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15日,中印两军在边境加勒万河谷地区发生了剧烈冲突,在本次冲突中,我军战士与非法越境的印军展开搏斗。

此战捍卫了我方领土的完整与尊严,可陈红军、陈祥榕、肖思远以及王焯冉四名边境战士却不幸殉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冲突发生后,国内“反印”呼声一片,大家群情激奋,纷纷要求抵制印货,以此抗议印军非法越境的过分之举。

然而,随着抵制印货的呼声渐起,大部分国人却显出了十分茫然:

“抵制印货....印货有啥来着?”

诚然,我国与印度一样都是制造业大国,两者存在着竞争关系,而我国凭借着诸多优势,让许多“印度制造”几乎没法在国内生存,这便有了国民们的“茫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中国制造”能将“印度制造”阻挡在国门之外,却不能完全掌控国外市场。

在非洲的一场拖拉机招标会上,中印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攻势,可令人震惊的是,中国拖拉机却在招标中败下了阵,印度拖拉机更得非洲老铁们的喜爱。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且从“拖拉机”本身说起。

中国拖拉机:工业化标志,农业“催化剂”

中国拖拉机:工业化标志,农业“催化剂”

说起中国拖拉机的发展,就仿佛是追溯一段不堪回首的历史过往一般。

旧清王朝的腐朽,让旧中国错过了工业发展的大好时机,相反,在列强的武力侵略下,清王朝还用自己的钱“资助”了别国的工业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清王朝的资金扶持下,欧洲列强的工业化仿佛一条坦途,各行各业都在这条大道上迅速发展,不仅军事进入工业化,就连农业生产也逐步走向了工业化。

而这农业生产的工业化灵魂,便就是这“哐当”直响的拖拉机。

在我国历经屈辱百年时间里,欧美的拖拉机不仅完成了革新,甚至还具备批量生产的能力,拖拉机的家族谱系也在欧美人手上逐渐完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之后,我国历经数战终于在硝烟中完成建国大业,面对百废待兴的华夏大地,恢复农业生产成了迫在眉睫的头号大事。

于是,我国积极地向苏联“老大哥”学习工业步调,在河南开办了一系列的拖拉机工业生产配套厂,比如钢铁冶炼厂、金属锻造厂以及工业发电厂等。

完成了基础工业配套后,在1959年时更是在河南一举建成了新中国的首个拖拉机厂。

当时正值中苏关系巅峰,苏联为援助中国工业化发展,将手中的“德特-54式”拖拉机图纸给予了我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德特54”毕竟是苏式拖拉机,具体功能和用途与我国实际情况存在些许出入,后在长春、上海等地专家的精心研究下,我国成功将“德特54”改造成符合中国国情的拖拉机------东方红-54型。

东方红也由此成为我国首台履带拖拉机,东方红发动的当天引起了国内外的强烈反响,我国甚至还将这一幕印到了人民币一元钞票上,可见国内对此事件的重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了第一台拖拉机后,中国正式走上了世界拖拉机的大舞台,在此期间国内拖拉机虽然技术仍有欠缺,可凭借着皮实、耐用、价低等特点,一直在国内保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

之后,在二十世纪的“改革开放”以及二十一世纪“一带一路”的带动下,中国拖拉机开始大面积走向世界,深受世界诸多农业国喜爱,创下了一片天地。

然而,中国拖拉机性价比的特点仅仅只能对抗欧美的“高科技”,面对印度拖拉机,优势显得微乎其微,中印也由此在拖拉机方向展开了一场大战。

中印拖拉机较量:在非遇“滑铁卢”

中印拖拉机较量:在非遇“滑铁卢”

这一场拖拉机大战的主战场并不在两国本土,因为在“本土制造”的绝对优势下,中印两国境内很难见到对方生产的拖拉机。

这原因也很简单,中印拖拉机都是主打经济性的,价格和基础性能没有太大差距,可在关税的制衡下,价格却有天差地别,这让两国农民都只会倾向选择本国制造。

不过,关税的优势仅限于本土,中印共同“对外”就不存在这一说法了。于是,农业工业化初开的非洲,成为了中印两国拖拉机竞争的主战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地眼下的情况与中印两国当年形势十分相似,这意味着两国都能完成对非洲的“量体裁衣”,为非洲人民打造专属专用的拖拉机。

