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裕安区罗集乡松岗村村民张满德在罗集乡财政所工作人员的帮助下,通过手机扫描惠农补贴“一卡通”二维码,输入姓名和社保卡号后,一下子就查到了多项惠农补贴,每项补贴是多少钱,何时发放的,全都看得很清楚。而以前,要想了解这些信息,必须走上6、7里路,到乡里的财政所办事大厅或者银行柜台才能查询,费时又费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前因为自己腿脚不方便,总要麻烦邻居帮忙查询,有时候还要走冤枉路,现在通过手机扫一扫就能查询!这个‘码’,真的是把惠农好政策送到了我们心坎上。”张满德感慨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进一步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让农民群众多渠道知晓惠农政策和发放信息,省财政厅开发了“安徽财政惠民惠农补贴(一卡通)二维码”。经过稠密谋划、设计、编程、调试,“安徽财政惠民惠农补贴(一卡通)二维码”于今年元月正式在全省推广应用。二维码是“一卡通”管理发放系统的再升级、再延伸,它通过构建柜台查、自助查、扫码查、网上查“四位一体”的查询体系,让农民朋友足不出户,就能通过手机随时随地了解政策、查询补贴,真正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拓宽宣传渠道

让惠农服务有“广度”

为让惠农政策更快落到实处,由裕安区财政局牵头、在辖区内22个乡镇街因地因时制宜,深入开展宣传推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人流聚集的街道广场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活动;向广大群众发放宣传彩页、宣传品,介绍二维码的多种用途和补贴查询的具体操作流程,为群众答疑解惑;在区、乡、村三级办事服务大厅、公开公示栏、农贸市场、银行网点等场所摆放宣传展板、张贴二维码宣传海报、悬挂标语横幅;利用微信、QQ、网站、微博、抖音等新媒体不断拓宽宣传渠道,形成点多、面广、线长工作合力,确保宣传取得实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裕安区还组建志愿服务队,深入辖区特困户、低保户、残疾户等特殊人群家中,面对面、手把手指导群众扫码知晓政策、查询补贴;对外出务工人员,通过电话、微信等线上方式,发送电子版手机操作演示视频,提供帮助与服务,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政策知晓率、二维码使用率以及对惠农补贴发放工作的认可和满意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造便民高效

让惠农服务有“温度”

“自从有了’码’,想查什么在家通过手机扫码都能查到,省去了原先的奔波繁琐。”就读于罗集中学的初二学生王娅楠今年15岁,享受义务教育阶段的“两免一补”教育补贴政策。她告诉记者,原先补贴打到爷爷的卡上,什么时候补贴到了都不知道,现如今,通过扫描“一卡通”二维码,就能及时知道补贴到没到,还能查到补贴政策变化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考虑到有些群体操作智能手机不便,在入户推广‘一卡通’二维码时,就重点侧重老年人、残疾人,让真情服务‘零距离’,帮助他们跨越‘数字鸿沟’。不仅让群众享受到数据便利,提升了获得感和幸福感,也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和效能。”罗集乡财政所所长丁瑞东表示。今年68岁的村民李性安告诉记者:“他们总是不厌其烦地教我,现在我知道拿着手机对着二维码扫一扫,就能知道发了多少钱,发的什么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提高群众获得感

让惠农服务有“深度”

这仅仅是裕安区22个乡镇开展惠农补贴“码上查”的工作缩影。“群众利益无小事,民生利益大于天。”要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一直以来,裕安区财政局围绕落实财政惠农政策,从群众实际需求出发,不断完善制度体系。同时,加强与各类监督的贯通协调,有效形成监管合力,让每一分钱都能安全及时地发放到群众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截止2022年6月13日

裕安区通过“一卡通”系统平台

发放补贴资金共25024万元

惠及13.4万人次

其中通过社保卡发放资金15613万元

惠及9.1万人

“下一步,裕安区以实施民生关键小事为契入点,在全区开展灵活多样的惠农补贴’一卡通’ 二维码宣传,不断夯实惠农补贴资金管理发放工作基础,完善’一卡通’平台、加快社保卡换发,同时在区政府网站上及时更新惠农补贴政策清单,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让农民群众多渠道知晓惠民惠农政策和补贴资金发放信息,切实提高惠农补贴资金发放管理水平。”裕安区财政局局长潘俊贵表示。

来源:六安新周报融媒体记者 汤格 张笑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