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日

上海外国语大学一男生

往女同学咖啡里投放异物一事

引发多方关注

据新华社消息

涉事学生被开除学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牛磺酸泡腾片是什么?

在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中输入“牛磺酸泡腾片”并无查询结果,仅有对牛磺酸的解释。

牛磺酸,西药名。常用剂型有片剂、颗粒、胶囊、滴眼液。为解热镇痛药。用于缓解感冒初期的发热。用于治疗急性结膜炎、疱疹性结膜炎、病毒性结膜炎等眼科炎症的辅助治疗。也可用于牛磺酸代谢失调引起的白内障。

至于网上提到“牛磺酸泡腾片”可能是“催情”药物的说法,多位开展在线问诊业务的医生曾回答网友提问到:“目前暂未有研究表明牛磺酸泡腾片有‘催情’的效果。”

6月12日晚间,在多家电商平台上搜索“牛磺酸”“牛磺酸泡腾片”等,当时均能搜索到相关商品。

但这类商品名称或是商品描述中,大多含有“女性专用”“速效”“保健品”等词汇,商品图中也多见女性图片,部分商家还使用了较为露骨的文字与图片进行了低俗的宣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昨天(6月14日)再次浏览电商平台时发现,目前多数以低俗色情内容为封面宣传的牛磺酸泡腾片已被下架,在售的牛磺酸泡腾片均以日常商品广告页面为主。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硕士、原北京和睦家康复医院药房主任翼连梅表示,需要明确的是,目前为止医药市场上还没研发出任何一款可以促进女性性欲的药物,所有相关的商品宣传都可以认定为虚假宣传。商家宣传的所谓“神奇”功效,只存在于虚假广告之中,现实之中根本不存在。

投放异物是否构成犯罪?

北京盈科(杭州)律师事务所朋礼松表示,此事要根据投放物质的属性和行为人的主观意图来定罪。

朋礼松认为,如果投放的物质具有伤害人体的属性,经鉴定达到轻伤以上,则行为人涉嫌故意伤害罪;如果投放物有网传所谓“性药”的作用,则行为人可能涉嫌强奸罪。

如果咖啡杯里的异物确系对人体无害,行为人可以因此逃脱法律的制裁吗?

在朋礼松看来,类似案例中,判断行为人是否涉嫌犯罪,除了投放物本身的属性,还需要判断行为人的主观意图。“如果这个男生意图投放的是‘性药’,即便药品实际上不具备相关功能,根据主客观相一致的原则,司法实践中或认定为强奸罪的未遂。”他还介绍,判断行为人主观意图的依据,除了行为人自身的供述,也可以调取他的网购记录,以及与商家的聊天记录。

该案中,若男生被证明没有故意伤人或强奸的意图,应当如何定罪?

朋礼松表示,行为人的主观意图如果只是单纯的恶作剧,未造成严重后果的情况下,实践中很难构成刑事犯罪,通常以寻衅滋事进行治安处罚。

温馨提醒

在公共场所,特别是娱乐场所,不要喝别人送的酒水饮料,或是已开罐的酒水饮料;离开视线的饮料、食物也尽量不要吃,可养成用手掌微盖住杯口的习惯,防止转头时被投入异物。如果发现自己才喝了一点酒水饮料,就出现不正常的眩晕或身体异常,请第一时间寻求帮助,尽可能保留证据,立刻报警。

* 本文部分来源:新华社、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