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科技行业发展十分迅速,短短二三十年的时间里就已经逐渐缩小了与欧美国家之间的差距。无论科技、金融还是军事均已在世界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尤其是国内5G通讯技术和航空航天技术的迈进,让全世界瞩目。但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残酷的现实,国内很多行业没有掌握核心技术,大多数仍依赖进口,其中就有芯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众所周知,我国是世界上第一大芯片消费市场,每年的芯片进口额多达3500亿美元是国内进口金额最多的产品。我国的芯片发展程度较低,芯片自给率不足16%,高端芯片几乎全部要依赖高通和英特尔,因此在国际贸易中处处受阻,严重阻碍了国内芯片行业的快速发展。

在国内还有一个行业比芯片垄断更严重,这一行业90%的设备依赖进口,那就是科研技术人员所使用的科研仪器。以最常见的磁波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为例,我国内对于这些仪器供货量分别占0.99%和1.32%,这些设备被广泛应用于医疗、教育和科技研发领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数据统计,我国在2021年用于科学仪器进口的支出高达564亿美元,进口仪器数量超过了90%,多数来自于美日企业,而我国对科学仪器研发投入的研发成本较少,仪器的精度欠佳,这也导致了国产仪器的发展止步不前。

科研仪器的市场规模有限,研发周期长,成本也更高,作为重资产型行业,国内很少有投资家愿意投入大量的资本用于研发,投资者更愿意将手中的资本投入到腾讯、滴滴和阿里这样的互联网企业,不仅周期短,而且风险更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投资者普遍认为,投资科学仪器的研发,不仅投入成本高,回报率低,甚至会面临极大的风险,一不小心就血本无归。而且我国在科学仪器研发方面仍处于成长阶段,大多数需要摸着石头过河成功率太低,因此打消了投资的念头。

从另一个角度考虑,科学仪器的技术门槛过高,涉及到大量的专业知识、学术人才少和市场需求小,诸如美国赛默飞世尔公司这一行业顶尖企业都无法全身而退,根据公开数据显示,赛默飞世尔公司在2021年的营收为70亿美元,远低于国内的腾讯、阿里等互联网企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国在科研领域的核心技术比较薄弱,短时间内很难掌握基础体系,更无法制造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在美日市场的长期垄断之下,我们根本无法窥探科学仪器制造的核心技术,国内科研人员就必要不断摸索,只有这样才能摆脱垄断,但这也意味着我们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与研发成本。

在中美科技贸易的不断摩擦下,不仅是芯片,科研仪器同样是我们面临的严重难题,高端科研仪器基本已经被美日垄断,若想摆脱再次“卡脖子”的命运,我们必须要加快相关人才的储备和核心技术的沉淀,并建立健全相关的体系,让更多优秀的人才参与进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滴水石穿非一日之功,国家给予大力的支持,投资者给予大量的投资,再加上各种优秀的人才,只有团结起来才能做得更好,实现科学仪器国产化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