾杲的处理非常巧妙,他以自己爽利、浑厚的整体艺术风格,将这些元素融会一炉。呈现出了整体统一又面貌纷呈的艺术特色。他的作品,有整体风格的体现,却又没有千印一面的局限。就此来说,足见其成功。在印面效果的出新上,曾杲也做得非常成功,他的作品,刻了很多富有现代性的语言,歌词、散文诗、流行语等信手拈来,印章呈现的形态也与文字内容所要表达的情感有很高契合度,这拉近了一般观众和艺术作品之间的距离,体现了非常鲜明的时代特征。此一点殊为难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是曾杲在印章制作工艺和材料上的入古出新。在元、明之前,印章材质多为金属,到文人篆刻兴起之后,印章材料转向石材,金属印章只是少数篆刻家偶尔为之。曾杲在自己近十年来的创作中,则多以金属材料为主,这在当代篆刻家中是“领跑者”。金属材料的引入,在形态上让印章更为“复古”增添了很多情趣,与之同时,金属材质的印章更适合把玩,在印章整体的审美性上也扩展了外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尤其需要指出,上古的印章铸凿,都是为了佩用和钤于封泥,重在底部的线条呈现,而曾杲注重的印面与底线的双重呈现,更彰现以印泥钤出的艺术效果,这也是与古人的迥异不同。

石质印章,都是通过镌刻制成。金属材料印章,则有熔铸镌刻乃至焊接等多种方式制作,在中国古代,这几种方式也都是并行的,曾杲在金属印章创作中,将这些工艺复原,同时又以艺术化的形式构成,带来新意的同时,也扩大了篆刻这一艺术形式的外沿与内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纵观曾杲的创作,入古与出新兼备,传统与现代并立;读他的作品,可以见古人也可见时代,在艺术的美感之外,还能见到作者孜孜不倦的探索与追求。如今,曾杲君成绩斐然,然而不断地拓展前行,也是他尤需要思考的问题。

壬寅 正月初五日 于海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泠名家曾杲艺术简介

1969年生 西泠印社社员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 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

四川省诗书画院特聘画师 四川省新联会书画院常务副院长

西蜀印社社长 《印·道》主编

中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印道”双年展策展人

央视书画频道教学节目主讲嘉宾

《书法报·书画天地》当代篆刻30家

主要代表作

《曾杲篆刻—当代篆刻家自选作品集》(四川美术出版社)

《中国戏画》(中国世纪出版社)

《器物》(中国摄影出版社)

《永远不说再见——曾杲篆刻作品集》(西泠印社出版社)

《旧时月色——曾杲纯银铸造篆刻作品集》(西泠印社出版社)

《通往未来的列车》(四川文艺出版社)

《直觉——曾杲蟠条印作品集》(西泠印社出版社)

《旁皇——曾杲金银篆刻作品集》(西泠印社出版社)

《中国古代金属印章史》(四川文艺出版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丨时代中国杂志

发布丨广东省文化学会何媒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