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度图闻·第四十八期

策划 | 钛媒体内容中心 制作 | 钛媒体视觉中心

又是一年“618”,从“玩游戏,得令牌”、“抢红包”到“盖楼”“预售”升级,2008年出现至今,电商们一手打造的消费节(“双11”、“618”等)已走过了15个年头。

钛媒体·钛度图闻梳理了十五年电商造节变化,消费节“套路”究竟发生了何种转变?如此赚钱的消费节到底有没有“护城河”?这个市场还能“热”多久?

消费节的 十五年 “套路”变迁

钛媒体·钛度图闻据公开资料梳理,过去15年间,“618”、“双11”两大消费节的竞争“套路”从大力宣传优惠力度(比如“秒杀”)、比拼 “发红包”、安排复杂玩法(例如“盖楼”) 逐渐转向预售时间较量。

以2020年“双11”消费节为例,天猫2020年“双11”首次安排两轮预售,第一轮预售自10月20日开启。相较而言,同时期,仅有1轮预售的京东,也将双11开门红预售提早至10月20日。10月20日,距离“双11”消费节当日足足有22天的距离。

消费节的狂欢,是实打实的销售额

从“源头”上看,首个“消费节”要从京东2008年第一届 “618”大促讲起。但“消费节到底赚不赚钱”,是淘宝商城双11 消费节最先“告诉”大家的。

2009年,淘宝商城推出“双11”的第一年,就公布了消费节品牌参与店铺数量及“销售战绩”。1年后(2010年),淘宝商城“双11”消费节创下单日10亿元的销售记录。2011年,“双11”销售额突破1亿用时8分钟。相较而言,京东最早创办的“618”消费节,直到2017年才开始公布销售数据。

这么赚钱,到底有没有“护城河”?

据钛媒体·钛度图闻公开资料整理,“618”、“双11”消费节出现至今,至少有苏宁易购、拼多多、蘑菇街、唯品会等电商平台相继入局。但最有看点的比拼,还是两个消费节创办者——京东、天猫(此前的淘宝商城)的“反向操作”。

2015年,在消费节出现的第8年, “618”消费节打造者京东入局“双11”。同年,“双11”消费节发起者淘宝开始参与“618”。

两强争霸,到底谁是赢家?直白来讲,天猫赢“麻”了。在“双11”消费节,以最近一次(2021年)“双11战绩”数据来看,京东累计下单金额超3491亿元,创新纪录,但天猫截至11月12日零时总交易额达到了5403亿元。在“618”消费节,据易观2019年“618大盘指数”,天猫、京东和拼多多的市场份额分列1到3位。从全市场维度来看,天猫拿到近2/3的总市场份额,已占据“618”消费节主场。

消费节市场还能“热”多久?

消费节市场会一直热闹下去吗?钛媒体·钛度图闻在百度搜索指数平台,以“618”“双11”两个消费节关键词检索后发现,2015-2017年前后,消费节搜索热度在达到“峰值”后,已整体呈下降趋势。2021年“618”、“双11”周检索热度,分别为10441(6月14日-6月20日)、9970(11月8日-14日),与2020年(23900、19952)同时期相比,均下降了约5成。值得一提的是,较各自的峰值时期(25948,76433),分别下降了近6成,超8成。

不止热度,消费节销售额涨得也没之前快了。从单电商平台销售额增速来看,消费节销售额同比增速总体呈下降趋势。在有较多年份数据可查的“双11”消费节(天猫平台),2016年,销售额增速首次降至30%水平,两年后,这一数据又降至26.93%。2020年,天猫“双11”消费节销售额增速一度增长至85.62%,与2013年水平相当,但一年后,增速迅速回落至10%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