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历史的典籍翻开到北魏时代,你会发现这是史上为数不多的能深受汉人百姓所拥戴的外族统治政权。

若问北魏哪位皇帝最能博得汉民的支持,那一定要数推行“汉化改革”的孝文帝拓跋宏了。

孝文帝5岁登基,自小便由身属汉族的冯太后抚养长大,因此,他在成长过程中深受汉文化的影响,折服于汉族较高的文化水平。

亲政后的孝文帝决定要推行“汉化改革”,吸收汉族的文化精粹、促进北魏的民族融合和社会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史实证明,“汉化改革”也确实巩固了北魏的统治能力和统治地位,因此颇具眼光、懂得改革的北魏的孝文帝称得上是一代雄主。

然而即便孝文帝贵为天子,在治国方面有雄韬伟略,但他在情感方面却屡屡遭受不如意,还因此而中年丧命。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一切还得从孝文帝的祖母冯太后说起。

北魏的皇族是少数民族鲜卑族,因为鲜卑族的掌权者一直都担心外戚干政,因而就保留了一项祖制——凡册立太子后,必杀其生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孝文帝也不例外,自他被册立为太子之后,他的祖母冯太后就下令诛杀了孝文帝的生母,并把孝文帝留在身边亲自教养。

冯太后是汉族人,而且还是一个“权利控”。

抚养孝文帝的时候鲜有温柔,严肃和苛刻倒是时常有之,还对总是给孝文帝灌输汉族文化和思想,一度让孝文帝颇感无奈、度日如年。

孝文帝自父亲去世后就登基称帝,可那一年他才5岁,因此朝中的大权就落入了冯太后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年幼的孝文帝不谙世事,治国理政方面只能遵从祖母冯太后的意思,想来那长达10余年如同傀儡一般的生活一定让孝文帝受尽委屈却无法言说。

虽然孝文帝拓跋宏对冯太后的严苛和所作所为十分不解,但他生性仁孝顺从,还是对冯太后怀有较深的依赖和感情。

随着冯太后日渐老迈,管理朝政开始力不从心,渐渐长大的拓跋宏也日趋成熟、头脑中拥有了自己的想法和主见。

控制欲始终不减的冯太后希望能让自己的母系冯氏一族永享特权和荣光,是就产生了从亲哥哥冯熙的女儿中挑选资质佳者来充实拓跋宏后宫的想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冯熙有3女1子,嫡出女儿冯媛才10多岁,尚且年幼,庶出女儿倒有2位且均已经成年,一个叫冯妙莲,一个叫冯姗,还有一个儿子也是庶出,名为冯夙。

冯太后思虑之后下令将已经成年的冯妙莲和冯姗接入宫中,封为拓跋宏的妃子。

入宫后的冯氏姐妹俩想尽办法讨好拓跋宏,拓跋宏喜欢什么姐妹俩就顺势加以迎合。

因此,拓跋宏非常喜欢这2位妃子,尤其宠爱长得漂亮又善使媚术的姐姐冯妙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宫女人之间的嫉妒和排外有时候连亲情也会罔顾。

因为拓跋宏还没有册立皇后,于是冯妙莲和冯姗姐妹俩就开始暗中较劲,都希望自己能够牢牢占据少年皇帝的心,早日成为正牌皇后,统领后宫。

可是,展开宫斗的姐妹却没有料到因为彼此的暗算和设计而双双遭致了比较悲惨的结局:身怀龙裔的妹妹冯姗在生产时大出血,一尸两命,魂归天国。

紧接着冯妙莲身染重度咳疾,一度咳血不止。

冯太后害怕冯妙莲在宫闱之中传播疾病,于是就借口让冯妙莲出宫静养而把她送到冯府的家庙中做了尼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冯妙莲顽疾缠身,还被无情地送到庙里当了尼姑,落发不久的她又听到了嫡妹冯媛被接进宫中并册立为妃的消息。

病中的她看清了皇室的冷血无情,不禁对孝文帝拓跋宏产生了怨恨之情。

可自己身为一介女流,还身患重病,一时之间性命尚且不保,又能有什么办法逆袭人生呢?!

公元490年,冯太后去世,孝文帝正式亲政主事。孝文帝拓跋宏被压抑了很久的才华和想法终于能够尽情的施展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一边为太后守孝,一边临朝听政,看中汉文化先进性的拓跋宏尊儒学、改汉姓、禁胡语,推行户调制和均田制,变革官制及律令,还力排众议把都城迁往洛阳。

孝文帝的改革不仅缓解了与汉族国民之间的隔阂,还使农业和畜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商业活动和手工业生产也日渐活跃起来,迁都洛阳之举还进一步加强了北魏对黄河流域的统治。

公元493年,为冯太后守孝结束的孝文帝遵从冯太后的遗愿,册立冯媛为皇后。

而在冯府家庙中养病的冯妙莲因为被一个叫高菩萨的神医妙手施救而逐渐痊愈,当冯媛被立为皇后的消息传到冯府,一家人都高兴不已,唯有冯妙莲却忿忿不平,暗自伤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迁都洛阳

