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北京二字,总是能够让人感慨万千。北京是中国的首都,同样也是各种国际外交中的门面担当,在不同人的心里,北京有不一样的“地位”,例如说:外国人对北京感到好奇,国人对北京有一种血缘的厚重在浮沉人烟中晕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京曾用名是北平,在“北平”的身上发生过太多的故事,如今在北京留下的故宫只能说是我们浓厚感情的一个代表。城市拥挤人海茫茫,北京的街道上早已经不是当地人的天下,但在2000万的人口当中一眼认出北京人,这竟然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情。那么,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北京城:历史的宠儿和见证者

其实,这一切都是因为,北京这座城有太多的历史痕迹,方方正正的四合院,早来问候晚来遛鸟的生活。看着如今的平安盛世,国人对北京的感慨承载着万千话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京是个城,也是位不能发声的美人,它的精美从头到脚,倘若中国城市座座是美人,那么北京一定是国母的最佳候选人。长城围成它不可侵犯的宝椅,颐和园是她万般娇媚的影子,“地球表面上,人类个体建筑最伟大的作品”—长城是她独有的宝藏。

你看着她熠熠生辉,听闻她的经过又忍不住涕泗横流。当年八国联军侵华,众兵压城的悲惨历史,我们不会忘记,也不能忘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京作为明清时期的首都有多么华美,从那些强盗的反应,我们有幸窥探一二。封建王朝的心脏之处汇聚了多少大江南北的稀世珍宝,你以为我们科技先进超越古人,可古人的一条盘金毯都足够我们抓耳挠腮想尽办法,最后也只能堪堪制成一条而已。

更令人惊叹的是,那不过是条毯子,试想一下,当年北京有过怎样的盛世。明清时期尽管是封建王朝的末尾,但也是长寿王朝。作为都城的北京就在这浮世繁华中一路看着中国浴血重生,而作为生活在其中的人民,北京人的那股子精气神儿是学不来的气质。

北京人:活在天子脚下的一群人

听听当地的北京人随口出的京片子,看看老人们提笼架鸟永远一副悠闲的姿态。不知道为何,你就是能够确定这些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而那个油然而生的原因来自于他们身上无法磨灭的京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谓京韵,指的就是老北京的文化。这里之所以会用到韵,是因为这个字原本就是舒服的意思。那也就是说老北京的文化带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舒服二字。京韵二字掺杂太多,但不管从何种方式来表现都能令人感到背后的文化所沉淀的历史之感。

至于儿化音更是随处可见随处可听,一句话如果没有那个儿字,正儿八经的用普通话来听总是觉得缺少一些人情味在里面,但凡加了儿化音,人间烟火顿时溢出,听着听着就切实地感觉到自己生活在人世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明只是一个字,放在北京人的口中,一下子就让这些话从书本上的刻板固执形象变成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不喜欢北京话真的是一件十分亏欠个人精神的事,或者正如心中所想,北京人间百态的万物形象,只是普通生活就如此有趣,更别说北京城作为一个蕴含着中国文化的古都,它自身所拥有的历史文化底蕴更加丰厚。

曾有一句“赫赫京都千百年钟灵毓秀萃龙渊”,短短的一句诗将中国十分重要的几个传统元素汇集在一起,京都、钟灵毓秀、龙几个词放在一起便能看得出中国人对北京的文化感情。

北京城是一个韵味沉淀的城市,这里岁月更替看过了太多中国变化。当几千年以前,中国还没有如今的经济平均繁荣时,北京就已经是经济大城。过去千年以后,北京还是经济大城的时候,它就亲眼看见了中国是如何把自己发展得不可思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座城市当中一直都不乏生活的氛围,同样也掺杂着前进的劲头,多少人希望在这个国家最繁华的地方谋求一个前程找寻一个机会,甚至希望在这座带给他们无限希望的城市当中获得一扇属于自己的窗户。

北京就像一个雍容华贵的妇人般慵懒华贵,在外表看她似乎总是过得惬意滋腻,但细细观看她的每一处都感受到这座城市的精细。北京城孕育了太久的古文化,又同时诞生了许多新动力。