而且,非洲目前十分贫穷,中印拖拉机主打的经济性正好适合非洲当局,反倒是欧美昂贵的“高科技”与当地显得格格不入,从而无法在非洲站稳脚跟。

就这样,一场以拖拉机市场占有率为标准的大战打响了,非洲人民也基本都是使用着两国的拖拉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非洲的农业和工业刚刚起步,加之当地局势动荡,不少非洲农民都是一贫如洗的状态,就算是最便宜的拖拉机,那也是这些人不敢想象的。

可若不购买拖拉机从事生产,产量便一直上不来,农民也会一直处于贫困状态,这对本国的税收和农业都是重大的打击,如若不加以解决,那非洲诸国将永远都在这样的恶性循环中“回环”。

因此,不少非洲国家的政府开始开办农业国有化,利用国家资金为农民们解决生产革新,以此提高农民收入,也以此解决国家的粮食危机。

于是,国家层面的拖拉机招标应运而生,很多非洲国家都开设招投标会,而且这种招标覆盖面极广,几乎能够覆盖一国所有农业区域的拖拉机生产,这使得中印两国的拖拉机厂都将目光放到了这些招标会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2019年时,非洲赞比亚政府的一次拖拉机招标会,却造就了中国拖拉机的“滑铁卢”,不少中国企业纷纷败下阵来,倒是印度的马恒达拖拉机厂从中脱颖而出,一举中标。

此事一出,让国内拖拉机厂一片哗然,那原因究竟出在何处?

中国拖拉机败因:缺少龙头,技术封锁

中国拖拉机败因:缺少龙头,技术封锁

通过对这一次赞比亚的招标研究,可以发现我国主要是输在80马力这一层级的拖拉机。

虽说这一级别对于中印两国都是“拿手绝活”,可80马力这一层级的拖拉机本就是拖拉机产业链中的“中低端阶”。

这意味着中印两国在拖拉机制造上仍算不得世界绝对领先,说到底“印胜中”,也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的性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若是就中低端拖拉机的角度来看,其实我方输得“完全不亏”,通俗来说,也就是在这一层级领域,中国拖拉机就是不如印度拖拉机,原因主要有三。

首先是我国与印度相比,在拖拉机领域确实缺少“龙头大哥”的带领,国内市场大多是各大拖拉机小厂的“散兵游勇”。

这种情况下,虽然会造就价格上的优势,可也会一定程度上阻碍国产拖拉机的技术革新,而印度便是占尽了如此便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印度马恒达拖拉机在印度本国就仿佛“寡头”一般的存在,印度过半的农民都在使用马恒达拖拉机,而且马恒达拖拉机的“后头率”相当高,几乎所有农民在使用马恒达拖拉机后,都会回购并对外推荐。

由此,马恒达的技术革新可谓“日新月异”,在低端拖拉机领域,不仅拿下了非洲市场,甚至还一度“反攻”欧美,实力相当强悍。

其次,正如前文所述,拖拉机是起源于欧美的工业产物,这意味着大部分工艺专利都掌握在欧美人手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近几年欧美对华的仇视,使得技术封锁几乎从未停止过,反倒是曾经“英属印度”让印度人能够获得欧美人的信赖,印度人由此获得了许多欧美技术上的指导,这一点是我国无法比拟的。

最后,就是中国对于非洲市场的研究并不到位,这是招标会暴露出的新问题,原因在于赞比亚显然更喜爱定制产品,这在非洲人眼中代表着实用和一份“殊荣”。

可中国拖拉机在这件事上下的功夫没有马恒达深,这主要也是源于市场开拓费用的支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诚如上段所述,国产拖拉机大多是“散兵游勇”,而许多的“小微”拖拉机厂其实并没有实力去进行国际市场调研,也就无法达到马恒达这般对非洲的“了若指掌”,由此在情报方面落入了下风。

写在最后(总结)

综上所述,“缺龙头”、“缺技术”以及“缺调研”的“三缺”,造就了中国拖拉机的这一次非洲“滑铁卢”。

这也为诸多国产品牌敲了一记警钟,我们必须要时刻把握市场的动向,加大对技术革新的投入,决不能只安于现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否则,如此“印胜中”的局面,很有可能在各行各业发生,届时对于我国将是一次信心和产业上的双重打击。

参考资料:
《拖拉机行业现状 拖拉机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产业研究院
《2021年中国拖拉机制造行业发展现状与进出口情况分析》----------掌上农机
《8年间出口额增长超7成:印度拖拉机畅销海外》----------------《参考消息》官方号

作者:雅辰 审核:小羊 校稿编辑: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