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9月18日之后,中国进行了长达14年的抗战,因为日本的侵略,使中国陷入水火之中。日军侵入我国后,在各地制造大屠杀,实施三光政策,全国除新疆、青海、四川等八省外,其余各省均遭到日军的侵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年的日本人在我们眼里,就是罪恶的化身,只要被他们伤害过的地方,再看到他们,基本上都是仇视的。但,就在河南南召的一个小村子里,一个老农,在那时收留了一个日本伤兵,并且待他如亲人一般,照顾了47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到底是怎么想的?又是顶着怎样的压力收留的他?后来日本兵回国后,是怎样报答老农的?

1946年的一天,在河南南召的一个小村子里,发生了一件震惊全村的事情,那天,几乎全村人,都聚集在一人的家门口,甚至一些人手中高举着农具,像是要找谁拼命一样。

“杀了日本鬼子”,这样的话不知道在谁的嘴中喊出来,接着更多的人跟着喊了起来。

原来是村里一个叫孙邦俊的,带回来了一个日本人,怪不得村里人都这么激动呢。村民作势要冲进他的家里,但他却死死地守着门口,不让村民进入,他苦苦相劝,让村民不要伤害那个日本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都为同村人,相处这么久了,也不忍心伤到孙邦俊,看他执意要收留日本人,都纷纷劝说,他这时养虎为患,让他把日本人赶走。最终无果后,善良的村民还是四散回家了。

那么问题来了,孙邦俊是怎样和这个日本人相遇的呢?

1945年,日本投降后,中国要求日本军队快速退出中国领土,日军在中国土地上,干了那么多人神共愤的事,也害怕我们秋后算账。所以在退出中国时,走得很匆忙。

很多流失在中国的士兵,他们根本来不及找,只能任他们自生自灭。在当时,一个日本士兵独自出现在中国,会是怎样的结果?没有直接杀死他,已经是最大的仁慈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是那时,在豫西南的一个小镇子上,村民发现了一个被抛弃的日本兵。他很年轻,全身脏兮兮的,头部还受着伤,身上的日军军服已经破烂不堪了。

平时村民如果看到这样可怜的人,大多数都会帮助一下的,但这次不同,他身上的日本服饰,让村民看到就发自内心地厌恶,即使那人蜷缩在角落里,显得十分可怜,依然没人可怜他。

甚至一些胆大的直接上去打他一顿,胆小的也要丢几块石头上去,他们太恨日本人了。那个日本兵也不知道反抗,只是嘴里叽里呱啦地说着什么,但村民根本听不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就是这个时候,与孙邦俊相遇了。孙邦俊看他怪可怜的,正好这时候,他随身带的包裹里,有馒头,没有想太多,就顺手丢了两个给他。这可把那个日本兵乐坏了,捡起馒头就往嘴里塞,还冲着孙邦俊傻笑,看来真的是饿坏了。

虽然孙邦俊施舍了他,但他心里对日本人同样是痛恨的,丢下馒头后,就转身走开了。然而让他没想到的是,在他走出去没多远,那个日本兵就追了上来。

“扑通”一下,就跪在了他面前,嘴里还有吃剩的馒头,两眼含泪地对着孙邦俊,像是期待着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孙邦俊当时也有点不知所措,他仔细看了看这个日本兵,发现他还挺年轻的,就落得如此可怜的下场,又泛起了怜悯之心。他心想:这只是一个听从日本政府安排的小兵,年纪轻轻就被送上战场,也挺无辜的。

这时候他心里又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在那个时候,这个想法确实很大胆。他想暂时收留这个伤兵,不想看着他就这么活活饿死。

于是,他顶着心里的压力,把日本伤兵带回了家。他也想到了,如果把这个日本人带回家,会给自己带来怎样的麻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果然,在他把日本伤兵带回家没多久,村里人就知道了,然后就出现了村民堵他家门的一幕。

之后,孙邦俊专门跑到镇上的警察局询问了一番,他知道把这个日本人一直留在家里,迟早是个麻烦。但警察局的人却告诉他,日本军队已经战败回国了,他们也听不懂日本话,也不知道该送到哪里,就让他现在你家住着吧。

就这样,孙邦俊家里莫名其妙地多了一个成员,一个日本兵。孙邦俊并没有用异样的眼光对待他,反而像对家人一样,虽然听不懂他说的什么,每天都给他做饭,还拿自己的衣服给他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只是,这个日本兵每天都傻笑,起初他以为这是他表达善意的方法。没成想,一段时间后,他这个毛病越来越严重了,这个时候他才意识到,应该是他头部的伤,影响了他。

