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大寨呀赶大寨,大寨红旗迎风摆,她是咱公社的好榜样啊,自力更生改变那穷和白!坚决学习大寨人,敢把那山山水水另呀嘛另安排!干起来,干起来,大寨的红花遍地开……遍地开!

农民总理陈永贵于1986年因病辞世,后按照遗愿将其埋葬在了为之拼搏奋斗了一辈子的地方——山西省大寨村的虎头山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开始的时候,陈永贵的墓也只是普普通通的小墓地,然而在1993年,这位农民总理的墓地却被仿照着南京中山陵重新修缮了。修缮过后,一切有了"别样"的景色,尤其是坟冢前228级石阶梯。

一、228级台阶承载的峥嵘历史

陈永贵的墓所在的地方风景秀美,两旁梯田围绕,花团锦簇争奇斗艳,青山绿水常在。

山脚下立了一块陈永贵先生的雕像,雕像身着对襟夹袄,典型的上个世纪最朴实的农民装扮,这也喻意着陈永贵历经霜华,无时无刻不见证着大寨风貌的每一寸改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坟冢前,有228级石台阶,这228级台阶并不是随意的数字,它们承载着不一样的意义,坟冢前的228级台阶可以分为三部分五组,其中一组为8个台阶,两组72阶,两组为38阶。

这228级台阶静静地在大地上,展示了陈永贵为之骄傲的38年党龄,8年中央工作时间和72岁寿龄,过往的峥嵘岁月都被一一印证在了这228级台阶之中,更象征了大寨人将传承他的这种顽强奋斗百折不挠的奉献精神。

此外,整个坟冢被三面依山梯田筑成靠背式的墓圈,前面的墓碑上书:"背靠着青山,面朝着大寨",就这么简单的一句话呈现出了陈永贵与这片他热爱的土地永远都割舍不下的深刻感情,也实现了他死后埋在虎头山,亲眼看着大寨发生变化的遗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墓左侧百米处,还有一块汉白石所铸的郭沫若纪念碑,据说郭老的部分遗骨也撒在了虎头山,那么陈永贵为何在死后,还会被世人修建仿造中山陵的坟冢?这还得从这位农民总理生前的经历说起。

二、生活的艰难是磨练也是馈赠

陈永贵于1914年出生于山西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父亲为了逃荒带着陈永贵来到了大寨,但是不幸的是第二年父亲就撒手人寰。自此以后陈永贵靠着给别家放羊维持生计,独自一人艰难困苦地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逐渐长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正是在苦水中泡大,陈永贵才深知幸福的来之不易,同时苦难也磨炼了他的意志。后来新中国成立后,陈永贵为了改变大寨艰苦的条件,让农民们都过上好日子。带头从山下用扁担挑土劈山造田,这是一个现实版的"愚公移山",陈永贵坚持不懈,用了十年时间和心血来改善当地人们的生活。

三、"大寨"精神点亮传承

陈永贵所在的大寨村其实是荒凉之地,能看到的地方基本都是石块,自然环境十分恶劣。这里的农民靠天吃饭,经常过着吃不饱肚子,饥肠辘辘朝不保夕的惨淡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民以食为天,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让农民最基本能吃饱肚子,在1958年当上村支书的陈永贵承担起了这个重大责任。他开始号召全员劈山填沟,挖土造田,愣是生生地从这一片荒凉之地开辟出来一亩又一亩的田地。

陈永贵亲自上阵,不管是挑土还是修大坝,没有他不出现的时刻。终于将开辟出的几百亩梯田的粮食产量提高到了正常产量水平。渐渐地,这个昔日食不果腹,没有粮食产量的穷寨子,不仅脱离了救济,还硬生生地挺过了三年自然灾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陈永贵的不忘初心

如果没有陈永贵这个从未走出过大山的农民,一直坚持改变的恒心,是不会有这么丰硕的成果的。后来,陈永贵成为爱国家爱集体的典范。在这份势头之下,陈永贵开始连续升职,尽管文化水平不高,但是凭借不断地努力和自身的优秀,他在短短几年内就为自己的人生开启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深谙农业耕种的陈永贵,在1975年1月的时候,被推举为农民副总理,分管农业。这是他的一生的荣耀时刻,也是实至名归的荣幸。由于农民出身而走上仕途,朴实的陈永贵却非常明白自己必须时刻保持初心,方能对得起现在的荣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永贵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全国各处跑动,他将"大寨精神"一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出去。

陈永贵担任副总理期间,坚持搬到自己的胡同小院居住,这个农民副总理为改变大寨作出那么多贡献,但是为宣传大寨精神一直在外奔波劳碌。他只想付出,不愿多拿一分钱回报,他拒绝领用国家工资,始终靠着大寨每年分给他的基本保障工资度日。

小结

时代一直在进步和发展,中国作为农业大国,从改革开放开始,不断摸索并更新现代机械化种植作业。当大寨模式已经不再适合现在的农村发展策略,陈永贵提出了辞职请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辞职后,陈永贵常常在交道口小院闲坐,然而他的内心却早就飞回了魂牵梦绕的虎头山,怀念那些年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