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与文明的发展和传承,是人类区别于其他生物的根本所在,也是因为人类拥有这一别于其他地球已知物种的独一特性,才使得的人类社会能拥有像今天这般繁荣的景象。

人类族群的文化内涵十分丰富,而具体形式也是十分驳杂的,尤其在人文文化的领域,更呈现出百家争鸣的各方思、学、论、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程度之壮阔纷呈尚可想象但却难以言括,与现代生活相关的生命哲学、社会学说多而又多,就即便是在生人故去之后的丧葬事宜,也被有各式各样的“老讲究”影响着。

今天,我们就以丧葬文化为主题,与各位看官们共同探讨一个丧葬文化讲究。

01“坟无头”·子孙穷

市坊老话有讲“坟无头子孙穷,狐守坟富三辈”,即便不是朗朗上口的押韵语句,但这句俗话也确实在民间流传了多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逐步剖析,俗语中“坟无头”所指的,自然是死者所葬位置,对应地面的正上方用泥土树立构建起的山状小土丘,白话里叫做“坟包”或是“坟头”。

而“坟无头”,自然便是指死葬安葬之地的上方,没有这一小土丘的情况,依照原句理解,这里将出现两种不同因果关系上的偏差。

其一,是因子孙后代不为长辈先人树建坟头,而使得家族后辈气运有亏,子子孙孙生活不顺,经营难继,最后导致生活上的贫穷潦倒。

其二,便是后辈人的生活已然艰难不易,在家中长辈故去下葬之后,便难有余裕去将丧葬事宜完成得尽善尽美,连堆砌打理坟头都难以做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或是后辈人已然远离故乡,为生计在他乡奋斗,但世道艰难生活不易,甚至没有重返家乡的资本和底气,而在故乡的祖坟,则在无人打理的情况下度过几秋,最终连坟头的迹象都消失不见。

上述两种说法同样也能作为大家进行思维发散,举一反三地参照,大家大可注重其中涵义而淡化未知现实状况的影响。

02历史典故引出的新注解

不为先辈葬地树建坟头,将导致后世人生活贫苦...

坟墓无坟头便是象征家中后辈生活不易,贫困难继。

但除去上述的这两种解释之外,我们依照历史资料,还能得出其他的解释方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商朝末年时,周武王姬发于牧野一战彻底奠定与商朝抗争的最终胜利,商纣王也于都城鹿台自焚而亡。

之后,姬发入主朝歌城,为表仁心胸怀,姬发为商朝忠臣比干鸣冤昭雪,姬发命人与比干入葬之地上,垒泥土筑起坟头,以此表示自己对比干的敬佩,以及对其死因的不忿不平。

再有在《周礼春官》中也有关于坟头的“以爵为封丘之度"的记载,简而言之,就是在公侯王爵死后,依据他们生前的地位高低,等级大小来制定不同尺寸的坟头图丘。

通过以上两点,我们也能明白,坟头其实也有着纪念和完善丰盈古代阶级等级制度的作用。

而能与文章开头所提到的“坟无头,子孙穷”的俗语,所起到呼应作用的历史资料也是确切存在的,根据汉代典章制度文作《礼记》记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孔子在成人之后,一次返回故乡为父亲祭祀,因时间久远,孔子仅凭记忆寻找墓地,但却久寻不见,波折月余才终于找到父亲的葬地

孔子心中自愧且感叹,于是在祭祀结束之后,他将葬地周遭的杂草清理干净,并且还在父亲的葬地上垒砌起高高的土丘,以作为自己和自己的后世寻找先辈葬地的标记。

同样,那凸出地面的土丘也被当作是后世人心中对于前辈追思追忆的一种具有具象特征的精神寄托。

再后来,因由孔子巨大的影响力,他这种堆垒土丘的方式便也在民间百姓群体之间传播开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直到现在,坟包也早已成为了大家心中的一种关于坟墓特征的固有印象,同样也形成了民间每年向坟头添新土,为葬地除杂草清扫葬地的风俗习惯。

03狐守坟·富三辈

相比前半句,后半句的“狐守坟富三辈”在理解上就容易了很多,我国的文化渊源悠久,其中就包含有谚语这种具有警世省人意义的特殊语类。

谚语的内涵直白但能经得起考证,也值得人回味,而且其形式丰富多样,其中应用最广受用最多的方式,便是一篇深奥经典,一通俗贴切的前后半句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坟无头子孙穷,狐守坟富三辈”这句话,便是十分标准的前后半句式,而这恰也是这句话不甚押韵,语律不顺的原因。

前句所蕴含的道理、逻辑关系以及历史渊源我们已经做过解释,而后句的内涵则是不如前句丰富。

因为这整句的创造,是后世人以前半句为创作基础,再结合当时时代人们所具备的生活经验为发展脉络揉合而成的。

所以后半句内容所代表的,也仅是由基层百姓所发现总结出的一条十分通俗的规律和道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古代时,火葬尚未替代土葬而成为主流,但人身肉体盛放于棺木中下葬之后,又无可避免地会遭到鼠类、虫类的破坏。

虽然上好的木材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虫蛀和湿腐的影响,但却很难抵御老鼠这类啮齿动物的破坏。

家人故去已然是令生者悲伤不已的事情,自然也不会有人能接受死者在入土后因遭到老鼠、虫子的撕咬而仍难安寝长眠的情况。

所以“狐守坟”的重要性便在此刻凸显,狐狸会将虫类和鼠类作为食物,而在有狐狸栖息的树林山林中安葬亡者,变成为了一个不错的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狐狸会自然而然地成为一名尽职的“守坟人”,狐狸的捕食行为能大大降低棺木和尸身遭到鼠虫损害的概率。

这样也就无需让后世子孙在坟墓的照料和护理工作上花费更多的资金,将原本用于此途的钱财积累下来,久而久之不就富裕起来了?

04结语

古人智慧的高度自然是无可否认的,但倒也不必将古时流传至今的一切话一切事都奉作经典金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像“坟无头子孙穷,狐守坟富三辈”这句俗语,其实就是一句蕴含着简单自然规律的贴地气的民俗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