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米手机诞生之前的2010年8月,小米MIUI第一次内测开始有100个用户帮助MIUI完善产品。而这100个用户,小米公司创始人雷军在采访中将这100个用户称为“梦想的赞助商”,这就是后来被称之为“米粉”的奠基者和传播者。因为认同、所以参与,他们从小米1开始一直陪伴着小米成长为行业巨头,小米也成为了业界公认的粉丝经济运营最好的创业公司之一。

在创业黑马前副总裁、社群运营专家易涛的新书《超级用户》里,将这些人定义为超级用户——他们是企业的核心用户,对企业超级认可,有超强的驱动力,愿意投入时间、资源甚至金钱来为企业做更多贡献;他们不是员工,胜似员工,愿意参与企业的拉新、促活、转化、裂变、渠道等全链路运营的工作,帮助企业实现去中心化的爆发式增长。

在这本书中,围绕着“如何找到超级用户”“如何运营超级用户”“如何赋能超级用户”三个问题展开,书中提出的核心观点有:

1、用户付费只是用户关系的开始,而不是结束。

2、用户不只是一名普通的消费者,超级用户还可以参与到企业的拉新、促活、转化、裂变、渠道等企业经营环节。

3、超级用户和企业是双向赋能,超级个体需要平台型企业,平台型企业需要超级个体

该书获得了罗振宇、吴晓波、吴声等诸多知名人士的推荐。场景实验室创始人吴声评价:“易涛兄的《超级用户》,堪称是最具启发也最具实战的操作指南。在这里我也特别地向大家隆重的推荐这本著作,对于今天的这个数字化用户资产的运营和企业门店数字化转型,堪称是全渠道触点能力的高效运营集大成之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下内容为《超级用户》部分节选

互联网商业发展到今天,已经进入了一个极端状态:全民皆商,生意难做,用户的心思越来越难以捉摸。不管看得懂看不懂新的商业模式,也不管玩得转玩不转私域,有越来越多的商家,把决胜未来的法宝压在了“超级用户”身上。

超级用户具备四个特征:超级认可你,超级有资源,超级有驱动力,超级投入。

如何判断这四项特征?如果企业中后台的数据建立比较完善,数据就会告诉你答案。你能掌握用户数据越多,维度越多,就越能准确判断出用户阶层、收入,职业、身份、价值,从而判断出谁是超级用户。

其中,超级认可和超级驱动力是需要企业发力的部分。超级认可是成为超级用户的第一前提。如今的用户消费习惯是,买喜欢而不买功能,只有认可企业的用户,才愿意和企业建立连接,在多次触达中,用户始终对企业具备较高的认可度,才可能具备超强的驱动力,愿意为企业做更大的贡献,成为你的超级会员。

这里解释一下驱动力,简单说,就是企业用什么样的方式可以驱动用户为你行动,进一步说,就是怎么做,他才愿意为你而“超级投入”。不管是拉新,运营,还是转型、裂变,用户愿意投入的时间、资源和资金越多,商家就越容易达成目标。

上面我提到小步早教,他向宝妈输出了两个价值观:一是可以高质量地办公,二是可以有尊严地获得收入。这就是企业赋能用户的驱动力,也是用户认可企业的核心价值。而宝妈对荣誉、身份和赚钱的机会的需求,则是用户内在的驱动力。双方一拍即合,才会产生超强驱动力。

超级用户是一个神奇的存在:他们自带流量,他们的潜力不可捉摸;他们帮企业低成本获客,完成从0到1、从1到100万的快速增长;他们能低成本运营,保障企业利润增长和稳定的发展。超级用户,已经从消费者变为资源接口者,又变为组织利益输送者,企业和超级用户之间从博弈方变成了共创共享价值。各行各业都有“超级用户”在点石成金。

要让超级用户为企业所用,必须要坚持几项基本原则:第一,用户至上就是顺应人性,驱动和运营超级用户背后所展现的逻辑,都是人性的逻辑、欲望的逻辑;第二,驱动和运营超级用户,不是要等到用户达到一定规模后才开展,而是随时要去发现挖掘并进行深度链接;第三,超级用户对企业的价值和意义区别于普通用户,企业在运营资源和精力有限的前提下,需要筛选和寻找超级用户,并立足于超级用户的核心需求做运营;第四,超级用户在于质量而不在于数量,需要有人性化、精细化的运营方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限时限量:制造不是所有人都能得到的稀缺资源

为什么名人画作在人离世后的价值更高?为什么一些“限量”版产品会导致用户的疯抢?

