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Natalia Grincheva(俄罗斯国家研究大学高等经济学院)
编译:刘长宇
原载于Convergence: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search into New Media Technologies, 2022年第1期
Beyond the scorecard diplomacy: From soft power rankings to critical inductive geography
一、研究背景:政治化的数据可视化和“记分卡”外交
“一张图片胜过千言万语”。在视觉文化的时代,超过60%的人口以视觉形式获取信息。鉴于其形式上的直观性和“科学性”,数据可视化被赋予了“作为客观数据的认识论”地位,不仅是国家政策实践的走向基础,更型塑了公众对个人及国家的理解与看法。数据可视化超越了单纯的表征形态而具有政治力量,成为当代国际政治中被广泛使用的政治工具,用以塑造公众视野,实现特定外交目标。
“软实力”的概念在国际政策制定和外交领域的政治家、学者和从业人员中获得了强大的国际知名度。随着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一个国家的软实力程度越来越受到数据驱动的衡量,出现了许多由国家政府和私人行为者制作的排名系统。如英国Brand Finance 公司的全球软实力指数(Global Soft Power Index)和安霍特-益普索国家品牌指数(The Anholt Ipsos Nation Brands Index)等。其中影响力最大的是由英国战略资讯公司Portland开发的软实力30(Soft Power 30)报告。因其广泛的国际影响,软实力30报告被各国视为衡量其全球表现的重要指标。然而这种全球排名系统的数据评估结果远非中立,而是“记分卡外交”(Scorecard Diplomacy)的现实表征,即复杂的现实还原为一种偏好的解释,给国家形象贴上标签并塑造公众对它们的看法。
本研究揭示了软实力30报告及类似的软实力排名系统的关键谬误及其背后的政治机制。在此基础上,研究尝试超越单纯的批评,从建设性的层面探索了一种理解、可视化和衡量软实力这一复杂现象的可能性,以推进对软实力这一复杂现象的理解,并将软实力评估工作从单纯的数据展示转变为一个互动的归纳研究平台。
二、问题剖析:软实力指数排名的政治风险
通过传播和受众参与,数据可视化为特定群体或阶层的想法提供了合法化的工具,以支持或促进特定的政治信息。各种监测和评级系统是“记分卡外交”的有力手段。各类软实力指数所造成的问题多于其价值。具体包括两个方面。
(一)量化指标偏颇
首先,众多排名系统使软实力的评价偏向于以量化指标为主的方法,将软实力视为同军事、经济等“硬实力”一样可指标化衡量的资源,以量化思维假设各国的表现是普遍“可评估的”,却忽略了语境因素,因此很难把握软实力的现实影响。软实力的无形性和运作机制的模糊性,使对软实力的测量经常陷入所谓的“工具性谬误”。衡量文化和政治价值观的量化指标极大地简化了现实。另一方面,单纯以效果为导向的软实力排名,也因未能反映出各项软实力举措的实际贡献比例而广受争议。当前尚未有一个更全面的方法,将软实力融合过程中从资源到产出再到结果的所有阶段的所有变量都纳入其中。这种完全采用量化数据,忽略重要的背景细节以简化现实的软实力评估方法,将各国置于直接的分数竞争中。相关排名以看似“客观科学”的数据基准,设定了所谓的公共外交实践“好”和“坏”二分框限,通过优先推广西方中心的价值规范,煽动数据殖民化(Data colonization)进程。
(二)数据殖民化威胁
与软实力概念一样,各类软实力排名蕴含固有的西方自由主义偏见。软实力30报告的政治经济文化指标均以西方价值为衡量基准,实则延续了西方世界的全球霸权。然而“像美国一样” 并非拥有软实力的先决前提,非西方国家的替代性现代性发展模式的影响与日俱增,但这样的“反向流动”却并未在各类软实力排名中予以体现。以中国为例,尽管中国每年在软实力资源的所有关键指标上都有增长,但其软实力得分的提高仍然比其他国家小得多。整体排名甚至不升反降。这些发现拷问了软实力30报告及类似排名的有效性,并揭示了全球北方对全球南方的“数据殖民”的系统性偏见。西方试图系统化地收集和使用各国的表现,但其结果却仅是反复重申“全球南方如何保持在数据金字塔的底部”,许多非西方国家甚至直接被从排名建构的西方主导的“软实力地理学”中抹去。
