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每献血200ml(全血)最多可拯救3个人的生命。如果符合条件,你愿意送出这份生命的礼物吗?看了他们的故事,你或许会有答案。
为了这件事,他们默默坚持,数十年如一日。
湖南邵阳,今年41岁的廖振飞。确定自己是“熊猫血”(Rh阴性血)后,已坚持献血16年,共献血78次,累计献血量30400毫升。他说,想到自己的血能救别人的命,就会觉得一切都很值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山西太原,63岁的慕海林坚持无偿献血21年。做献血宣传员16年,他的足迹遍及全国137个城市共献血7.9万多毫升,在慕海林家的墙壁上,有一幅中国地图,在他献过血的每一座城市上,都贴着一颗他亲手剪的红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抽烟、不喝酒,每周坚持长跑四次,自从发现自己是“熊猫血”。51岁的黄饶杰20年来一直保持高度自律的生活。“我时刻准备着,说不准哪天我的血就救了一条命”至今他共捐献全血6400毫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这件事,他们接力奔赴,守望相助
江西南昌,听说产妇意外出现大出血消防员自发组团前去献血,“希望我们的一点帮助能让孕妈安全过关”。
“算我一个!”“有需要随时出发!”浙江杭州十余名交警紧急集合接力献血3300毫升救下车祸中受伤的一位大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微信群内看到病人急需用血的消息,15位爱心人士深夜一小时内集结。次日清晨,驱车近200公里赶到献血站共献血3200毫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有许多“热血少年”选择在高考结束后参加献血,把这个特别的经历,作为自己的“成人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这件事,他坚守岗位,医者仁心
捐血一袋,救人一命”“请爱心人士到献血屋献血”
山西长治,输血科退休医生张德民举着这样的爱心提示牌,穿梭于医院门诊大厅和楼层病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医41年,张德民深知患者输不上血,医生和家属有多急,他说只要身体允许,就会一直坚持下去,帮助急需用血的患者找到合适的血源。
今天(6月14日)是第19个“世界献血者日”。献血者要满足哪些条件?献血对身体会有影响吗?献血前后该注意什么?这份无偿献血攻略送给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一次挽袖,都会有人因此重获新生;每一滴热血,都能点亮他人的生命之光。一起用可再生的血液,挽救不可重来的生命。
(责编 张丽 闫珊 助编 贺小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