经济学上有个概念叫“损失厌恶”,人类对获得和损失的敏感度是不同的,同样是100元钱,意外获得的喜悦,完全抵不上意外损失的悲伤。因为损失是难以弥补的。营销界常使用“限时限量”的方式,制造一种不是所有人都能得到的稀缺资源,这种方式能发挥最大的威力,让消费者难以拒绝。

在运营超级用户时,这种方法也非常有效。限时,给了用户时间紧迫感,让他不会再去拖延;限量,则给了他稀缺感,让他更想珍惜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饱和攻击,同时收窄入口

在使用限时限量这种方法时,还可以配合饱和攻击。

(1)什么是饱和攻击

“饱和攻击”来自海上战术,为了让敌人无处可逃,采用水面舰艇、潜艇以及作战飞机等携载反舰导弹,来实现全方位、最大程度、最大密度、连续性地朝着同一个目标攻击,使对方毫无反抗能力,束手就擒。

饱和攻击也被引入传播和营销中。每个人都是有认知界限的,我们称它为认知苍穹,在信息碎片化的时代,当某种产品、理念,从某一个媒体传到消费者时,改变不了他的认知。但是当消费者所能接触到的大多数媒体,都在传播这一产品、理念时,它就成功突破了消费者的界限,将该产品或者理念变成一种新的认知,并愿意接受该理念,消费该产品,这也被人们称为占据用户心智。

我在为红星美凯龙设计的拉新策略中,设置了拉新场景,其中就加入了饱和式的宣传:在红星美凯龙商场周边小区,型管家商家门店,社群朋友圈,进行线上线下全面饱和式宣传。辅以饱和攻击,微信群一对一转化;线下商场直接触达转化,电销转化,铺设线下专卖站台转化;周边及住宅小区地推转化等等。

饱和式攻击,要保证的,就是消费者在哪里,我们的投放就在哪里,即最大限度地在不同场景,不同点位上实现受众的精准覆盖。

(2)不给竞争对手留机会

在私域时代,所有企业都从争抢流量转向争抢超级用户,当企业拥有时间窗口时,即当你拥有先发优势时,一定要使用饱和攻击,覆盖所有超级用户,避免竞争对手后发制人。

赶集网58同城合并之前,曾进行过一场近身肉搏,赶集网创始人杨浩涌曾用一亿元宣传费来攻城略地,只是,在其取得一定成绩后就放手了。58同城一缓过来就发动了新的反攻,让杨浩涌措手不及。因此,他做瓜子二手车时,就实行饱和式攻击,不给同类竞品人人车及其他竞争对手留任何机会。

同样,在当前争抢超级用户的时间窗口,只有比对手跑得更快,更早更全面地触达超级用户,企业才能有更好的战斗力。

以经营一家宠物门店为例,如果进行引流,除了门店、社区等线下场景活动,还会有朋友圈引流,新美大(美团大众点评)引流、抖音引流、KOL引流等多个渠道、多种方式。除此而外,平时的运营,还包括个微、企微、社群、公众号、视频号、小程序、私域直播等多个平台布局,这些是引流的窗口,也是促活转化的最好方式。

饱和攻击可以用在任何运营环节,尽可能让品牌更深、更广地触达超级用户,吸引超级用户长期关注品牌信息。

(3)收窄入口

收窄入口,就是限时限量,可享受福利的人数有限。

2020年,受疫情影响,航空业营收几乎腰斩,几大航空公司都有不同程度的亏损。下半年,疫情控制形势向好,东航马上推出了“周末随心飞”套票,消费者只需要花费3322元,就可在2020年内的任意周末,随心乘坐东航和上航航班,到国内除港澳台地区的任一大城市。随心飞是东航提前锁定消费者、补充现金流的一种方式,但因为优惠幅度大,东航在推出随心飞套票时,采取的是限量发售的模式,收窄入口,大大刺激了用户的购买欲望。随心飞在推出套票的第一个周末,就售出了10万份套票。

限量发售、收窄入口的措施打造了稀缺感,还让用户产生“这么好的福利,如果不能抢先占有就失去机会”的紧迫感,加快了用户的决策时间。

收窄入口是商家最常用的促销方式,比如秒杀、限量供应。

混沌大学的首页上经常会有秒杀课程,这些课程质量非常高,放在付费课程里也很抢手。混沌大学将其纳入秒杀策略,就是要驱动长期关注混沌大学的超级用户复购和转介绍。超级用户将免费又好的课程转发给亲友,获得了社交收益,而企业通过超级用户的动作提高了复购率和拉新。秒杀课程不定期进行更换,这就使得超级用户关注混沌大学的时间更长,黏性更高。

