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明太祖朱元璋,在晚年时为了想知道大明帝国未来的走向,便请来了他手下的第一谋士刘伯温问询。

刘伯温被后世之人与诸葛亮相提并论,在当时也是一大奇人,往往能够通过独特的思维,根据相关线索,预判某些事物的走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元璋询问刘伯温,日后大明帝国会如何时。

刘伯温只是低头思索片刻,便看向了福建的方向,对朱元璋预言道:“福建出天子,三上作战场。”

对此,朱元璋十分不解,想要向刘伯温再问的细致一些,可刘伯温却怎么也不肯再多说什么。

那么刘伯温的预言实现了吗?“福建出天子,三山作战场”指的又是什么呢?

一、一代奇人刘伯温

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

世人将刘伯温与诸葛亮相提并论,可见在人们心中,刘伯温拥有着怎样的才能。

据传说,刘伯温精通周易八卦、奇门遁甲,有着“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载”的超凡本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现如今我们早已知晓,所谓的预知未来本就是子虚乌有,刘伯温确实有着不凡的本领,但并没有传说中的那么神乎其神。

刘伯温自幼聪慧,学习能力超群,无论学习什么知识都特别地快,而且能不能够活学活用,善于举一反三,是邻里间有名的神童。

可是,起初的刘伯温十分没有耐心,仗着自己聪慧,凡是书籍只看一两遍,读懂之后就放在一旁不顾,就连老师让他温书的要求也是置之不理。

幸得偶然间遇到一名浣纱女的劝告,才点醒了有些自大的刘伯温,也让他始终铭记着那句“没有百温不厌者,哪有学问高深者。”

自那之后,刘伯温读书更加用功,哪怕是已经看懂了的书籍,也要温读几遍。正所谓“读书万卷其义自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就天资聪慧的他再加上,敏而好学温故知新的努力,使他终究成为了一代才子,并且通过自己的努力,年仅十六岁就考取了秀才,二十三岁成为进士,可谓是少年登科。

纵使刘伯温才高八斗,也难逃世俗规则。

当时元朝的官员们普遍已经腐败不堪,刘伯温并没有得到元朝的重用,只是被封赏了一个小官。

当他看透元朝的世态炎凉之后,曾经两度辞官,直到他遇到了朱元璋,才开启了他的不凡之路。

关于刘伯温与朱元璋的相遇,流传着很多种说法,有的说他还在朱元璋是放牛娃的时候,就曾与朱元璋相遇,便看出了朱元璋的不凡,约定日后辅佐于他;有的说是朱元璋起义后,久闻刘伯温的大名,派人多次邀请,才将刘伯温收入麾下;还有的说,是刘伯温看到朱元璋的义军后,主动投奔而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无论是哪种说法,都改变不了的是,朱元璋在得到刘伯温的效忠之后,真的是如虎添翼。

无论是在征战天下之时,还是在平定朝堂之中,刘伯温都数次为朱元璋提出意见,均被他所采纳,刘伯温也成了朱元璋手下,一位必不可少的谋士。

朱元璋经常会向刘伯温咨询一些事情,大到国家未来,小到案件处理

其中朱元璋晚年最关心的事情,莫过于大明朝的未来如何,因此也曾向刘伯温问过这个问题。

二、刘伯温的预言

相传,当朱元璋向刘伯温问到大明朝未来如何的时候,刘伯温只回答了一句“福建出天子,三山作战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让朱元璋十分不解,但是想询问的在细致一些的时候,刘伯温却闭口不谈。

众所周知,天子就是皇帝。如果福建出了一个天子,那么他的大明朝岂不是要不保?为了能够让大明朝持久地发展下去,也为了给自己的孙子铺路。

晚年的朱元璋开始大肆清除对大明江山可能存在威胁的人,这其中不乏许多当年一同辅佐他的老将,以及开国功臣。

正是他的这一次清除,让他在历史上被人诟病,也留下了残暴无德的骂名。不过不管如何,朱元璋的皇位是顺利传到了他的皇太孙,朱允炆的手里,虽然最后朱允炆没能保住皇位,不过这都是后话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当初刘伯温的预言究竟是什么意思,究竟是否应验了呢?

从字面上看,刘伯温的这则预言说的是在福建省会出现一个皇帝,并且以三座大山作为战场,但是历史当中并无相应的记载,但是与这则预言相似的事情倒是发生了一件。

三、张琏起义

这件事情发生在明朝嘉靖年间,由于嘉靖皇帝昏庸无道,各地义军突起。张琏就在福建地区组建了一支义军,并自立为王,立国号“飞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嘉靖得知此事后极为震怒,令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前往讨伐。张琏不敌,被迫赶往海外,在三佛齐天岛(今苏门答腊地区)划地称帝。

虽然这件事情,与刘伯温的预言有些出入,但是除了这件事之外,并无其他事情与刘伯温的预言相似。

此外,“福建出天子,三山作战场”的预言,也只是传说出自刘伯温,事实上刘伯温究竟是否有过此预言,也无人可知,毕竟历史上并没有对这则预言有过相关记载。

之所以被传是刘伯温所作,也只是因为刘伯温的能力出众,在世人眼中他已经高人一等,他的所作所为也已经被人们神化,因此凡是“超凡”的事情,人们都喜欢往他的身上推,以此来增加事情的可信度,就比如如今的“鲁迅先生曾说过”一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实上,刘伯温虽然能力出众,对事物的走向、判断十分精准,可以通过一些蛛丝马迹来进行预判。

这毕竟只是一种推理能力而已,并不是被“神化”了的预知能力。对待事物,我们仍然要客观地去解读,并不能相信这些神乎其神的“超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