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不要轻易和“别人家的孩子”做比较,“在伤口上撒盐”,避免家庭软暴力。

“爸爸妈妈,请理解我,否则,我真的活不下去了……”

相对于躯体或性虐待的外显,情感虐待或忽视在家庭暴力里往往是隐形的,容易被人忽略,但其实并不少见,且严重影响人的心理健康,尤其对于儿童青少年。

案例分享

一个14岁的男孩在妈妈、爸爸、外公、外婆陪同下走进诊室。妈妈主动说“医生,我儿子学习很优秀,现在初三了,曾经钢琴X级,代表学校参加……( 此处省略数千字 )。今年春节后,他突然不去上学了,要求到医院看病。当时我们去了,医生说有焦虑抑郁,给了药物,吃上挺好的,恢复上学了。考试成绩也挺好的,最近又参加辩论比赛……( 此处省略上千字 )。但最近1周,遇到了一点事情,又不去上学了,所以我们来了”( 20分钟过去了 )。整个过程中,男孩带着夸张的耳机,低头看手机。

在要求家人离开诊室后,男孩一下子打开话匣子,并流泪控诉:“医生,我真的受不了了,我父母就是偏执,我一旦不听话,他们就觉得是我的问题,我的错,反复说我,直到我听从他们的。我这几年其实一直都不好,我都忍着,但我现在真的忍不下去了,我真的受够了。有想过自杀,但我不想说,他们知道我怎么想自杀的”。通过评估,男孩的抑郁障碍达到了重度。

在男孩同意下,医生同家人说“孩子情绪问题很突出,甚至有自杀想法,但他不想说这部分,你们知道吗?”妈妈说 “知道、知道,他3天前打算服药、跳楼的,被我们拦住了,他此前都挺好的,非常听话和努力……”

看看时间,过去至少30分钟,在男孩的暗示和医生的直接询问下,家人才说到最紧急和重要的情况——他用极端的呼救方式——自杀行为,在表达“爸爸妈妈,请看看我,求求你们,要不然,我真的活不下去了……”

不难想象这个男孩在日常生活中,很可能曾经用温和的方式表达过自己的情绪不好,但父母可能都忽视了( “我们看不见、看不见,我家孩子很上进、很优秀……不停地催眠自己和周围的人” )。只有在男孩用了这样的极端方式来预警和求助,才被关注到。即使这样,就诊过程中,家人依然大篇幅述说自认为的重点,医生当时体验到了一种,似乎和男孩同样的感觉——无助、无奈,甚至一些愤怒…

虐待分类

一句经典的、父母常说的话:“这是因为我们爱你,都是为了你好,你要理解”。这让情感虐待和忽视披上了爱的外衣。

其实,相对于躯体虐待的外显,情感忽视或虐待往往难被注意到,但更是“杀人不见血的刀”、“伤人于无形”。这样的情感忽视,其实也是一种家庭暴力

家庭暴力可分为躯体虐待、情感虐待或忽视、性虐待。在现实生活中,情感虐待和忽视的表现方式多种多样,常见的是,比较隐讳地不断打击孩子:告诉孩子他们看起来很愚蠢;暗示他们的理想不切实际和疯狂;让孩子做他们能力之外不可能做到的事情。De Zuluera将情感虐待定义为:“粗暴对待孩子的一贯负性关注形式,包括反复的批评、轻视,或者食言、拒绝等缺乏关心的表现。”

抑郁成因

案例中,男孩的妈妈觉得很委屈,说,“医生,其实我们没有特别要求他的考试成绩,但他自己做不到,就特别的生气,受不了,就抑郁了。”然而,有一些“家风”是潜移默化的,不用说出来。比如父母都是自我要求很高的人,那么孩子也会学到这样的方式。

同时,如果父母出于“爱的名义”,过度照顾孩子,无微不至的关怀,背后可能传递的信息是,不相信孩子的能力。那么,孩子也会认同,自己也许真的不够细心,不能使得周围人放心,自己不够好,要拼命证明自己可以的……

那么,自我要求高与自我不够好之间的矛盾,不断上演,如此反复,如同软刀子慢慢的磨着。一刻不允许自己放松,拼命学习努力证明自己,终有一天孩子累倒了,受不了了,上面案例提到的现象就不难发生了。

建议

也许有些人读到这里,会不赞同上面的观点,认为孩子不都是这么教育出来的吗?当然,这样的回应也不完全错,只是每个孩子不一样,要 “因材施教“。面对孩子不同的特点,家长也要有不同的教养策略,没有万能钥匙。

举个例子,不是每个经历过汶川大地震的人,都会出现心理问题。但如果孩子存在敏感情绪特质,又经历了汶川大地震,可能就会出问题。

所以,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内心,根据他们的特点,在理解他们想法和特质的基础上,制定有针对性的养育策略。不要轻易和“别人家的孩子”做比较,“在伤口上撒盐”,避免家庭软暴力

家庭软暴力所带来的伤害,虽无法立即显现,但深远而绵长。可能会影响到一个人的性格养成,黯淡他人生的底色。虽不激烈,但长年累月的情感虐待,每分每秒的情感忽视,会阻断情与爱的流动,甚至让孩子感觉不到自己的存在。让我们从现在就开始正视问题,发生改变,主动建立积极的情感关注,改善家庭互动模式,为孩子提供无条件的理解、接纳与包容,并让孩子看见你的改变。

参考文献:

虐待,原著 Moria Waker,主译 胡连新,人民卫生出版社

本文来源: 精神卫生686

本文作者:徐佳

责任编辑:六六

医学界力求其发表内容在审核通过时的准确可靠,但并不对已发表内容的适时性,以及所引用资料(如有)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等作出任何承诺和保证,亦不承担因该些内容已过时、所引用资料可能的不准确或不完整等情况引起的任何责任。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者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