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刚从东面的山上冒出头,龙泉山钟家山三号平台上早已站满了人。 天色渐亮,从蓝紫到橙红,朝霞慢慢显露。等待一晚的疲惫一扫而光,只剩“咔咔”的快门声。 从今年“五一”开始,这里成了成都日出的观景圣地,“日出热”带动“龙泉山热”。数据显示,一个月后的端午小长假期间,山泉镇共接待游客7.08万人次,实现旅游经营收入1132.8万元。其中,夜间接待游客超2万人次,民宿入住率达95%以上。 “看日出”“露营”“夜骑”等旅游方式持续升温,山泉镇“水果采摘”“森林徒步”“非遗民宿”等特色业态备受青睐。龙泉山观景台、桃花故里景区、山泉民宿等出行目的地,人气爆棚。 从桃花节、农家乐、柴火鸡到当下的网红、时尚、小资,观日热潮背后的龙泉山,显然已不是当年的模样。这里,还有更多想象不到的面孔。

日出

“终于年轻了一把!”2022年“五一”假期,对龙泉山来说,无疑是热闹的。

受疫情影响,人们难以远行。有人发现,在离成都城区几公里的地方,就能饱览壮观的日出、日落,甚至能看到日照雪山的盛景。好景就在身边,何须远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龙泉山日出。图据网友

“夜爬龙泉山”看日出,成为一股热潮。甚至,若你不去龙泉山上看一次日出,都不好意思说自己“还年轻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龙泉山上看日出。摄影:嘉楠

5月7日晚10点,大学生小刘和朋友们从犀浦坐地铁2号线,一个半小时后到达龙泉驿地铁站,准备夜爬龙泉山。

这个离龙泉山只有五六公里的地铁站,步行或乘坐4站路程的公交车,就能抵达山脚。

还没来得及上山,晚上11点半的龙泉驿地铁站就让小刘大吃一惊:“地铁上的人几乎都是去爬山的。上山的路根本不能停,人挨着人。”

步行一个半小时,钟家山三号观景平台到了。上山的人都汇集于此,“根本挤不进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龙泉山吸引游人打卡。摄影:嘉楠

那一晚,他们吃零食、玩桌游,一起等待日出的到来……

热潮过去一个月,余温依旧没有消退。5月28日凌晨,大四学生小阳一行9人也踏上了这条上山路。

5点半到达观景点,一边爬,一边看着天色渐亮,“心里特别期待。”虽然当天观日天气并不算好,但这仍是一场难忘的经历,“日出每天都可以看,但这种经历可能只有一次。”

她在朋友圈写到:“从黑夜到清晨,从山底到山顶,我们在月光下前行,不为别的,只为这最后在成都的日子里和三五好友徒步登龙泉山,看看从东边升起的朝阳,这样的经历足够让我记很久很久。”

小阳是云南人,在成都4年的求学时光,她去过锦里、武侯祠、宽窄巷子、都江堰,来龙泉山还是第一次。“之前住在城市里,现在站在高处看它,感觉很不一样。”

当天看完日出,她和朋友坐在那里,山风习习,从山顶俯望城市的感觉,令她难以忘记,“原来自己生活了4年的城市,是这样的。”

来成都工作多年的阿良,是个闲不住的人。近年来,他开着车把龙泉山隐秘的地方几乎跑了个遍。

找个野生观景点静静地坐着,眺望整个城市。那种远离人群、城市高楼的感觉,是他独有的放松方式。而这个离城市只有几公里的龙泉山,足以容纳他所有的“小心思”。

从今年“五一”到端午,“日出热”带动“龙泉热”。据统计,今年端午小长假期间,山泉镇共接待游客7.08万人次,实现旅游经营收入1132.8万元。其中,夜间接待游客超2万人次,民宿入住率达95%以上。

龙泉山“看日出”“露营”“夜骑”等旅游方式持续升温,山泉镇“水果采摘”“森林徒步”“非遗民宿”等特色业态备受青睐,龙泉山观景台、桃花故里景区、山泉民宿等出行目的地人气爆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龙泉山上露营。摄影:嘉楠