三、方法创新:作为批判地理学的地理可视化
本节主要介绍了“深层图绘”项目及其形成的试点网络应用MSPM。其目的是建立一个学术平台,对软实力进行归纳探索,特别关注以往研究中忽略的特定变量,并通过地理可视化的方式凸显强调。
首先“深层图绘”项目应用了更细化的数据来确定行动主体,揭示了国家内部软实力行动者的多元化和复杂性,由此证明简单的在国家层面进行软实力评估可能会造成化约主义式误导。该项目以博物馆作为软实力的行动者为重点,有力证明了博物馆在公共外交网络中的复杂机构参与和重要作用。第二,“深层图绘”项目以综合方法实现地理可视化。该项目有机结合不同的软实力探索方法,包括(1)对软实力能力或资源的评估、(2)对产出的评估、(3)网络分析及(4)受众观点测量,软实力作为一个过程来探索,能够对软实力转换过程的不同阶段的数据进行单独或相互关联的调查。MSPM借鉴了GIS系统的多层制度思维,细化了软实力的地理层次。该应用程序通过计算权力指数来衡量全球每个国家不同层面上的权力。通过对软实力转换过程中每一层的评分,可以比较一个国家的软实力资源、产出或成果在不同地域的优势和劣势。第三,为克服固有的主观性,应用程序MSPM提供了灵活的互动功能,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来探索软实力的不同组成部分。它们包括用户控制的数据可视化查询,用户可以在不同的软实力层次上运行,或同时在几个层次上运行程序,并具有动态放大的能力,以探索某些城市的软实力产出和结果数据。
总结而言,MSPM将软实力理解为一个全球地图上动态改变其价值的过程性变量,将注意力从与其他国家软实力表现的高度竞争,转移到探索本本国的资源、产出和结果在不同地理区域的优势和劣势,以对软实力这一过程进行更准确细致且务实全面的探索。这种方法强调,软实力的表现没有一个 “赢家”或 “输家”,而是受到多种复杂因素影响,取决于特定环境下的具体挑战和机遇。
四、特征总结:以扎根方法和反思性设计提升数据可视化
本研究聚焦的扎根数据可视化综合借鉴了定性和定量研究。这种方法论策略允许有意义地结合两种分析方法,如基于定性研究的基础理论,以及代表定量地理信息系统的地理可视化。首先,该方法涉及收集、编码、分类和绘制从定量到定性,从地方社区至国家的各种类型和各种层次的数据,多维度的丰富数据处理是其核心。其次,这种方法允许更灵活的数据展示设计,而非简单的量化呈现。此外, 这一路径还纳入了“反思性设计”的元素,致力于持续的对话,允许知识的共同构建。这种递归和反思性的设计使我们能够采用新形式的经验主义,承认任何数据可视化产生的 “偏向结果”的局限性。
通过多轮数据收集、展示和分析,并在每个阶段进行批判性反思,开发MSPM应用程序的递归过程激发了更有力的归纳研究。该项目证明,地理可视化框架可以帮助进行深入的数据探索。虽然大多数社会、文化或政治现象在空间上既不是随机的也不是均匀分布的,但它们可以表现出某种类型的空间结构。因此对结构映射关系的考察有助于丰富软实力理论的层次意涵,因为在地理上接近的对象和事件可能会具有相关性。
简言之,本研究旨在从学术角度为当前的软实力评估量化数据偏向提供一个解决方案。与现有的各类软实力评估指数相比,这一系统将软实力定义为一个持续的多阶段动态塑造过程,聚焦于以更细致的数据方法,探索其如何根据不同地域的挑战和机会,在不同的地理层次背景下被差异化塑造。
原文请见:Grincheva, N. (2022). Beyond the scorecard diplomacy: From soft power rankings to critical inductive geography. Convergence, 28(1), 70–91.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