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夜空,星光璀璨。仰望银河,无限感慨。那刚升起的明亮的一颗,似乎依然是儒雅的董祀、饱学鸿儒姜子牙,其银幕形象向我们徐徐走来。倏然间,又有一颗明星靠在蓝天野身边,带着我熟悉的宽厚的微笑。是他?叶志康!我无法相信,赶紧电问上影厂的朋友,回答,令我伤感不已。是的,上海电视广播系统的叶志康仙逝了。

此刻,我和他多次合作拍戏的情景又浮现眼前,噙着泪水,一页一页追忆翻阅逝去的时光。

电影剧照 右二为叶志康

根据陆文夫原著改编的电影《美食家》,我演南下干部金经理,叶志康演我军战士丁大头。我军解放苏州后,有一批官兵复原接管城内各行业。那场戏在苏州西山拍。金经理向高小松(王诗槐演)、丁大头等分配任务。并确定,高小松去饮食行业,丁大头去新华书店。拍摄前,我反复研究人物后,向导演徐昌霖提出,想一边用废纸包着烟丝做纸烟抽,一边说话,这样很符合南下部队的人物身份。徐导予以肯定:“哪能拨侬想得出来的?”拍摄后,叶志康过来说:“你挺用功会动脑筋的嘛!”我笑答:“野路子,向你们学的。”他毕业于上戏表演系,受过专业训练,我当然要向他们学习。

《美食家》许多镜头在苏州拍。美食的戏,为符合原著精神,徐导要求很严格,许多名菜必须真的烹饪。有个名菜:一个鹅里装鸭子,鸭子里一个鸡,鸡里有鸽,鸽子里有蛋……真的烧好后端上桌,郁香馋人。可是酷暑季节,加上照明灯照射,到下午,许多菜已变味,只好喷香水继续拍。真吃?叶志康说,拍戏就得真,宁可不咽下去,镜头拍好吐掉漱口。在西山拍摄镜头时,按剧情需要,我军南下官兵还穿棉衣,38度太阳直射,照明灯烤着,一个镜头后全身湿透,汗水能拧在地上。他毫无怨言。苏州外景,我们住招待所。拍到他的镜头,每天要从上海到苏州来回奔波。“当演员就要认真”,率先垂范矣!

他首先是位好演员,性格演员。我编剧的《壮士饮恨》中,我演反动军警王仁骏,导演姚寿康,请叶志康演大坏蛋金龙生,此角色表面慈善,实际上与军警狼狈为奸、杀妻谋财、坏到极点。叶志康演得不温不火、丝丝入扣、层层剥茧,最后漏出狰狞面目。在和王仁骏争抢钱财时,两人有场打斗搏杀的戏,除了远景,他和我两人就真的抱住恶打,摔得我俩尘灰满脸,脚窠青紫。他一点都不怕吃苦。

那时拍戏经费不足,确很苦。有一天夜晚在岳阳路拍戏,深夜了,路上阒无一人,夜风习习,饥肠辘辘。拍完夜戏,我们躺在车上,马上还要赶往海边,天亮抢拍海滩的戏。路边有个小饭馆《家》,老板娘见我们这帮人如此拍戏,无法理解,非常感动,煮了汤面,只肯收一元钱一人一大碗。真的,写到这里,我会止不住流泪,感谢那位30多岁美丽的老板娘。叶志康和大家一样,从不喊苦。为什么呢?为艺术吗?谈不上!没有那样崇高的境界。有戏拍,就很开心了,不像现在,有的演员,没上镜先开口要钱“几万”乃至“几亿”。

这部电视剧由上海电视制作中心出品,宋明玖,张少峰等领导监制并作插曲的词。后来翻成像带卖了两千多盘。《上海文化艺术报》一位记者采访我,写了篇报道。叶志康看后说:“你这业余的真不容易,还能赚钱呢!”我说,我一分钱也没拿到啊!他宽厚地笑道,有戏拍,自己作品人家喜欢就好!

也许是时代的需要,后来他正式转入仕途,无法拍戏了。不过,上海大剧院、东方明珠等上海遐迩闻名的地标建设,都留下他的辛劳。电影厂朋友告诉我,叶志康任官后,依然能清正廉洁。叶的两个孩子并无很好的工作,有人劝说让他们进广电局,又被他严词拒绝。他退休后,同事们知道他经济并不宽裕,要帮忙,还是被严词拒绝。叶志康的妻子后来受了伤,他天天在家陪同照料,依然宽厚地笑道,“以前她照顾我,现在退休,该我还债了!”

写到这里,我又会想起那张四方脸上明亮的眼睛,嘴角宽厚的笑容以及执着的精神。我并非总要为影视界的朋友写写追思的文章。历史站在那里,老一代艺人的艺德和艺品,总会给后代以启迪。《诗经》中曰:“眷言顾之,潸焉出涕。”(“小雅·大东”)夫复何言,唯以此文纪念宽厚微笑的叶志康……(汪正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