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痘病毒在1958年就被发现,但主要在西非和中非地区流行,科学家正在探究其全球传播的原因。截至2022年6月13日,世界卫生组织共收到来自28个非流行国家的1285例猴痘确诊病例报告,这些国家主要分布在欧洲和北美。目前尚不清楚疫情何时开始,如果猴痘能够产生无症状的感染,而这种感染尚未得到证实,它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内传播而不被发现。目前大多数新确认的患者没有去过非洲的历史。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传染病和国际卫生Ali Zumla教授表示,“以前猴痘病例在非猴痘流行国家偶尔出现,但从未出现过如此大规模的跨越大陆的病例,而且仍在进行人与人之间的局部传播。”他对最近的事态发展并不感到惊讶,几十年来,非洲科学家目睹了猴痘病例的逐渐增多。随着人类继续迁入动物栖息地,天花免疫活动提供的交叉保护开始减弱,爆发疫情的条件已经具备。

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医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系的病毒学家David Evans指出,猴痘的临床表现在过去40年中似乎没有太大变化。但在此期间,撒哈拉以南非洲HIV的发病率出现了明显上升,猴痘利用免疫缺陷和天花疫苗接种状况的下降来扩大其感染数量。猴痘在丹麦实验室猴子身上首次发现。尽管如此,它在啮齿动物中比在猴子中更常见,但其自然宿主未知,病毒可以感染的动物范围也未知。痘病毒表面含有一个大的蛋白质复合物,几乎可以附着在任何类型的细胞上。Evans解释说:“决定动物是否能感染猴痘病毒的是它们阻止感染的能力,而不是病毒能否首先进入。”

目前猴痘病毒导致的死亡较少,引起症状轻微,而且病人结痂后不具有传染性。但是对于免疫力较弱的人群,特别是儿童,猴痘病毒可能是致命的。许多报道的病例与男同性恋相关,但目前尚不清楚猴痘病毒的传播途径,可能通过性传播或接触传播。

在欧洲和北美猴痘病毒刺突蛋白突变增强了其传播能力,加利福尼亚大学Anne Rimoin教授则认为更多是流行病学因素,而非病毒本身的变异促进了其传播。Zumla教授认为,此次疫情表明,在解决人类、环境和动物健康问题上,未能以统一的方式应对新出现和重新出现的传染病的威胁。Rimoin称,我们正处于全球痘病毒发生的关键时刻,由于没有对非洲猴痘病毒进行长期的监测,同时给予痘病毒相关研究的支持力度远远不够,导致了猴痘迅速传播。

Rimoin教授表示,许多关键的问题仍然未知,比如猴痘传播机制、在不同人群中的疾病症状以及病毒在空气和表面的稳定性。此外,人类是否可能将猴痘病毒传播给其他动物,这会使得病毒控制更为困难。猴痘病毒可能在啮齿类动物中传播,另外牛痘病毒可能也会有影响。

世界卫生组织表示,猴痘将在夏季继续在欧洲传播。已有一种抗病毒药物已获得欧洲药品管理局的授权,一种疫苗已获得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的批准。

世界卫生组织表示,猴痘将在夏季继续在欧洲传播。一种抗病毒药物已获得欧洲药品管理局的授权,一种疫苗已获得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的批准。理想情况下,疫苗应在接触病毒后4天内接种,尽管人们认为疫苗在接触病毒后14天内有效。Evans说:“我们现在应该能够就治疗学和疫苗在现实环境中如何发挥作用得出一些结论。” 疫苗作为接触后预防措施真的有效吗?”这些产品可用于在意外或故意释放天花病毒的情况下预防天花。事实上,猴痘长期以来一直被研究人员用作天花的替代品。Evans说:“这次新疫情的一线希望是,我们可以评估药物和疫苗的实际表现如何与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和加拿大卫生部作为疗效证据的预测模型进行比较。” “这将有助于明晰我们在处理猴痘方面的程序,但也将在天花方面提供一点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