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搞不懂,是这个世界变化太快,还是我们都太过浮躁。

头一阵子,闹得沸沸扬扬的是常态化核酸检测。

好多城市大张旗鼓地搞常态化检测,并且多少米一个检测点都规定得清清楚楚。

后来发现一个最大问题,就是钱从哪里来?

常态化检测,就需要常态化经费支撑。

医保不让动,那是群众的保命钱,财政支出又拿不出来。

没有钱干的事,注定没有多少实际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家卫健委明确,低风险地区、低风险人群,没有必要频繁进行核酸检测,核酸检测的重点应该放在高风险人群和高风险岗位的工作人员,以及有疫情的地区。

有了这个尚方宝剑,许多地方开始调整防控政策,开始取消常态化核酸检测机制或取消查验核酸证明。

这真是一个深得民心的好事,大家都知道,如果搞常态化核检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全方位的,不仅财力上难以为继,正常的生活也将彻底改变。

无论48小时,还是72小时,或者时间周期再长一点,如果人人要求必须做核酸,那将是怎样一种场景?

所以,取消常态化核酸检测是尊重规律、实事求是的体现。

但是相应的问题又来了,那些在防疫上用力过猛的地方怎么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河南,计划在全省布置1.4万个核酸亭,投入总价超过6亿元。

人家可不是空口说白话,执行力非常强,河南省工信厅已经成交了两批次“双人便民核酸采样屋采购项目”,一个亭子单价为46800元。

只有厅子也不行,还需要人员、器材、管理,都需要不停地往里投钱。

也就是说,常态化核酸需要消耗的远不止6亿亭子钱,还需要源源不断地往里注资。

当河南干得热火朝天时,别的地方却停止了常态化检测,那么河南何去何从?

摆在前面的路只有两条,要么继续执行采购合同,在全省布满核酸检测亭,要么及时中止合同,停止大造检测设施。

哪一个更经济,更实惠,更符合实际呢?

我想答案从国家卫健委那里能找到,就不越俎代庖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防疫这事确实很重要,但是如果不把握好分寸,就可能变成一种心怀不轨的投机,一种盲目胡来的破坏。

对一个农业大省来说,6亿并不是小数字,凝结了无数人的血汗。

如果把这些钱拿出来,用在教育上、用在民生上,可以办多少实事好事啊。

拍脑袋决策一时爽,劳民伤财却没有人负责,这样的机制能办最大的好事,也会犯最大的错误。

最重要的是,其实常态化核检到底有没有科学性,能不能推广执行都存在很大争议。

一个在科学性上没有缜密论证的事情,就随随便便定了,这是拿人民财富开玩笑。

再联想到河南对特定人群乱赋红码的事,就愈发让人觉得里面的问题太大了。

不负责任的邀功请赏,与草菅人命没什么区别。

真盼望疫情早点过去,更盼望都能回归到理性从容的轨道上来。

要不然,哪经得起反复折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