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装带,亦称腰带。在军营,它是每个官兵的标配和形影不离的“伙伴”。

平时,它静静地平躺在每一位基层官兵的床铺一侧,一旦出操训练,或有重要任务和活动,它便会被官兵系于腰间,被官兵俗称“扎腰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只要“扎上腰带”,它便会与官兵朝夕相处,形影不离,终日陪伴官兵左右。

从穿上军装的那天起,与军服一样,腰带(武装带)就会与军装“配对”,和每位充满着青春和梦想的官兵结伴而行,一路相随,与官兵数年为伍,直到他们脱下军装,告别军营

在每个官兵最短几年,最长几十年的军旅岁月中,腰带始终忠实地陪伴着官兵,与官兵相伴,陪伴着官兵的憧憬与期待,追求和梦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训练时,腰带伴随着官兵在训练场龙腾虎跃;抢险救灾时,腰带陪伴着官兵在救灾现场争分夺秒;在炮火硝烟中,腰带与官兵一道在战场上出生入死。

说起与官兵朝夕相处的武装带(腰带),它还有一段辉耀荣光的历史。

在我军苦难而又充满着辉煌灿烂的历史长河中,它犹如一朵浪花,依然充满着粼粼波光,让人刻骨铭心,记忆难忘。

公开资料显示,在我军建军初期,一直到建国前夕,全军官兵并没有统一的标准样式腰带。

那时,官兵使用的腰带,大部分是从战场上缴获而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军才配发了制式的55式腰带。

而当时的55式腰带,是配合落实我军军衔制一同配备的,只作为武装带配发给军官,士兵并没有配发。

那是一种双层皮带,外表是黑棕混合色,里面是白色。

1965年,我军取消军衔制后,转而配发65式军装,为部队官兵配发了65式武装带。

当时的65式武装带,分为干部和战士2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中,军官是人造革制成的武装带,带头扣为钢制镀铬,靠革制卡调节长短。

士兵则是帆布武装带,带头扣钢或铝镀,靠金属卡扣调节长短。

直到1978年后,官兵才同品同带,按照一个制式和标准,统一配备相同的棕色人造革制式武装带。

春秋几度,转眼到了2007年,这种棕色人造革武装带才被废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就是从那时起,全军官兵统一配备了07式武装带。

从此,几代官兵使用了几十年的棕色武装带,正式告别历史舞台,成为官兵留存的美好记忆。

而此时,全军配备的07式武装带为黑色人造革,在样式设计上更加时尚。

此后,全军官兵又陆续配发17式编织外腰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虽然时过境迁,光阴荏苒,与65式军装一样,棕色武装带毕竟还是陪伴了几代官兵。

而这种棕色武装带,与65式军装一样,也同样成为经典,被许多官兵所津津乐道,并成为他们永恒的记忆,留在了几代官兵的军旅生涯和人生岁月里,始终挥之不去,无法难以抹掉。

以至于每当谈起自己在军营时的生活和训练点滴,许多穿过军装的人,都会难忘那条陪伴过自己多年的棕色腰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时在睡梦中,这种棕色腰带也会时隐时现,不但经常出现在他们的梦境里,还无时无刻显现在他们的记忆深处。

那条棕色腰带,凝聚着他们的欢乐和梦想;蕴含着他们的追求和信念;彰显着他们的坚强和骁勇;展现着他们的忠贞和不屈。

在军营,在官兵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官兵们各自所配备的武装带,都是平整铺放在自己床铺垫单双脚朝向的一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整齐划一,是官兵内务的范畴,也是一种生活常态,武装带的如此摆放,既体现着严明的军纪,同时,也彰显着官兵严格的作风养成。

春去冬来,四季交替。一旦要求每位官兵扎上武装带,那就意味着有任务压肩,有使命担当,有牺牲和奉献。

此时此刻,要么需要参与各种大型活动,展示我军威武之师的形象。

要么需要在训练场练兵布阵,将智慧、辛劳和汗水奉献。

要么需要开赴抢险救灾一线,抢救群众生命财产,谱写军民鱼水情深的一曲曲赞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要么需要弛骋疆场冲锋陷阵,赴汤蹈火,为国家的安宁和尊严,献出自己的一切,直至宝贵的生命。

小小一条武装带,别看它“貌不惊人”,朴实无华,但它却凝聚着官兵灿烂年华的人生坐标,青春岁月的迈步起点,扬帆人生征途的多彩梦想。

放飞昨日的寻梦追忆!此时再回首,军营那条棕色武装带,汇聚着多少人的灿烂与追求,与多少人的青春和梦想同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