寂寞和妒恨之余,冯妙莲竟对长相俊美的高菩萨动了情。

高菩萨也并非善类,看见如此美艳动人的一个女子向自己投怀送抱,马上就心领神会,两个人以看病和治疗为遮掩,在家庙就产生了私情。

冯媛被立为皇后,不是出自孝文帝的真实所愿——冯媛不苟言笑,还十分守旧,她不喜欢穿汉服,也不愿学习汉语,所以孝文帝对她只是以礼相待,并非真心爱怜。

某日,孝文帝闲暇之余竟想起了曾经心爱的冯妙莲,还听说她的咳疾已经痊愈,孝文帝马上下令接冯妙莲回宫,封为昭仪,地位仅次于皇后冯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高菩萨浓情蜜意的冯妙莲再怎么胆大也不敢违抗圣旨。

但回宫之后的她从内心深处无法再接受孝文帝,她恨这个男人软弱无情,恨他当年为何不敢出面阻拦冯太后而把自己留在宫中。

可惜孝文帝还以为冯妙莲与自己的感情未变,他让冯妙莲宠冠后宫,故意冷落与自己意见不合的皇后冯媛。

渐渐地,冯妙莲开始觊觎起皇后的位置,因为能够时常陪王伴驾,冯妙莲就趁机大肆诋毁冯媛。

时间久了,孝文帝就更加讨厌冯媛,最后竟下旨废除冯媛的后位,令其迁居于宫中的瑶光寺出家为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后,只要政事不忙,孝文帝便整日待在冯昭仪的寝宫里,冯妙莲便抓紧机会,百般逢迎讨好,弄得孝文帝满心欢喜之际她还提出了想当皇后的想法。

公元487年,孝文帝御驾南征,班师出朝之前宣旨册封冯妙莲为皇后,让她统领后宫。

孝文帝常年领兵在外,冯妙莲寂寞之余赶快命人找到高菩萨,并引他入宫,让他在宫中做事。

冯妙莲特许高菩萨可以随时出入自己的寝殿,可纸包不住火,很快皇后的丑行就暗暗传遍了后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冯妙莲有一个弟弟叫冯夙,因为他看好了孝文帝新寡的皇妹彭城公主,于是就哀求冯妙莲助其娶得彭城公主为妻。

冯妙莲趁孝文帝不在宫中,就想以皇后的威仪逼迫彭城公主同意与冯夙的婚事。

哪知彭城公主是个性情直率的女子,她一气之下连夜乘坐小轿直奔孝文帝所在的汝南军营,哭诉皇后逼嫁之事,顺便还告发了皇后秽乱宫闱的劣行。

孝文帝听后气愤不已,但碍于面子又不能声张,他悄悄派心腹回宫中打探事实,果真得到了冯妙莲私通宫人的证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又气又急的孝文帝急火攻心,竟因此而生了病,但为了不节外生枝、忙中添乱,他还是叫人秘不外宣,把心腹留在了宫内继续监视皇后的举动。

皇后知道了彭城公主连夜赶赴军营求见孝文帝的事情之后,心知大事不妙,马上命人将高菩萨送出皇宫,并修书一封送回冯府,向母亲求助。

冯妙莲的母亲是个妾室,她没有劝女儿悔改的智慧和胸襟,反而与女儿合谋施展巫术以诅咒皇帝速死,还图谋日后另立皇子临朝称制,任由自己掌控大权。

而这一切阴谋诡计都被孝文帝的心腹尽收眼底,暗中密奏于百里之外的孝文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孝文帝得胜回宫之后,密审皇后冯妙莲,吓破胆的冯妙莲只好如实招认,气的孝文帝指着皇后一顿唾骂。

冯妙莲没有办法,只好跪爬到孝文帝身边,一边哭一边责骂自己。

梨花带雨的皇后不知道又触动了孝文帝的哪根心弦,总之孝文帝没有赐死皇后,只是让她搬入冷宫,从此对她不再理会。

念旧的孝文帝心痛却无法释怀,不久又病倒在塌。

心病之疾,甚为难治,久治不愈的孝文帝深知自己命不久矣,便找来弟弟彭城王拓跋勰嘱咐后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并言及对冯妙莲的处置:我离世后便赐其自尽,她的葬礼规制仍旧遵循皇后之仪,也好给冯氏一族留下颜面。

公元499年,年仅33岁的孝文帝病重归天,拓跋勰便遵从哥哥的遗诏,亲眼看着冯妙莲饮下毒酒身亡,并用皇后的礼制为其送葬,谥号为幽皇后。

纵观历史,帝王之家爱恨情仇的错综复杂可谓屡见不鲜,不足为奇。

仁厚的北魏孝文帝虽然有经世之才,奈何却是一位心慈手软、深陷儿女情长的主儿。

他跳不出人伦常情,虽说是有情有义,但也导致了他中年失命,大业未成,否则北魏的王朝一定是另一番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