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6月15日开始,微软将不再支持更新曾经一度占主导地位的IE浏览器,这个拥有27年历史的应用程序现在与黑莓手机、拨号调制解调器等过时技术一起进入了科技史的垃圾箱。

Internet Explorer(IE)浏览器终于要被淘汰了。

微软 IE 浏览器宣布退役

27年历史的IE浏览器即将退役

IE的消亡并不令人意外。早在一年前,微软就表示将于2022年6月15日终止IE,并向其用户推荐其于2015年推出的Edge浏览器。

该公司明确表示,是时候继续前进了。

微软负责Edge项目的总经理德塞在2021年5月的一篇博文中写道:“Edge不仅能提供比IE更快、更安全和更现代的浏览体验,而且还能够解决与旧网站和应用程序的兼容性问题。”

很多国外网友在推特上纪念IE的逝去,大多数人将其称为“漏洞百出、不安全的POS ”或 “安装其他浏览器的浏览器”。但对其他一些人来说,IE虽然不够好,却是一个充满记忆和怀念的载体,他们对IE的离去感到伤怀。

也就是说,微软将给用户一个过渡期。至于过渡期长度,据微软Edge浏览器官方微博回复网友评论,兼容模式持续到2029年关闭。

IE浏览器曾经拥有过的辉煌时刻

1995年,作为Windows 95的默认浏览器,IE浏览器诞生,并迅速占领市场,三年后成为全球市场份额第一的浏览器。2003年IE浏览器进入黄金时代,占据了95%的市场份额。IE浏览器自诞生以来,很快就成为微软Windows操作系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引发了竞争对手Netscape Navigator极大的关注。

当时Netscape Navigator占据浏览器市场分额70%以上。竞争对手苹果公司的Mac OS使用Netscape作为默认的浏览器,但当时的Windows没有一个默认的浏览器。当微软试图从更老牌、更成熟的竞争对手那里夺取市场份额时,IE给了微软巨大的优势。

“到1999年,由于IE浏览器被纳入Windows系统,它拥有了99%的市场份额”报道截图

到1999年,由于IE浏览器被纳入Windows系统,它拥有了99%的市场份额,并引起了世界各地反垄断监管机构的关注。欧盟委员会要求微软提供其他浏览器选择,随后微软因未能遵守规定而被处以5.61亿欧元的罚款。

一个月前,微软发出IE“退休预警”,家庭用户及组织应及早转向其他浏览器,确保在IE 被强制停用后不会遇到问题。

IE浏览器是如何被用户一步步“抛弃”的?

在IE浏览器的使用过程中,IE浏览器的缺点不断暴露出来,速度慢、反应迟钝、兼容性不佳、动不动还“崩溃”。当然,IE浏览器的竞争对手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也加速了IE浏览器的“死亡”。

微软Edge浏览器微博截图。

甚至,戏剧化的一幕上演,有网友戏称,“神了,在IE基础上换个皮都比IE强。”

终于,在2010年,谷歌浏览器Chrome第一个支持Windows、Linux等三个操作系统的稳定版发布,这为IE浏览器的噩梦拉开序幕。在之前,Chrome已进行了一年多的测试。

Chrome推出后短短两年,有调研公司数据显示,在2012年,Chrome浏览器已成为全球第一大浏览器,约占市场份额的三分之一,IE浏览器紧随其后,约占市场32%的市场份额。在2015年,IE浏览器市场份额跌破20%。

时至今日,有调查数据显示,IE浏览器的全球市场份额已下滑至2%以下。而谷歌浏览器Chrome市场份额超60%。

这些数字的对比都变成了用户对IE的失望和吐槽,正如微软Edge浏览器官方说的那样,“如今比起IE本身,更火的可能是黑IE的meme。”

有甚至网友还恶搞评选出世界上最慢的几样东西,“树懒,乌龟、海星和IE。”“是谁给的IE勇气,询问是否将它设为默认浏览器?”

网友:再见了,我的青春

虽然这么多不足,但陪伴了网友们27年的历史,IE如今要退役了,网友们在嫌弃之余,也很十分唏嘘。

不少网友表示这是,IE,不仅代表了一个时代,更见证了我的青春……

浏览器黄昏里不止IE

在移动端,浏览器只是互联网的入口之一,地位没有应用软件重要。

2012年Q4百度发布的一份趋势观察报告显示,国内移动设备的使用时长首次超过了PC,次年Q1,移动互联网上网时长已超出PC29%,网购、影音、地图等应用的使用时长均有两位数增长,浏览器只增长了2%。

一个侧面案例是,3G时代就抢占先机的UC浏览器成功在2014年实现了移动端装机量第一,而它靠的也不是浏览器自身的使用特色,而是因为集成了视频、小说、购物等多种功能。

国际市场上,用户习惯的迁移也使花大力气研发内核成为了吃力不讨好的买卖。2013年,Opera放弃自己用了近20年的Presto内核,加入Chromium大军,公司在3年后被360携手昆仑万维收购。

谷歌一家独大后,微软也尝试过收复失地,IE8-IE11均有不同程度的创新,但战场都已经转移了,无论如何挽救,等待IE的都只有市场份额的飞速下滑。曾经预判“互联网潮汐”的微软,几乎错过了移动互联网的整波浪潮,当iPhone内置Safari,安卓内置Chrome时,微软也只能看着其他公司使用它曾擅长的捆绑策略。

Windows10在2015年发布,内置新的浏览器Edge,IE则被藏到了开始菜单深处。诞生时Edge拥有自己的内核,2018年年底微软则宣布将浏览器内核迁移为Chromium内核,“屠龙者”谷歌似乎成了新的巨龙,伏在一片已经没有硝烟的废墟上。

从那时起,IE浏览器就开始了与用户的漫长告别。2019年微软网络安全专家克里斯·杰克逊呼吁用户不要再用IE上网了,他表示IE“是一种兼容性解决方案,不支持很多新的网络标准,而且远不如现代浏览器安全”,直接挑明了IE只能作为网页不兼容时的备选项。

从App取代浏览器开始,浏览器的使用率和这些公司在国内互联网中的影响力已经没什么联系了,它早已不是“上网”不可或缺的载体。

在用户体验上,App和App之间更像一座座岛屿,不完全隔绝但也不乏障碍,推送、投喂、大数据、信息茧房等成为了过去十年内,与发展相伴的争议议题。

在不久的将来,也许压根不再需要浏览器这个“中介”。技术总在往更高效、便捷的方向进步,被淘汰的技术载体本身不值得任何叹惋。

不过,或许人们也会偶尔想起曾经点开IE,像个真正的“探索者”般在一个个网页和链接间不停跳转时,最初与世界相连的那份感动。

半岛新闻客户端综合整理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