猛禽

好玩的山不止一面。这里还是猛禽观测地,且早在爱好者中间流行起来。

春季,猛禽从南方飞往北方繁殖,秋天再回归此地过冬。在经过龙泉山时,它们可能不知道,山上正有一群人用望远镜和长焦镜头对着它们。

这群人耳聪目明,一句“上货了”让10余位志愿监测员迅速就位,“货越大,大家越兴奋。”

“1、2、3、4……这是隼(sǔn)、鵟(kuáng)、鹫(jiù)、鸢(yuān)……”《龙泉山猛禽迁徙记录表》上,它们的名字被迅速记录。

“船长”龚文杰是这里的常客。一到周末,他就会从牛市口乘坐地铁2号线到凉风垭监测点,呆上一天。山上的风景让他心情舒畅,特别是雨后视野开阔,“每次上山都是一次放松。”

除了个人爱好外,他觉得这也是比较健康的休闲娱乐方式,“看老鹰需要一直抬头望天。”作为程序员的他,长期伏案工作,“看老鹰对颈椎健康非常有益。”

龚文杰说,猛禽属于食物链顶端,是整个生态系统健康的标志。通过对它的监测,能明显发现生态系统的变化。作为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龙泉山正好与猛禽迁徙路线一致。海拔高,猛禽成群冲破云层的壮观景象,也易于观测。

去年一年,他们在龙泉山上监测到11873只猛禽,而仅今年春季,他们就已监测到8316只,“记录总量创了新高。”

作为龙泉山的老熟人,龚文杰看到了这里的变化:“道路变好了,上山的人更多,政府对林木的保护力度也更大了,山里竖起了很多生态保护区界碑。”

“3.0”版农家乐

对龙泉山变化感受最大的,还有赖海军。

他是钟家山三号网红观景平台旁一家民宿的老板。观日热潮,让他的民宿跟着大火。

他老家就在山背面。年轻时下山求学、打拼,40多岁,“有点累了”的他,在2017年决定和妻子重回龙泉山,亲手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院子——三号平台旁的“驿宿”就是他租用农房改造的院子。人们坐在大落地窗的餐厅里,可以看到远处的山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龙泉山远眺。摄影:嘉楠

院子二楼的天台,被大家称为“落日书吧”。天气好的时候,坐在那里可以看到离成都几百里以外的雪山。幺妹峰、大雪塘、贡嘎……画面中间,是成都的一个个标志性建筑,468、东安湖体育公园、环球中心、339电视塔……他认为,这里是他和妻子的精神空间、情怀空间,也是成都休闲生活方式的分享空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龙泉山远眺。摄影:石头鱼

雪山、落日的画面,并不是现在才有。赖海军记得儿时天气好的时候,站在龙泉山上就能看到夕阳、雪山,虽然美,但那时人们忙着生计,并不感觉稀奇。那时,家里都依靠种地、种果树为生。之后,桃花节成为龙泉驿的名片,带来了桃花经济,农家乐也逐步兴起,当地一部分人的营生方式也发生了改变,“但总的来说比较粗放,农家乐就只是满足最基本的吃饭、打麻将”,不管是环境还是产品带来的体验感都相对较差,比如点杀鸡兔,“‘点杀’这个概念不契合现在年轻人的价值观。”他认为,“农家乐”的概念也是一种落后的表述,“我们应该更强调生活美学空间。”他认为一座山的进步,更多还是要从精神层面去挖掘、发展。

现在,山上的农家乐逐步进行了升级改造,中西餐、火锅、甜点……各类型美食一一囊括。从之前的“风尘仆仆”地满足大多数人的基本生活要求,到“悠闲自在”地满足不同人的特殊要求,发生了从风景留人到以风景与服务同时留人的改变。“现在很多人早上来这里逛一圈看看日出,下班再来这里转一圈看看日落。”这是很有意思的生活方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龙泉山上看日出。图据网友

