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1700字 | 阅读时间大约4分钟

唐山寻衅滋事打人这事热度还未减,继郑州120延误救治事件,河南又一次送上热搜,火爆全国。

这一次更魔幻一些。

事情也不复杂。

#河南卫健委称正调查核实储户被赋红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河南卫健委称正调查核实储户被赋红码

2022年4月中旬,就有媒体报道,河南省许昌市的禹州新民生村镇银行、驻马店市的上蔡惠民村镇银行、商丘市的柘城黄淮村镇银行、开封市的新东方村镇银行等多家村镇银行线上储户无法取款、转账,内心恐慌的储户们便组建了多个200多人的维权群,进行维权。

5月20日,银保监会相关负责人在新闻通气会上回应,这几家村镇银行的大股东,利用第三方平台或通过资金掮客等吸收公共资金,涉嫌违法犯罪,公安机关已立案调查。

这起案件涉及40万储户、400多亿存款

一句话,就是这几家村镇银行暴雷了。

按理说,面对这事,银行监管部门及涉事银行应该妥善处理后续事宜,安抚储户,保护好储户的核心利益,以期此事合理平稳解决。

NO!

是我们想得太简单了。

疫情期间不是有健康码和行程码管控的技术和手段吗?

上手段啊。

于是,奇幻一幕来了。

凡是来涉事银行区域想取钱的储户,门都没有,一律付“红码”伺候。

这个“红码”也是有讲究的,要嘛就地隔离14天做核酸检测,要嘛立马返回老家,“红码”立马可以变绿。

我理解,既然是“红码”怎么还能让其随便走动,这不是“祸害”社会吗?

还有储户从成都乘飞机抵达郑州机场时,发现自己的健康码“红了”,原因显示为“入境人员”。

成都成为“”境外之地”。

有一位沈阳的储户在群里看大家都在讨论这个事儿,便抱着好玩儿的心态扫了河南的健康码,结果直接就红了。而那些同行赴郑州的非储户人员,扫了后健康码则未受到影响。

很明显,这个“红码”就是当地有关部门和银行联手对付妄图来取款的储户的。

这难道不是乱劈柴吗?

简直就是乱劈柴啊。

这TM真的是犯我者,虽远,必赋“红码”啊。

我们知道,健康码和行程码是疫情期间的管控手段,是对付病毒的传播的有效手段,这些涉事的村镇银行又不是“病毒”,有什么资格享受这个待遇呢?

到底是谁给了银行随便赋予公民“红码”的权力?

有好事者查过河南省2021年8月发布的健康码赋码规则。

规则明确确诊病例、密切隔离、特殊工作人员、境外入境以及高风险地区来人等可以赋予红码。

这些无辜储户是没人“符合”河南省颁布的赋红码规则的。

这些储户不过是想提前把自己的钱从这些暴雷的银行早点取出来,避免更大的损失而已。

取自己的钱,这是储户的权利,银行有义务给他们帮助,而不是用这个匪夷所思的赋“红码”的方式来限制他们的行动自由。

这属用心险恶。

如果健康码和行程码被赋予其他目的而滥用,细思极恐。

自诩“复杂中国观察者”的胡锡进在凌晨两点发了条微博:“各地的健康码只应用于纯粹的防疫目的,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被地方政府用于与防疫无关的其他社会治理目标”。

这微博的内容符合他一贯发文的调性和中庸风格。

“红码”被滥用,以此限制了公民的人身自由,不是“不应”的问题而是“坚决不允许”问题,而是顺藤摸瓜查查背后的利益链的问题。

几家村镇银行可以想到给储户赋“红码”来阻止其来取款的问题,其他机构和部门难道就不会吗?我们的健康码和行程码会不会成为一些人、一些部门对付平民老百姓的“利器”。

我曾经说过,疫情管控给予一些部门、一些人无限的权力,而这些权力极易被滥用。

只有高举“疫情防控”大旗,谁敢多说多动,于是疫情管控期间怪相频出,一些尝到甜头的人乐此不疲。

权力是春药,你的确停不下来,但也得控制药量啊。

有人指出,疫情防控这么长时间,我们为了公共利益已经让渡了太多个人权利,如果健康码可以随意变色,随意限制人民的脚步,随意剥夺人民的权利,那它就彻底沦为了新时代的良民证。疫情第三年,终于还是看见了限制自由的防疫措施以非常错误的方式应用于和防疫无半毛钱关系的社会管控,这是所有正常人最担心的结果。

难道不是吗?

我们一谈疫情就色变,一谈疫情就得顺从,疫情难道不是科学防控吗?如果靠行政命令就可以消除病毒,那是人间奇迹。

中国是一个法治国家,国内应该没有法外之地。

河南这几家村镇银行就能滥用本来就不属于他们的“赋码”权力,他们是怎么做到的,这涉及哪些人、哪些部门,难道不应该好好查查吗?

村镇银行都可以随意赋予储户“红码”权力,这个口子一开,能收得住吗?

很难说。

这段时间,社会事件频发,进入多事之秋。

非常时期,各自珍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