他不想看着这个日本兵就这样傻下去。就带着他到镇上的医院给他看病,没想到这次看病,竟然花光了他的全部积蓄,还倒欠了邻居们300多块的巨款。

不过也总算治好了他的病,后来孙邦俊就尝试着教他一些简单的汉语,慢慢的他们也能简单地交流了。那时候作为农民,主要收入还是干农活,日本士兵病好之后,也试着帮家里干农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因为他的伤给他留下了后遗症,只能干一些简单的农活,还经常出错,更是不能干重活,没办法,孙邦俊也就只能供养着他。

然而时间久了,村里的议论声又来了,都怀疑他是收了日本人什么宝贝,才这样任劳任怨地照顾他,结果一天晚上,还真有几个听信谣言的年轻人,偷偷摸进了孙邦俊家里,寻找所谓的宝贝,结果发现,他家里穷的都要揭不开锅了,要有宝贝,早拿出来换钱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这样,日子久了,村民也就接受了日本人的存在,看着孙邦俊家里如此困难,左邻右舍的还经常接济他,帮他度过了难关。

后来政府上门给日本兵上户口,村长拿来树枝让他写名字,日本兵划拉了几下,村民也看不懂,就是隐约看见那个字很像“李”,于是就给他起了个叫“李同”的中文名。

原本日子过得还算平稳,但在动乱时期,孙邦俊还是因为家里有日本人,从而被批判。他儿子报考南召师专政审时,因为这个原因,没有被录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还因为这个,他儿子30多岁才娶上媳妇。因为这个日本兵,给他家里带来如此多的麻烦,他家里人没有埋怨一句,因为他们已经把这个日本人当作家里的一员了,视作真正的亲人一般看待。

1962年,孙邦俊突发疾病,最后没能医好,离世了,在他走之前,还嘱咐儿子,要照顾好那个日本兵,如果有机会,帮着找一下他的家人。

父亲去世后,孙保杰对那个日本人态度没有变,依然待他如亲人一般照顾着,他父子二人,这一照顾就是47年,期间孙保杰不止一次打听日本兵家人的消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那个时候,通讯实在太落后,也没有谁真的把日本人的事情放在心上,直到1992年,一个日本访华团来到河南,孙保杰知道后,第一时间寻求政府的帮助,在政府的帮助他,他与日本访华团见面了。

在听了孙保杰的叙述后,访华团众人都特别感动,表示一定会帮他寻找到家人。回去后,他们就将此事在日本大肆报道。

一个日本老兵在看到报道后,他觉得报道中的人,很像自己当年失踪的战友石田,于是他决定亲自前往中国河南证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们见面后,虽然分别几十年了,津田还是一眼就认出了这个曾经的战友。然而等他叫出伤兵的名字时,他却没有任何反应,因为当年伤了脑子,很多事都不记得了。也因此在学会中国话后,都没有说出家人的名字,不然也不会四十多年,找不到家人。

因为这个时候,日本兵已经八十多岁了,津田没有盲目把他带回去,只是带走了他的血液样本,回去后,让日本政府帮忙寻找他的家人。

经过调查,在日本秋田县增田町找到了可能是他家人信息,经过DNA比对,确定了日本兵的身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原名石田东四郎,大学毕业时,被强制招入部队,随后来到中国,那时他对战争还没什么概念,只能听命令行事。

那时候,日本已经有了落败的迹象,在一次战斗中,他受伤了,然而部队为了快速后撤,竟然选择抛弃他,任他自生自灭,他藏起来躲过了中国部队的追击。

此刻的他已经心灰意冷了,也不想去寻找自己国家的军队了,于是就一路乞讨,一路走,最后来到了这个河南的小村镇。

终于在1993年,日本兵被家人接回了家,那时日本的医学已经先进了,回国后,大脑的损伤也得到了有效的治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清楚地向家人叙述了这些年在孙家的待遇,后来他的事情,在他日本的家乡传开了,感动了很多人,他们自发的成立了一个“基金会”,为孙保杰家里募捐了500万日元。

他们通过中国政府,把这笔钱交到了孙保杰手里。然而让人没想到的是,他竟然将这笔钱捐给了当地慈善组织,用于当地的学校和其他基础设施建设。

他们通过中国政府,把这笔钱交到了孙保杰手里。然而让人没想到的是,他竟然将这笔钱捐给了当地慈善组织,用于当地的学校和其他基础设施建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孙保杰儿女留学日本时,日本伤兵一家不留余力地资助他们,也算是对他家善良的回报吧。

在那个年代,孙家做的这件事,是让人不能理解的。直至今日,很多中国人提起这事,都会说到,如果是自己,绝对不会收留那个日本兵。

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