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能人异士诸多。在安徽就曾经有一位可以徒手打虎擒豹的奇人,被称为当代活武松,这位活武松名叫何广位,据说一生擒豹230只。

饭量惊人 骨骼惊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06年,何广位出生于安徽省宿县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因为家庭生活条件极其困难,经常需要挖野菜充饥,何广位从小就没有吃过一顿饱饭

何广位9岁的时候,家乡闹蝗灾,家中的生活陷入了绝境,饥饿难耐的何广位更是一口气将家中借来的三斤麦种吃光了

无奈之下为了活命,父母只得让何广位去地主家里打工,可是何广位胃口极大,吃饭很多,地主家都不愿意让何广位长干。

何广位只得不断找活干,跟打游击一样,在这家干几天,那家干几天的,就这样饱一顿饿一顿地活着。

何广位14岁的时候在一家工厂打工,老板以何广位饭量太大为理由,克扣他的工资。

何广位一时气不过,动手打了老板,奈何老板势力比较大,害怕被报复,何广位便离开了家乡,开始了流浪的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路流浪,一路乞讨,何广位来到了河南驻马店,在大街上,身无分文的何广位坐在路边,一位名叫王彦的耍把戏的江湖高人看到了何广位,觉得他骨骼惊奇,是一个练武的奇才,便上前询问何广位愿不愿意跟着自己学艺。

于是何广位便拜王彦为师,学习一些拳脚功夫,由于何广位从小饭量就大,所以吃饱了之后天生神力,在王彦师父的悉心指导传授下,何广位练就了一身好本领。

何广位和师父王彦两人凭着在市集表演杂耍,获得一些微薄的收入为生,虽说生活依旧清苦,可是也算是有了营生,何广位由此也结束了漂泊的生活。

无奈,世事难料,在匪盗横生、军阀混战的乱世,谁又能一生安稳呢?

1926年,何广位和师父王彦来到了湖南省桃源县卖艺,心怀正义感的师徒两人与兵痞流氓起了冲突,两人寡不敌众,在逃跑的时候走散了。

打猎为生 远近闻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路逃跑的何广位来到了余坪山区,由于太过疲惫便靠着一块石头躺下休息。

突然之间,何广位感觉有人靠近自己,心想“难不成山上还有小毛贼?”于是何广位迅猛地用双手擒拿住了靠近自己的物体,将其从身后甩到前面的地上。

何广位定睛一看原来是一匹狼,这才明白刚才为什么会有毛茸茸的手感。

眼瞅着野狼要翻身起来向他再次发起攻击,何广位眼疾手快地死死压在野狼的身上,拼命地打了十几拳,直到把野狼打得头破血流,没有一丝反抗的气息为止。

确认野狼死后,何广位大口喘着气休息了一会儿,害怕附近再有狼群赶来就麻烦了。

于是何广位便想着要赶紧下山了,可是走了半路何广位又返回了,他突然想起市集上有人说狼皮也是可以卖钱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何广位将野狼的尸体带到了市集,最终有一个中年商人出了30个大洋买下,何广位高兴极了,将钱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自己留着吃饭,一部分寄回了老家。

经历过这次之后,何广位意识到自己可以依靠捕获猎物为生,于是何广位便开始捕获野豹,野狼,老虎等野兽的营生,将其售卖来养家糊口。

据说,何广位数年间不断穿梭与深山野林,一共抓捕了230只豹子,9只野牛,7只老虎,成为了一个远近闻名的英雄人物。

为了保护山林村民的生命安全,有很多地方政府特意邀请何广位去抓捕猎物,为人民消除生命隐患。

1955年,何广位受邀到山西永寿除野豹,天生神力武力超群的何广位赤手空拳便将凶猛的野豹制服了。

村民为了感谢何广位,便设宴款待他,没想到何广位竟然一个人喝下了17瓶白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6年年,何广位又一次来到山西王屋山除野豹隐患,再次创下了一次吃掉62个馒头和20个鸡蛋的惊人纪录。

从何广位的惊人饭量便可以看出此人确实不一般,怪不得可以生擒野豹。

只是随着社会生活以及山林环境的变化,很多人已经不再需要动物的皮毛,何广位也需要改变养家糊口的生活手段。

于是何广位改变了将野兽打死的习惯,而是将它们打晕,装进麻袋,然后出售给动物园,据说全国各地的动物园里的老虎,豹子都是何广位捕获的。

有一次,何广位到动物园参观,就有一只豹子对着何广位吼叫撕咬,原来这是认出了何广位就是抓捕它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90岁高龄 药酒创业

上个世纪80年代末,我国正式颁布野生动物保护法,何广位不能再随意抓捕野兽,也就告别了他的猎人生涯。

为了全家人日后的生计,何广位想到了自己酿制的药酒,早些年,何广位曾经在山林间见到过野豹吃一些野草疗伤,于是也试着采摘这些草并将其制作了药酒。

在战乱年代,为了活命大多数人有采取各种各样的方法,何广位便将药酒分享给他人使用,没想到这些药酒真的治好了很多人的病。

随着何广位药酒的名声越传越广,于是何广位便思索着是否可以药酒创业。

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何广位成立了酒业公司,并且以90岁高龄担任董事长,开始了药酒创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04年,百岁的何广位离开了人间。回望何广位的一生,可谓传奇,称得上“英雄”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