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李赶坡不会跑】

这篇文章摘自中外管理出品《敬业的故事与哲理》,故事发生在2009年初的一场经销商大会。

“本人是不是李赶坡?如果大家认为‘是’,我再发言。”敬业集团董事长李赶坡掷地有声地说,“大家先验明正身。”挤了满满一会议室的经销商们,悬着的心放下了一半,“果然是李赶坡”“他真没有逃到海外去”“看来敬业还有希望”。这是2009年初的一天,李赶坡发起的一场全球金融危机之下的经销商大会。

自从2002年以来,因为钢价飞涨,敬业的经销商们为了抢货,都先把款打到钢厂。但危机一来,谁手中货多谁亏得大,销售商们一窝蜂地来取走货款,一下子就取了十几个亿。再加上银行强势抽贷,敬业可谓腹背受敌。

李赶坡说:“本人不会跑到国外去,理由有三:第一,虽然市场不好,敬业毕竟自有财产近百亿元,难道我舍得把我创业多年与我生命同等重要的企业丢下不管吗?第二,我热爱祖国,热爱党,我是1972年正定师范百里挑一入党的老党员,已有36年党龄,怎能舍下党组织,跑到语言不通、举目无亲的国外去?第三,我从白手起家,身无分文能建成500万吨规模的钢铁企业,面对这点困难我难道就克服不了吗?”

“但如果大家目前都抽货款,敬业必然垮,不等你的款抽完敬业就死掉了。余下的款你怎么办?不要了?如果大家都帮一帮,谁的货款也别抽,企业照常生产,金融危机既然是危机就不是常态,马上就会过去,大家照样经营,照样赚钱。请大家往深处想一想,难道中国下一步不需要钢铁了?中国人均钢消费比先进国家的人均50~100吨差得远。钢铁市场马上就会好转,大家马上就有钱可赚。敬业不但能活下去,还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