对于龙泉山的“火”,赖海军认为这是必然。他说,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开始更多注重精神需求,传统农家乐耍法已无法满足这样的需求。另一方面,龙泉山本身硬件的打造和政府的引导,都给龙泉山带来了流量。加之成都环境越来越好,能看到雪山的次数越来越多,通过网络传播之后,大家蜂拥而至。

他认为,年轻人代表着未来的生活方式,他们认可这种方式,“这就是一种趋势。”

一蕊是一个职业摄影师。今年4月3日,她的“瞭望塔”正式跟大家见面。这是一家位于龙泉山半山腰的餐厅,餐厅内所有位置都可以看到山下的城市,而最佳观景位常常一座难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瞭望塔”餐厅。摄影:王欢

她形容:“看着太阳慢慢落进整个成都平原,那种感受只有在龙泉山才有,无法复制。”

一蕊去过多个国家,她发现成都人对娱乐、对生活的要求要高得多,“他们的态度是‘或许我不能赚很多钱,但一定要过得开心’。”‌

人来了,要求高了,龙泉山也越来越“卷”了。“都已升级到3.0了。”一蕊解释,2018年开始,龙泉山初期看桃花、吃柴火鸡的农家乐开始转变为初代网红店,“它有网红的形态,比如建筑、装修、灯光,但它的内核没有那么多文化属性。”现在,商家入驻越来越多,业态再次升级。

“消费者从初代的找个地方吃饭,提升到我需要有社交环境,要有拍照打卡的点,要浪漫,要体验感更好,受更多方面、更深层次消费元素的影响……”一蕊说。

民宿

龙泉山脉,南北绵延200多公里,自然地分开了川西平原与川中丘陵,是以往成都东边的天然屏障。

2019年,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被首次写入城市规划,“构建形成以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为中心的‘一心两翼三轴多中心’网络化市域空间结构,推动城市发展格局由‘两山夹一城’变为‘一山连两翼’。”成都的“中心”由此改变,由锦江时代走向龙泉山时代。

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在龙泉驿区的部分属于山泉镇管辖。今年“五一”假期是山泉镇文旅服务站工作人员罗渠波最繁忙的几天。游客大量到来,服务保障、安全保障必须到位。

罗渠波说,以往大家提起龙泉山只知道桃花节,农民增收也只在桃花节那段短暂的花期。那么,如何破局,让“花期”更长呢?

随着“东进”征程的开启,2018年,山泉镇开始谋划以特色民宿产业带动全域乡村旅游,让传统农家乐向特色民宿转变。农家果园向精品民宿转变,单一的“花季休闲”向“四季度假”转变。

截至目前,龙泉山有50余家风格各异、主题鲜明的精品民宿。“等风来”“约上云兮”等已是网红打卡地、城市取景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龙泉山民宿。摄影:王欢

请进来,还要做好服务。罗渠波说,政府为民宿提供房屋租赁、规划设计、经营管理等支持。同时运用融媒体手段做宣传,山中民宿关注度得到大幅提升,备受年轻人青睐。商家大量到来,也吸纳了农民就业,“农民在家门口就吃上生态饭。”户均年增收10万元以上。

当地政府还通过生态修复和人工造林,环境、发展一手抓,3年来植树造林4万余亩,修建公园绿道30余公里,复建回龙湾、宝仓湾等人文景致,龙泉山更绿、景更美、空气更清新。

截至目前,当地投运新业态、新消费、新场景64个,去年一年吸引游客210余万人次,第三产业增加值达3.45亿元。

民宿的点点灯光,正在点亮夜晚的龙泉山,给昔日寂静的乡村,带来人气和活力。

站在成都的“制高点”,赖海军若有所思,“以前有人说来这里是‘逃离’。我觉得‘逃离’一词用得不准确,逃过来了还要逃回去,而且有什么可‘逃’的呢?我认为应该是‘融入’,从城里20分钟就能过来,其实就是融入这种生活。”

他认为,龙泉山的“火”应该慢慢煨,太阳天天都要升起来,环境好、视角好、民风好,就能留住人。

红星新闻记者 章玲 实习生 王笑颜

编辑 彭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