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朝是由契丹人建立的政权,与宋王朝相对立,二者之间发生过多次冲突和战争。在辽朝的历史上,也曾英雄辈出,良相齐聚,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张检。史料记载,辽朝上京发生一起案子,辽兴宗还差点为此抵命,幸好张俭出了个妙招才解决难题,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如果您也好奇,下面小编就来给您揭秘吧: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公元962年,张俭出生于官宦世家,祖上三代都是朝廷官员,因此家境殷实,学风严谨,所以张俭自幼就接受到良好的教育。公元996年,张俭参加科举进士及第,便自此开始步入仕途,在顺州担任从事,后调云州担任幕官,经过几年的历练张俭也变得成熟稳重,而且他生性正直,不喜浮夸的态度也深得同僚和上官的敬重,为他日后发迹奠定了坚实基础。
史料记载,有一年辽圣宗到云中地区狩猎,按照辽朝的惯例当地官员要献上辖区最好的宝物,然而当时的节度使却回禀辽圣宗辖区内的宝物是张俭。因此,辽圣宗也感到纳闷了,他心想张俭是谁?为什么他是宝物?于是,辽圣宗下令召见张俭,然而第一印象感觉他毫无亮点,完全不是宝物该有的样子,但后来张俭的谋身治世之论却让辽圣宗大为赞叹。
在深入交谈后,辽圣宗觉得张俭是可用之才,便随即将其带回了朝廷,首任监察御史,后来又升任太常少卿和参知政事等重要官职,最后拜为丞相,进封鲁国公,深得辽圣宗的赏识。太平十一年(公元1031年),辽圣宗驾崩之前托孤给张俭,让他辅佐新皇,即后来的辽兴宗。据史料记载,辽兴宗对张俭也依然十分倚重,还将其拜为太师,辽兴宗除了在朝政上听取张俭的意见之外,在生活中也对张俭格外顺从,但不过有件事情却让张俭气愤,最后还差点要了辽兴宗的命。
公元1037年,上京城发生了多起盗窃案,很多朝廷大臣的家中也遭了殃,一时间闹得上京人心惶惶,鸡犬不宁。辽兴宗得知后也感到诧异,便下令严查,而且在城内贴满了悬赏告示。不出三天时间,差吏就抓住了8个嫌疑人,经过严刑审问后确定为盗窃案的犯人。于是,辽兴宗下令将其斩首示众,以儆效尤。然而,张俭却劝谏再审理一遍,毕竟人命关天,以防杀错了人,但是辽兴宗不听劝谏,一道圣旨下去8个人当场人头落地,这样的断案快感也让辽兴宗颇有成就感。
几天之后,差吏又传来消息,他们又抓到2个犯罪嫌疑人,审讯之后才发现这次的2个人是真犯人,而先前被斩首的8个人全部都是冤枉的。没过多久,错杀8条人命的事情不胫而走,很快就闹得满城皆知,而所有人都在背后指责朝廷办事不利。于是,张俭为了安抚人心,便和大臣让辽兴宗翻案再审,但辽兴宗一听就怒了,吼道:难道让朕给他们抵命?
此话一出,大臣们都不说话了,让皇帝抵命他们哪里敢,于是就只好再想其他办法。第二天,张俭告诉辽兴宗,他有一个主意,即用钱安抚8个被误杀的人的家属,不过这笔钱不能从国库支出,必须用皇帝自己的私房钱。辽兴宗听完都没考虑便给了张俭一笔钱,最后由张俭用钱安抚,让他们都不要再闹,就这样张俭化解了危机,也算是保住了辽兴宗的命。
也许辽兴宗不是好皇帝,但张俭一定是好丞相,正如《辽史·卷八十·列传第十》记载:俭在相位二十余年,裨益为多,也算是最张俭最高的评价了。值得一提的是,1969年8月,考古专家们在北京桦皮厂发现一座古墓,根据墓志铭的记载确定墓主人就是张俭,墓室面积不大,也不华丽,更没有多少随葬品,只有几件陶罐而已,因此也完全印证了史料中对他的记载,说他一生俭朴无华,一件袍子都穿30多年。由此可见,张俭确实是辽朝历史上值得称赞的丞相之一。
关于辽宋对立的历史,我们或许更多的是关注宋朝怎么样,对辽朝却忽略了很多,因此有时候我们对历史的认识也不够全面,所以小编也希望抛砖引玉,以张俭为切入口,让我们也能更多学习辽朝历史,发现那些值得名垂千古的名臣良相。
参考资料:
《大辽帝国》作者:李强,出版社:中国铁道出版社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刘立江的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