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延安晨韵》中国画宣纸 尺寸:196cmX97cmX5 条屏 年代:2017年 注: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漫漫求艺路 浓浓时代情

—记著名画家陈家泠的艺术人生

记得小时候,我经常拽着的母亲的衣襟让她画一只白兔,画个叶子给我看。那个时候的我就很喜欢画画,这好像是一个人的天性吧。

在我11岁的时候父亲去世了,所以家庭很困难。我有一个弟弟三个妹妹,作为老大的我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当时人家介绍我去当学徒。

正好这个时候,国家颁布了一个条文,家庭困难的念书可以申请助学金。我一看这个政策大喜过望。家里困难又有得念书,又可以申请助学金,这不是两全其美嘛。

跟母亲商量之后,我就赶快复习功课,备考杭一中。

但是到发榜那一天,看来看去,并没有我的名字。我不死心又从头至尾看了一遍,竟然在最后一个发现了我的名字。想不到从此之后我由学徒的经历走到了学习的历程上去,彻底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所以我现在经常讲,要感恩新时代给了一个好政策。

我在初中的时候实际上是一个很调皮捣蛋的人物。但是,因为我喜欢画画,画得又好,所以学校里的墙报、板报之类的都是我做。那个时候,在学校里他们也不叫我陈家泠了,都叫我画家的,所以我的绰号就叫“画家”。

初中毕业,我决定报考浙江美院附中。为什么要去考附中呢?因为我喜欢画画,在那里能学到更多的技艺,另外,浙江美院附中也是全免的。

后来,由于德智体美比较全面,我顺利地从浙江美院附中考上了浙江美院国画系。说实在话,附中升上来的都是很好的学生,从某种角度来看,他们在技巧上甚至要比我要画得好,但是我的基本功比较好,比较全面。

经过在浙江美院的五年努力,我的工笔画基础打得比较好。我的毕业创作是一幅描写江南水乡的作品,有点像《清明上河图》的境界。有桥、有百姓做生意、沿逛买卖的,有点像绍兴街头的那一种风俗画。后来,这幅长卷被学校收藏了。

浙江美院毕业后,我就被推荐到上海做老师。上海是一个大都市,文化底蕴深厚,视野开阔,是其他城市不可比拟的,所以对我以后的发展啊起到一个决定性的作用。

我到上海的一个老师叫陆俨少,我经常去他那里去看他的画画。他国画、书法、文章都很出色,我们很崇拜他。所以等他休息的时候,就到他的办公室缠着他学画。他总是孜孜不倦地向我演示技法,传授理念,使我大受启发,受益匪浅。当时给我画的草稿我现在还留那里。

从此,我对陆俨少先生画画的这种动态、境界,佩服得不得,就觉得画画就是要这么自由,要这么潇洒才达到艺术的那一种趣味性,才达到了艺术那种技巧的精湛性。

陆俨少先生跟我讲,搞国画创作的人需要有殉道者的精神,心无旁鹜,一门心思画画,这样才能达到高级的、高层次的境界。我听了陆老师的话,所以在技法上、思想上都得到了升华和滋养。

1997年第七届全国美展,我创作的荷花《不染》获得了银奖。专家们从我的作品中看出了变异性,这也是我画风的一个转变。

我认为,一个画家一定要有自己的面貌才能成为真正的一个艺术家。如果只是临摹,那不是艺术家,只能是艺术功效,只能是艺术的临摹者,是不能成为一个艺术家的。要成为艺术家,必定要有自己的技巧、自己的品牌、自己的风范。

潘天寿院长曾经讲过,要代表自己的民族而且要立足于世界文化的民族之林,你才有立足之地。我认为,这个理念就是我们绘画到最后的一种信仰,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这个目的。

我们画家现在所做的一切都要有当代性,都要有民族性。所以我经常讲,画画内涵的出发点就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以中为主,这个两个立足点站好,就不会忘记根本,无论怎么创新都不会迷失方向。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的绘画、中国的文化,必定像潘院长说的那样——永远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我已经八十多岁了,辛丑牛年是我的本命年。我的经历是一个时代的体验者,一个时代的见证者,也是一个时代的开创者,更是一个时代的享受者。

讲述:陈家泠

整理:杨嘉铭/王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山》中国画宣纸 尺寸:196cmX97cmX5条屏 年代:2010年 注: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平湖秋月》 中国画宣纸 尺寸:2mX5m 年代:2017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染》 中国画宣纸 尺寸:70cmX70cm 陈老师1989年第七届全国美展 获银质奖 创作时间:1988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湖景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