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民族文化 加强民族团结

——水利学院民族文化 交融互助 调研宣讲团

2022年6月21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水利学院“民族文化 交融互助调研宣讲团”暑期社会实践队在对各实践队员所在城市居民进行走访调研完毕以及对民族团结的举措进行深入了解后,开始由郑州市返回自己的家乡。在已有的关于民族团结的资料和对民族团结深层意义的认识为基础上,返回自己的家乡,让民族团结的鲜花,绽放在祖国的大江南北。

实践队员于早上八点集合,在队长交代完毕今日任务后,各实践队员前往指定街道、小区进行南水北调相关知识宣讲。实践队员于上午八点半到达调研地点,按照预定安排,对选定的小区或周边公园进行简单的了解,记录详细情况。同时按照线下纸质问卷的调研方法分六个时段进行相关信息的统计。

今天,我进入了一位老人的家中,询问了他关于民族文化交融的故事的知晓情况,并向他讲解了一些民族文化互相交融的事例。今天我选择了夏商周时期《第一次大规模融合:华夏四夷融合为汉族》的内容——西周建立后,周人自认为是夏朝的继承着,于是称呼自己为“夏人”,“华夏”,分封到了中原的诸侯国统称为“诸夏”。实际上,周人也是来源于羌,是羌族中最先进的一支,周人也是姬姓和姜姓长期通婚产生的民族。周人建立了周朝后,就将分布在四周的民族叫做“东夷”、“北狄”、“西戎”、“南蛮”,统称为“四夷”。华夷之辨的民族关系就形成了。老人在宣讲的过程中不断地竖起了大拇指,表达出了对民族文化交融的认同及相关人员的赞美。今天的实践活动在实践队员和老人的讨论当中结束。

当天的实践调研活动结束后,实践队队长及时召开当日的社会实践总结会议,对当日的社会实践活动内容,以及完成程度进行总结,并由指导老师焦佳欣对实践队实践内容或实践方式中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方案,同学们认真记录,并由实践队队长分配下一天的社会实践具体任务,实践队线上宣传负责人王凯民进行会议记录。

在进行社会实践调研的过程中,实践队队员们在相关知识和实践方式等方面都得到不同层次的提升。实践队员们感受颇深,了解到了这项工程背后的艰辛不易,也明白了这项工程的重大意义。

指导老师:徐立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