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陷入能源困境,是近年其所处复杂外部环境作用于脆弱能源供应体系带来的必然结果。日本试图通过重启核电摆脱困境,不仅面临国际国内巨大的舆论压力,还需“闯”过严格的审查标准。对于日本政府来说,短期内想强推核电弥补能源供应缺口,恐怕并非易事。

日本官房长官松野博一6日向媒体表示,为应对今年电力供需紧张难题,将召开部长会议商讨对策。次日,松野博一又代表政府向全国企业和家庭发出节电号召。他表示,预计今年夏冬两季供电形势十分严峻,希望全国上下尽可能节约电力和能源。政府时隔5年再度召开节能主题部长会议,时隔7年再向全国发布节能号召,足见日本当前面临的能源困境。

日本电力供应短缺,早有征兆。日本经济产业省4月份发布的2022年夏冬季电量预备率预测值显示,今年夏天,日本东北、东京、中部电力所管区域的预测电量预备率为3.1%,仅比最低参考值高出0.1%。而冬季的情况更为恶劣,东京明年1月份、2月份电量预测预备率甚至低至负值。

日本之所以陷入能源困境,是近年其所处复杂外部环境作用于脆弱能源供应体系带来的必然结果。2011年福岛核事故以来,日本一度停用全部核电设施,进口液化天然气进行火力发电成为主要电力来源。然而受新冠肺炎疫情和俄乌冲突影响,国际液化天然气供应受阻,价格涨势迅猛,加之日元对美元汇率跌至20年来的“冰点”,对日本来说,进口液化天然气量大价廉的优势不复存在。作为电力供应的主要来源,火力发电更不容乐观。据日媒报道,近年来,每年约有200千瓦至400千瓦的火力发电站由于设施老化停止运转,加上地震、气温等环境因素“推波助澜”,火力发电已成强弩之末。日媒报道称,今年3月份,受福岛县近海地震影响,日本6座火力发电厂停止运行,又逢反季节寒流导致气温急剧下降,用电量激增至隆冬水平,东京电力通过在管辖范围内发布节电警报,紧急启用“抽水发电”,才勉强避免大规模停电事故发生。

面对能源困境,日本欲重启核电补上缺口。5月份以来,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多个场合亲自为核电“造势”,他在接受采访时称,如果能启动一座核电站,相当于向国际市场供应100万吨液化天然气。他还表示,在俄乌冲突背景下,能源供求已呈紧张之势,必须通过调配多种能源种类以统筹脱碳、供给稳定和低价,其中核电是能源多样化的关键。经济产业省日前公布的清洁能源战略中期报告也明确表示,应将核电与清洁能源共同作为重要电力来源持续使用。

然而,日本重启核电困难重重。一方面,重启核电已惹众怒。在国际上,因福岛核泄漏事故和“排废入海”计划,日本形象严重受损。此前,日本政府大力运作国际原子能机构赴日考察,促其尽速认可“排废入海”方案,正是希望将不光彩的往事“翻篇”,消除负面国际影响。然而,污水未排,核电又起,势必遭致周边国家强烈反对。在国内,政府与民众关于重启核电的态度分歧严重。日前,岛根县知事丸山达也宣布,同意重启位于松江市的核电站,但市民团体却并不买账,自发聚集在县厅门口抗议。4月份民调显示,同意重启核电的日本民众不足四成。对于即将迎来参议院选举的自民党来说,“赢了核电、输了选票”恐怕并非最优选择。

另一方面,严格的审查标准进一步加大了重启核电的难度。据日本电器事业联合会统计,日本现有的36台核电机组中,已有27台机组向原子能规制委员会提交了审查申请,但目前只有10台机组重获使用,供电占比仅为6%。日媒报道称,重启核电的标准审查处理期限为两年,但实际工作中超期现象屡见不鲜。比如,北海道柏崎核电站从提出审查申请至今已超8年。日本政府将此归咎于原子能规制委员会的“慢作为”。岸田文雄近日更是屡次施压,称应强化审查体制,保证审查工作高效合理运行。但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归根结底是日本政府未能统筹好安全与效率的关系,一边要顾及民意和国际舆论压力,另一边又希望审查工作尽快推进。

此外,依据政府要求的新审查标准,在核电设施通过初步安全审查,获得当地政府重启同意后,电力公司还需建造用于应对自然灾害的专门设施,以及保障反恐工作的“特定重大事故处理设施”,再由原子能规制委员会最终评估风险情况,提出重启意见。受人力、资源短缺等因素限制,部分电力公司在审查的最后一公里“栽了跟头”。面对来自政府的压力,原子能规制委员会委员长更田丰志毫不松口。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对安全的追求无法妥协,提高审查速度最有效的方法是电力公司自身加倍努力。”

远水难解近渴。对于日本政府来说,短期内想强推核电弥补能源供应缺口,恐怕并非易事。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陈益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