这座城市包容万象,甚至相比较于其他城市而言出现了一个十分神奇的现象,那就是在这个城市里生活的人们要分北京人和新北京人。迎来去往,许多人削尖脑袋想要拿到北京的户口。对于一些土生土长的北京人而言,这不过是他们从小到大一直以来的身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两种人混合在一起的时候就意味着不同文化要进行碰撞和创新,那么北京人是否能够和新兴的社会现象融合在一起?答案给我们肯定,可也让我们看到了属于老北京人的精气神儿。

老北京人认出彼此的时候十分简单,在外人看来,老北京人说着一口有着京韵、京腔的普通话,但是对于地道的北京人而言,这是他们相互认识的文字凭证。事实上,我们现在用到的普通话本身就是从北京话改编来的,所以外人看来是一样的,但对于北京人而言,就会发现这不过是衍生出来的外家话。

真正的老北京人说话之间很难让非地道的北京人听懂,他们总是说话快发音又混,所以一句话结束的时候,别人还没听清开口更没办法领悟全部,当新北京人看到老北京人之间打招呼的时候,更是会有一种魂穿历史的感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座城市下生活的新兴中国保留着一些历史遗留下来的文化风味,老北京人见面的时候总是喜欢见面作揖相称一声爷,但凡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外省人还处于懵懂的状态,但两个人已经证实彼此身份。

北京文化:深埋精神的礼节和背后的骨气

爷这个词在外人看来颇为尊贵,在北京看来就是一个称呼的事儿,哪怕连小偷扒手这样令人感到不齿的职业,都还能得个佛爷的称呼,爷不爷的根本就不是身份地位的事情,北京人就是会有这个爷文化而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此以外,对于外省人而言,在北京生活,听北京人说话能得到一种语言尊敬的感觉。北京人喜欢称呼您,这个您就和天津的姐姐一样。天津人看到女孩,无论老少都能称呼一句姐姐,北京人无论老少也可以道一声您。

其中也包括小孩儿,小孩在北京也可以叫作小爷们儿。外地人一听就有点奇怪,就算北京人喜欢讲礼节,也不至于对一个小孩也这么尊敬,可这就是北京人的传统,无论对谁做什么事儿,事先就得客客气气。

北京讲理也讲礼,大家多喜欢跟人掰扯出一个道理。所谓的礼节之感口口相传是言传身教的结果,更是历史文化滋养的现象。在各地文化相比较之间的时候,我们总是会感受到北京人身上有一种礼节俗成的感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里的人们无分职业贵贱更不说薪资收入,但毫无例外的都会表现出身上的一种礼节礼仪,这种礼节礼器的背后其实是北京人整体透着一种气定神闲的格局气度。从小就被培养出来的精气神儿,哪怕是见过自然灾害又或是人事纷乱都不允许被磨灭。

他们有自己的文化自信,作为天子脚下皇城根出来的人。国家的门面对于他们而言已经融入到了生活气息当中,所谓的从容不迫和气定神闲,实际上是那种历史洗刷下来亲眼见证历史时所形成的骨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沧海桑田岁月流转,作为一个北京人,他们拥抱自己的文化也因此见识太多。从当年的八国联军涌入京城打破了一片祥和宁静到后来的新中国建立,国人崛起。北京经得住太多风浪,又见过太多人事纷扰,在这样环境下成长出来的人们,但凡少了那么一分稳重,都令北京人感到不齿。

走在北京的大道上看到“北京人”和老北京人,很多人都能一眼就能区分又津津乐道,了解文化自然可以,但是产生了地域歧视就是矫枉过正。其实也没必要太注意这件事情,更不必主观地要区分谁是北京人,谁是非北京人。选择在这个城市下繁衍生息对于北京而言是一种生生不息的积极发展趋向,不必相互划分这么严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谓入乡随俗,倘若真的要在这儿生活下去,说不定我们也能够看到北京文化和其他文化融合出来的新兴产物,这对于发展而言都是做出积极贡献的结果。只是术有万千大道唯一,不管再怎么变化,我们都希望谈到北京看到北京人的时候,那股气定神闲的劲儿永远都别消失在这座历史文化洗刷过最具有文化底蕴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