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农村人口进城务工,形成了庞大而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市值庞大的房地产市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官方数据,我们的城镇化率接近65%,城镇人口达9.1亿,其中1472个县加起来大概有1.6亿人,394个县级市加起来大概有9000万人,这两个数据加起来占全国城镇常住人口的近30%。

换言之,城镇常住人口只有6.6亿,城镇化率约为47%。如此巨大的城市化空间,仅靠几个一二线城市很难承载,县城无疑是城市化的新支点。

最近,有关部门发表了一项意见,其核心内容是“县城改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具体来说,不同的县城有不同的工作重点:加快大城市周边县城发展,培育特色功能县城,引导人口流失的县城转型发展。

1、加快大城市周边县城发展

应该注意的是,这样的县并不多,一般存在于沿海发达地区。根据有关部门发布的报告,我们国家有43个“千亿县”,其中35个是沿海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县本身并不缺乏实力,基本上都位于大城市周围,随着人口的不断涌入,他们自然成为政策照顾的重点。

2、培育专业功能县,发展农产品县

与分布在大城市周围的千亿县不同,特色产业县存在于各个地方。可以说,在许多不为人知的县中,往往承载着与国民经济相关的产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件还提到了一类,那就是转型发展中的“人口流失的县城”。这类县城是1866个县市的普遍现象,“人口流失”是它们无法回避的趋势。据专家统计,过去的十二年里,我们国家52%的区县、266个行政城市(市辖区)发生了人口流失现象,占比39%。

转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对于资源枯竭、产业单一、经济薄弱的县域来说,已经形成了高楼大厦随处可见,但是大多都是空置楼盘的局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引导人口和公共资源的集中,或者转移到周边具有经济优势的城市,很可能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促进县域发展的背后,有更深层次的逻辑:

首先,在城市化的背景下,遏制一个城市为主导,其他城市被吸血的现象。

众所周知,随着社会的进步,一些城市变得越来越大,各种人口资源和产业正在这些城市聚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城市可开发的土地资源有限,只有通过不断的分区调整,才能强化和扩大城市版图。因此,大多数城市都选择撤县设区。

一个城市的领土扩张越大,产生的副作用就越多。

例如,一个大城市占据主导地位,会削弱其他工业和资源略微单薄的城市的地位,导致许多偏远县人口不足,公共设施不完善。此外,在这场病毒防御战中,人口过度集中在大城市,给相关防控带来了困难,生活成本也会变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此,今年的高层报告也指出了城市发展的方向: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的扩大。

二是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停止建设高楼大厦

想要促进县域发展,改善生活环境当然是必要的。去年,有关部门发布通知,要求全县新建房屋以6层以下为主,占比不低于75%。这也意味着,未来全县大部分新建房屋将更少出现高楼的现象,房屋“限高”实际上将更加有利于老百姓居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毕竟,在土地非常珍贵的大城市,建设用地有限,住房供需更加紧张。为了容纳更多的居民,开发商拿到一块有限的地以后,只能选择建得更高。

然而,广大市县并不缺乏土地,到处都是各种各样的新区和开发区,但是却还在学别人大城市中那样,建造高层建筑。

随着时间的推移,住宅库存不断积压,这种发展模式在小城市建设期间造成了高昂的建设和运营成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量高层住宅楼空置,得不到维护。当地老百姓肯定优先买新房,这个时候二手房只能沦为穷人才买的房子。

小结

无论是把县城作为城镇化的重点,还是对社区进行严格控制,高楼大厦的建造都将暂停,各种信号都总结为四个字:保护县城。可以预见,随着产业资源的回归,人口也会跟着流动,大多数县城乃至三、四线房地产市场的可能会迎来复苏,重新变得繁荣。大家认为如何?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

今日热议:2022城镇化“新改革”:将把县城作为重点?对老百姓有什么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