乃堆拉山口的春与秋

乃堆拉山口的春与秋

令狐昌嵩

令狐昌嵩

乃堆拉山口在历史上是我国西藏亚东宗(县)与锡金宗(县)传统习惯线上的人员和货物、时鲜果蔬最便捷的过往通道,历史久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清朝中后期,锡金还是西藏管辖的一个宗(县),到一八八七年,英国占领印度后,继而又占领了锡金。一八八八年,英国进兵西藏,经过乃堆拉山口进入到亚东县的下司马驻扎,一八九O年,软弱的清朝政府派驻藏大臣与英国驻印度总督在印度的加尔各答签订了《中英会议印藏条约》,清朝政府被迫承认锡金归英国保护,并划定了以乃堆拉山口的分水岭为界的西藏与锡金的边界。英国用武力打开了西藏的门户,强行开设亚东的下司马地为商埠。乃堆拉山口仍然是一个无人值守的人员和货物过往的山口,通关手续都是到下司马的海关办理。一直到一九六二年的中印自卫反击战后关闭通商口岸而默默无闻。我听时任亚东县邮电局的赤列副局长讲,口岸关闭后,亚东的人们就吃不到从锡金运进来的时鲜果蔬了,给亚东人的生活造成了一些不方便,他们也盼能早日开放口岸。

一九六五年九月,我人民解放军驻亚东边防部队派以陈世果排长带领的全排战士进驻乃堆拉山口建立哨所后,才结束了亚东有边无防的历史。一茬茬的官兵驻守在乃堆拉山口,寸步未离。营房从无到有,从住帐篷到住地堡,到一九八五年的三年边防建设后,官兵们才住进了窗明几净的,宽敞的水泥砖墙体,铁皮房顶的单层营房,也修建了水电站(注:半年的雪封期里因水被冰冻发不了电而供不了电)供上了电。再到二OO六年,中印两国重开乃堆拉山口为通商口岸后,把原有的国际邮政亭拆除后另修建在旁边,在垭口处修建了关楼,接通了两国的公路,修建了功能齐全的多层的哨楼,拓宽了亚东县城到乃堆拉山口的公路,并铺上了柏油路。现在又打了水井,接通了自来水。乃堆拉山口迎来了新的春天。

乃堆拉山口真实的春天,是在五月下旬,长达半年之久的积雪开始融化,到六月上旬,除了O一阵地的山体下面,二号湖上方的山的北侧背阴处还有少量的积雪未融化完外,乃堆拉山口才算跨进了迟到的春天。

充足的阳光,丰沛的水量把草芽催长,染绿山间土地,山野的高山杜鹃树丛也焕发活力,长出嫩枝,含苞露放。呈现在人们眼前的是烂漫的,姹紫嫣红的美丽景色,红的,白的,黄的,紫的,五颜六色的杜鹃花争相开放,一丛丛,一片片,乃堆拉山口迎来了最美的季节。

花开时节, 战友们如彩蝶般慢步在山野的杜鹃花丛中流连忘返,嘻戏在二号湖边,精神抖擞地比试着看谁打的水漂又远又多,打得远的,多的,心情舒畅,兴高采烈,打得近的,又寻找一块小石片,努力打远。战友们嘻嘻哈哈,其乐融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战友为了美化营房环境,从山野挖来杜鹃树,移栽到房门前,虽然经过细心呵护,过不了多久,还是枯萎了,应了那句老话:“人挪活,树挪死。”理想与现实总是这样的不随人愿,以此可见乃堆拉山口的生态环境之脆弱。我是只去采摘几枝杜鹃花枝回来,插在装上一些水的空罐头盒中,摆放在医务室的临窗桌子上观赏,时不时地闻一闻花香,沁人心脾,精神振奋。

由于乃堆山口处于喜马拉雅山脉中段的南坡,印度洋的暖湿气流在无大山的阻挡,直向乃堆拉山口奔涌上来,与青藏高原的干寒气流在此交汇,乃堆拉山口在春、夏季多数时间处于多雨之中,无炽热的夏季。其间有一段时间,浓雾很准时地在午后一点左右,晴朗的天空瞬间被从锡金那边飞奔过来笼罩整个乃堆拉山口,晾晒在外面的衣服、被裖得收回来,稍长一些时间不收,就会被雾气润湿。

驻守在乃堆拉山口,有些时候,山腰缠绕的云层似铺的一层棉花,似一锅刚放入卤水的水豆花,像居住在仙境。

早上,看朝阳从不丹那边苒苒升起,傍晚,站在垭口,看夕阳从锡金那边徐徐落下。看彩虹一头在乃堆拉,一头在詹娘舍,

丰足的雨水,也是各阵地,各班储蓄生活用水最轻松,最方便的时候,每个班都有一个长二米,宽一米,高一米的铁皮敞口水箱,放置在房屋外的墙边,用简槽把屋檐的滴水引流到水箱里,满足班里的用水,雨多在夜里下,早晨起来,又是满满的一箱子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在乃堆拉山口,用水最恼火,最难熬的是在进入到深秋后无雨的时候,望天,天不落雨,望地,地无积雪,只得去背(挑)水,我们早期还可以在连部旁边,通往垭口公路边的崖壁凿开的石洞里取水,这里不像是天然生成的石洞,应该是老兵们开凿的石洞,是只为取水开凿这个石洞还是因其他而开凿,我们就不得而知了。里面放置有铁皮水箱,水从洞顶的石缝里滴落到水箱里,战友们称这里为天泉。当这个天泉也无水可取后,我们就下到天泉下方的山坡低洼处一盒半盒地(注:找一个两斤装的空罐头盒钉上木把当水瓢用),渗出一点舀一点地装满两只铁皮水桶挑上去用。有的也沿着公路走几百米到二号湖里背水。我们这些都不算辛苦,最辛苦的是O一阵地和O五阵地的用水,一个最高,一个最远。

在这秋季,乃堆拉的官兵还要完成冬屯物资的任务,搬运主、副食入库,搬运士豆、萝卜、连花白菜储备,搬运木柴,装卸木柴,劈木柴,这些事都要在雪封山之前完成。

雨多,雨少,风大,雪大,这些都困不倒乃堆拉的官兵,忠于值守,甘于奉献,发扬老一辈的老西藏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守护好祖国的大好河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注:本文插图均来自网络)

作者简介:

令狐昌嵩:汉族,网名是山高的风景,贵州省桐梓县人。一九八七年十月入伍,曾在西藏军区边防六团乃堆拉哨所服役,任连队卫生员;一九八九年十二月调到六团通信连服役,任连队卫生员;一九九二年十二月退伍进入桐梓化工厂工作,二00四年十二月企业解体,下岗职工,现为灵活就业人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令狐昌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