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作者:Kirxie

注意!!!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见证华人在菲律宾的传奇,从寓居者到华裔菲人。这是他们的故事,这是我们的故事。”

这并非某部电影的简介,而是菲律宾华裔历史博物馆(Bahay Tsinoy)向参观游客倾吐的肺腑语词。这座全世界第一个由华人民间团体出资创办的博物馆,向参观者叙述的故事,绝不亚于任何一部史诗巨作。艰难酸楚与勇毅决绝交织,历经数个世纪的华裔南洋史被忠实地记录,热情地讴歌,始终期待着当代目光的重新发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博物馆外墙 © Bahay Tsinoy

还是得从历史源头讲起。“郑和下西洋”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但中国与菲律宾的交集,要远远比这早得多——从梯田修建到大米、芋头等作物的种植,再到用矛狩猎、实行瓮葬等生活习惯,自新石器时代早期开始,这两个文明就孕育出极其相似的文化模式。三国时期,东吴官员到达菲律宾群岛,开启了中菲的首度交流;而中国与菲律宾之间的文化贸易交流,在唐朝末年就已有正式的史料记载。

这就是著名的“大帆船贸易”。博物馆的入口处的巨大航船,正是这一历史的奠定与复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帆船,© Bahay Tsinoy
汪洋茫茫,挡不住中国与东南亚友邻往来热切之心。盛极一时的唐帝国,拥有令人艳羡的工艺丝织技术和通达开明的外交政策,中国商人乐意与赶着骆驼的西域人做生意,同样愿意带着丝绸、瓷器、农具和装饰品到潮湿而热情的东南亚,进行龟甲、海参、鱼翅、燕窝、黄蜡和珍珠等当地特产的交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纪录当时贸易状况的仿真场景,© Bahay Tsinoy

封建大陆性农耕文明为特征的中华民族,始终不惧探索遥远和未知的海洋。循着历史发展脉络,博物馆第一个主题展区“早期接触”向参观者们讲述的正是中菲交流的前世今生。在清班李瓷器展廊(Ching-Ban-Lee Porcelain Gallery)中,陈列着菲律宾群岛广泛出土的中国陶瓷文物。它们的年份均可追溯到10-17世纪之间,据推断出产自以福建为主的沿海省份的窑址,讲述着数个世纪以来两国之间延绵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白瓷器,© Bahay Tsinoy

但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海上贸易十分繁荣,但菲律宾地区却并非中国商人旅程中最重要的商贸站点。原因很简单,这里岛屿连绵,人口稀少,农耕为主的生产方式使经济相对落后,市场自然也相对狭小。但是航路的开辟为沿海居民开辟了视野和思路,也为侨居迁徙提供了可能。

菲律宾华人的概念应运而生,据统计,在现在菲律宾的9500万人口中,至少有1500万人带有华裔血统,而真正的华人华侨有250多万人,占总人口的2-2.5%。跨洋过海的商人、工匠和农民,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悠久的文化传统一并带到了菲律宾,对社会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博物馆中众多的仿真人像,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生活场景,妙趣横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Benjie Layug

历经数个世纪的变迁和发展,这群勤劳勇敢的人们,终于像是能扎根在这片土地之上,但西班牙殖民者的到来打破了这一切。1571年,西班牙海军凭借着优势兵力占领了吕宋岛,建立马尼拉城,建立起殖民统治。西班牙殖民者担心稳固的华人社区会对统治造成威胁,在殖民政策中采取鲜明的反华措施,向华人征收重税,实施侵扰,并有意破坏其与菲律宾土著居民的关系。

博物馆记录下这段不堪的历史,建筑自身也在对其致意。坐落于马尼拉中世纪古城的狭长街道中,博物馆建筑紧邻着西班牙统治时期的“八连”——这里是殖民政府指定的华人聚集区,也是华人遭遇杀害的地方。在这段时间里,华裔遭受了数次大屠杀,每次均以数万人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生活于“八连”的华人们,© Bahay Tsinoy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博物馆以模型形式再现了被镇压的起义局面

© Bahay Tsinoy

在多次凄惨的杀戮后,菲律宾的华裔实际上所剩无几。然而19世纪末期重新兴起的“下南洋”风潮,依旧在延续着中华民族海外奋斗的故事。在世界局势发生巨变的近代,华人群体面临着新的挑战,但他们依旧心系祖国。在抗日战争时期,许多菲律宾华裔自发组织起来,动员了菲律宾社会向中国提供经济援助,并发起抵制日货的活动。他们还自发组成游击队,为中国的民族独立和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其中最杰出的地下游击队包括中国海外战时华侨民兵,菲律宾中国抗日游击队,菲律宾华裔青年战时特别服务队 (菲律滨华侨青年战时特别工作总队)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博物馆内的烈士堂,© Bahay Tsinoy

于此同时,菲律宾华裔也在努力寻求菲律宾主流社会的认同。在他们之中,涌现出许多杰出人物。他们热爱那片自己生活定居的土地,以自身才干能力服务菲律宾社会,认同自己的新式国民身份。在其中,他们跻身各行各业,创办企业,投身教育、医学和法律等重点行业,为菲律宾的社会生活造成深刻影响。他们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以关怀和责任感构建华人社群的良好口碑,不断融入主流社会之中。但与此同时,他们始终怀抱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勤劳无畏的品质,在维系自己与故乡精神血脉的同时,也将它一代代地传承下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优秀的菲律宾华人代表

这是一种极其特殊的情感联结,超越了具体的国家地域界限,上升到更宏大的民族意识之上。提出博物馆构想的人类学家、华人研究专家施振民先生,认为展示华人在菲律宾各个领域中的文化与历史传统是十分必要的;落实博物馆建设的“菲律宾爱华裔青年联合会”,秉持的宗旨是促进菲律宾华裔和当地人的深入沟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移民何塞·伊格纳西奥·帕瓦将军的半身像,他曾在米利奥·阿吉纳尔多将军(后为菲律宾总统)手下担任指挥官

从商贸交流到迁居拓业,从被迫害打压到逐步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这座素朴端庄的博物馆,承载着太多太多菲律宾华裔的血泪与奋斗,光荣与梦想。这些故事令人动容,更引人深思,这群在文化交融之中诞生出的独特群体,在漫长的岁月中打破了故乡和他乡的二元界限,来自故土的文明滋养着他们的心灵,漂泊海外的经历又塑造了他们的价值,他们既是中华儿女,又是菲律宾的公民,贯穿其中的,是顽强的生命力和永不放弃的信念。作为近代史中的重要侧面,他们不应被依旧留在故土上的我们所忽视和忘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