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不久,中国第三艘航母福建舰在江南造船厂成功完成下水,继福建舰航母下水后,6月19日深夜中国国防部发布的一则消息,再次振奋人心。
据中国国防部消息,6月19日夜,中国在境内进行了一次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试验,此次试验取得了圆满成功,并达到了预期目的,试验是防御性的,不针对任何国家。虽然消息短,但是意义却重大,毕竟在世界范围内能成功实施该项技术的国家屈指可数。
其实,这并不是中国军方第一次宣布成功进行陆基中段反导试验。在此之前,中国人民解放军曾四次公布“成功进行陆基中段反导试验”。
而陆基中段反导拦截这门技术究竟有多难呢?才会让世界上那么多国家门槛都没摸到。要了解什么是陆基中段反导,首先要搞清楚弹道导弹飞行的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上升段,从导弹点火升空算起到末级发动机停机为止。第二个阶段是中段,从末级发动机关机开始,到导弹再入大气层为止。第三个阶段为末段,也叫再入段,也就是再入大气层到落地这个飞行阶段。
导弹在上升阶段为克服地球引力,发动机推力将会持续提升,因此大量高温燃气很容易被察觉,而且此时其速度较低,容易被瞄准。在美国和苏联冷战之时,美国就开始布设红外侦测设备的导弹预警卫星,以便在战时迅速指引激光和其他反导导弹将其摧毁,但导弹拦截会面对利用他国领土的问题,因此实现难度较大。
所以美国就考虑用天基激光反导拦截。天基激光反导是将激光发射器部署在地球轨道上自上而下照射起飞的导弹,但轨道过高时激光威力不足,过低时对激光器的需求量又太高,如果对方导弹在雨雾天发射时,激光器的照射效率也会骤降,此外天基激光反导的成本太大。使用特种战飞机和无人机,就需要尽量接近对方发射场,很容易遭到对方战斗机的拦截。所以初始段拦截也渐渐成了“赔本买卖”,不少国家几乎已放弃继续研究。
末段拦截这个技术最常见。这一阶段,对方弹道导弹已进入大气层,距离目标大约仅仅几十公里,锁定范围缩小,哪怕是假弹也可轻易识别出来。可问题也就出在这,发现目标简单,准确撞上去才是难点。因为目标导弹在末段飞行时只剩下弹头,随着导弹往下飞,势能也会转化为动能,速度会非常快。而此时拦截弹从地面起飞,会迎着弹头飞行,相对速度极大,所以虽然此时对方弹头会和空气摩擦生热并散发出很大热量,但依靠红外制导的末段拦截弹还是容易偏离,所以末段拦截容错率不高。而且末段拦截即使成功,也会因为距离太近,面临核污染、导弹残骸等问题。
对比之下,中段拦截的特征是导弹飞行较稳定,适合进行拦截。中段飞行约占导弹全部弹道的80%到90%,在这一阶段导弹的飞行速度相对平稳,同时航迹也更容易预测,拦截难度相对较小,成功率也相对较高,还能避免核污染的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陆基中段反导系统的主力——地基拦截弹(GBI)拦截成功率一直堪忧。据统计,美国在20次中段反导拦截实验中就失败了9次,拦截成功率只有50%左右。美国国会还狠批该系统至今没有形成可靠的战斗力。
截至目前,中国五次中段反导试验取得了百分百的成功率。尽管中国声明此次陆基中段反导试验是防御性的,不针对任何国家,但美国坐不住了,或许是出于对中国陆基中段反导实验百分百成功率的嫉妒,美军也立马有了大动作。在中国刚进行完反导实验后,美军连射4枚“三叉戟”II D5潜射洲际弹道导弹,美军没有进一步透露试射信息,只是提及这次试射是按计划进行的,不过其目的不言而喻,向外界展示了其战略核打击能力。
美国频频向外界展示核打击能力,就是为了亮“矛”震慑其它国家。有矛必有盾,随着核武器这只“矛”不断升级,加固这个“盾牌”就显得十分重要。如今中国有了矛,也有了盾,中国人民也有了足够的安全感。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