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演于1993年的《鸟人》,在人艺老观众的记忆中,是一部极具象征色彩的作品,围绕着“鸟”的主题,呈现出一副看似市井家常、实则光怪陆离的戏剧式情境。

6月19日14点,北京人艺建院7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之剧本朗读《鸟人》将在人艺实验剧场登台。

从1993年到2009年再到2022年,从谭宗尧、韩善续、林连昆到何冰、濮存昕,直至此次的闫锐、杨佳音、阿楠、邹健,这部由过士行编剧,林兆华导演的当代剧作中,看似矛盾却又逻辑自恰的隐喻比比皆是。剧中对于“鸟人”的几重解读,尽管诞生于90年代初,剧本的理念却至今仍可令观众眼前一亮。

“鸟人”们视鸟为玩物,却又被鸟的一举一动牵引着自己的命运悲喜……“鸟”是一种“排遣”,一种“寄托”,或是一种“修行”?在司空见惯的日常背后,《鸟人》从一种行为引申开去,作者通过对“遛鸟”这一京味儿文化的了解,探讨出了具有西方哲学意味的新命题。当“鸟人”们赖以成长的文化土壤早已不复存在,在新旧观念的冲突之间,强烈的戏剧性便延展开来。

本次剧本朗读由何冰担任艺术指导,闫锐、杨佳音导演,北京青年报文化视频直播栏目《后台》,将对演出进行直播。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郭佳

编辑/乔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