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星空下的大白兔
编辑/菠菜的星空
排版/星空下的油麦菜
渤海银行,这个名字一听就和天津这个城市密切相关。
80年代,深圳特区为龙头带动了珠江三角洲的崛起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一极;90年代,以上海浦东新区为龙头带动了长江三角洲的蓬勃发展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二极。为何复制这种成功模式,1992年,北京正式提出加以天津滨海新区为龙头带动整个环渤海区域经济已经发展成了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三极。
环渤海地区发展迅速,对金融业的需求也与日俱增,渤海银行(HK 09668)应运而生。但渤海银行可是有跨省业务资质的股份制银行,这个业务牌照可是当时的稀缺资源。
自2020年上市后,渤海银行股价持续疲软,甚至上市首日便出现破发现象。虽然有银行股整体股价低、纷纷破净的因素在,但渤海银行股价表现不好也有其自身原因。
摘自东方财富网
一、营收下降,净利润却增长
近五年来,渤海银行的贷款规模不断上升,营业收入整体业呈现上升趋势。但由于2018年和2021年利差同比下降,营业收入相应地出现了负增长。2021年,渤海银行的营业收入增速为-10.15%,而净利润同比上涨2.19%,这不太符合常理,但如果引出拨备覆盖率来,净利润上涨便合情合理了。拨备覆盖率常被视为商业银行调节利润的手段,当利润过低时,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少提损失准备金来提高利润,近两年渤海银行的拨备覆盖率逐年下降,一部分原因是不良贷款在上升,另一部分原因是损失准备金计提得少,这不得不让人怀疑渤海银行利用损失准备金来调高利润。
通过拨备覆盖率来提高利润不是长久之计,因为原银监会规定最低拨备覆盖率为120%,疫情期间,银保监会对中小商业银行进一步放宽,要求拨备覆盖率最低为100%,如果今年渤海银行的营业收入继续降低10%以上,它需要将拨备覆盖率降至监管红线附近才可保证盈利,因此渤海银行今年的经营压力比较大。
二、股权过于集中,可能导致隧道挖掘问题
2020年渤海银行在港股上市,但是其股权相比上市前并未分散太多,截至2021年底,渤海银行仅有79位股东,其中前10大股东持股占比合计99.91%,显而易见其股权集中度。
在上市过程中,证监会很关注拟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
广州银行历经十多年还未正式上市的主要原因就是股权过于集中,因为当公司中的几位大股东合计持股达50%时,它们可以联合起来对公司形成共同控制,很可能出现终极股东对中小股东的“隧道挖掘问题”。“隧道挖掘问题”指的是一个或几个大股东联合起来滥用或占用公司资源,给中小股东带来风险,最典型的隧道挖掘问题就是大股东通过定价不合理的关联交易向自己关联的其他公司输送利益。就2021年渤海银行的年报数据来看,渤海银行关联交易不算多,但是由于未披露关联交易定价,其定价是否公允尚不能判断,另外,由近五年数据得出,渤海银行的单一客户贷款比例和前十大客户贷款比例都过高,不知这与其股权集中是否有关。
摘自渤海银行年报
三、行业选择不当,不良贷款率居高不下
截至2021年末,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资产质量整体较好,平均不良贷款率为1.37%。作为12家股份制银行之一,渤海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为1.76%,尽管低于华夏银行、民生银行和恒丰银行的1.77%、1.79%和2.12%,但显然还是偏高的。
下图列举了渤海银行贷款比例前三的行业:
- 就房地产行业看,近三年房地产业不良贷款率持续上涨,渤海银行也在缩小在该行业的贷款比例;
- 就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来看,该行业贷款比例持续三年稳居第一,但其不良贷款率忽高忽低,可能导致渤海银行经营业绩不稳定。
- 就制造业来看,近三年不良贷款率逐年下降,因此渤海银行在该行业的贷款比例逐年上涨,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渤海银行的制造业不良贷款率在下降,3.22%的不良贷款率仍然是很高的。
渤海银行贷款比例最靠前的三个行业都或多或少有些问题,这也是2021年其营业收入大幅下降的原因之一。渤海银行可能需要积极调节贷款行业或加深对行业了解,控制好信用风险。
摘自渤海银行年报
四、预计负债同比大幅降低,可能没有考虑存款质押事件
众所周知,渤海银行因2021年内爆发的28亿存款被质押事件引起广泛关注(详见28亿存款竟不翼而飞!医药巨头质疑渤海银行一文)。截至2021年底,该事件尚无披露解决办法。按理说,渤海银行在此事件中有责任,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因此需要为该事件计提预计负债。
摘自渤海银行2021年报
但2021年渤海银行的预计负债科目同比下降50.3%,很可能是渤海银行没把28亿事件考虑在内,有低估负债的可能。
由此可见,看似资产质量不错的股份制银行,也会存在隐患。2021年渤海银行的大浪,看似早已风平浪静,细听仍是涛声依旧。
注: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