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代社会网络资讯发达,普通的非医学专业人士通过网络检索对照后,会根据自己的某种症状表现“对号入座”。

有人说自己气血虚,有人说体内有“瘀”,还有更多的人说自己“湿气重”。而你问他们怎么知道自己“湿气重”的?他们会说:我的舌边有齿印、脸上长痘、肥胖、经常腹泻或大便不成形等等。

当然,以上这些症状的确有可能是湿邪的表现,但不可一概而论。

湿邪分为内湿和外湿:外湿多由气候或外部环境造成;内湿则是湿从中生,即所谓“脾虚生湿”。湿为阴邪,易阻气机,损伤阳气,其性重浊粘滞、趋下。

以上几种症状和湿气的关系,到底是怎样的呢?

1

齿痕舌

舌体边缘有牙齿压迫的痕迹。 其形成的原因多因脾虚失运,水湿内停,湿阻于舌,舌体胖大,受齿缘挤压而成。 但是,有部分健康人舌体有轻微齿痕,长期存在而不消失,舌体无明显胖大者,为先天性齿痕舌,不属病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

痤疮

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 在中医辨证中可有4大证型,而“湿”仅为其中一种,也就是“肠胃湿热”型。

其主要表现为: 皮肤痤疮可伴有红肿疼痛、口苦口臭、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

其他几种证型为:肺胃蕴热型、肝郁血瘀型、痰瘀互结型。可见不是所有的痤疮都是由“湿气”造成的。

3

肥胖

肥胖症的中医病机为胃强脾弱、酿生痰湿,导致气郁、血瘀、内热壅塞而膏脂堆积。 本病以脾胃为主,涉及五脏。

1)肥胖而多食,或伴口干、大便偏干者,病多在胃;

2)肥胖伴乏力、少气懒言、疲倦少动,或大便偏溏、四肢欠温者,病多在脾;

3)肥胖伴腰酸背痛,或腿膝酸软、尿频清长、畏寒足冷者,病多在肾;

4)久病入络,或痰凝血瘀,则常病及心、肝。

由此可见,肥胖症需要从“湿”而治者仅为其中之一的“病在脾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

常有腹泻或大便不成形

中医认为泄泻成因:凡感受外邪、内伤饮食、情志失调,或机体阳气不足等原因,而使脾失健运,小肠不能分清别浊,水液直趋于下,大肠传导失常所致。

故除外脾虚湿盛,有另一种称“五更泻”者,为黎明前腹痛作泄,泄后则安,多由肾虚命门火衰、阴寒湿浊内积而致; 还有一种因抑郁恼怒或情绪紧张而诱发泄泻,则为“肝气乘脾”之证。 因而泄泻之证不可仅以“祛湿”为治。

另外,在此提醒,慢性腹泻或大便性状改变者最好进一步检查以排除器质性病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中国中医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