最近几年,消费者在618和双十一这两大购物节频频上演剁手的戏码而欲罢不能,限时限量的促销刺激,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理由。需要注意的是,限时限量发售,是企业对消费者的一个福利举措,而不是收割韭菜的行动计划。

很多企业在双十一期间,提前涨价再打折,导致消费者用促销价买的产品比平时买的产品还贵,体验感糟糕至极,而这其中必然也会有超级用户。这种行为,大大败坏了超级用户对企业的好感度。企业拥有定价权、能自由制定促销计划,但不意味着企业可以糊弄消费者。

消费者是企业的重要资产,超级用户更是企业的核心资产,与超级用户建立长期关系,是企业稳定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所有的商业营销策略,只是在激发超级用户的需求,满足超级用户的需求,而不是诱惑超级用户,“猎杀”超级用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设置门槛,遴选出超级用户

相对普通用户来说,超级用户通常都是“有身份”的人,这不但指他们本人在自己的领域中的社交地位,同时还指企业在与超级用户合作时,会赋予超级用户一定的身份,使他们产生尊享感,提高与品牌的黏性。企业可以通过设置门槛,遴选超级用户,来赋予用户尊贵的身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遴选超级用户就是限时限量

通过招募合伙人的方式获得增长是一种新的商业模式,企业会通过线上线下全渠道将信息散播出去,全面触达终极目标用户,然后在用户报名后,还要通过面试、遴选、培训等方式,有时候还会添加竞赛环节,来选拔最合适的超级用户。

我在黑马会招募第一批会员时,分析了基本盘,发现能够触达的用户量在300万左右。我们以老牛(黑马会创始人牛文文)的口吻,在他的微博、微信、公众号,以及我们所有的微信群,甚至员工的朋友圈进行饱和式攻击。但收口收得很窄,只招募500个会员。

通过限时限量进来的天使用户,有一种被宠的感觉,得到大学、入座会第一批学员都是这个操作逻辑。我私域2万多好友,入座会最初招募天使会员1000个。但第一阶段,限时限量我只招募500人,每个会员都有一个标签,同时公示出来。“限时限量”突出的是稀缺性,让用户认可这个身份,价值溢出也被放大。

使用这种方式,突出机会的稀缺性,权益的稀缺感,这种庄重的仪式,对超级用户也是一种尊重,获胜后的自豪感和荣誉感也会非常强,也获得了用户对于这个身份的认可度,用户价值溢出被放大了。

企业做限时限量时,一定要时时进行公示,还有多少名额,还有多少时间,使用户产生紧迫感。再独特的用户也会有从众心理,名额越少,证明参与的人越多,潜在的竞争者也可能会越多,促发用户快速决策、快速行动。

对企业来说,寻求与超级用户合作,企业是乙方角色,但是使用限时限量的招募方式进行冷启动,加入企业的第一批天使用户,就会有一种被宠、被命中的幸运感觉。大量有需求的人积极参与,形成竞争氛围,反而让企业变成了甲方角色。

这里需要注意:技巧很容易学,但技巧背后深厚的内涵才最难把握。同样是饱和攻击,限时限量,只有满足超级用户心中需求的,才更有效。超级用户是一种自动自发意义上的存在,我们要摸透其脉搏,找到其欲望所在,以人性化为底蕴,使用运营技巧,让超级用户形成自我驱动。

(2)因为少,所以能突出用户的身份感

很多品牌在创立之初,就限定用户的层级,在推出新产品时,同样会使用限量级的策略。对用户来说,限量级本身就是一种尊贵的身份说明,用户买的不光是产品,还是这种尊贵的身份。

以奢侈品为例,其销售渠道的超级用户不追求数量,而追求获利能力。与之保持一致性的是,产品设计也不追求快速更新迭代,产品的款式也没有流行之说;其价值理念就是尊贵感、保值增值能力。做奢侈品的超级用户,身份的尊荣感会格外强烈,而在裂变时,发展的速度慢,裂变的数量极少。限量使得用户的纯度更高。

限时限量遴选超级用户,本身就是对超级用户尊贵身份的一种肯定,这会突出他们的额外价值,同时,企业又能帮他们做好原来就想做却又做不好的事情,他们自然会竭力参与竞争,并在成为天使用户后,主动为企业出钱出力。

其实,限量招募超级用户,不但是对超级用户的选择,也是企业的一种自我检验,即我们常说的保持初心。超级用户通常都是独立的资源体,他们有自己的追求和奋斗方向。在纷繁复杂的商业环境中,企业的价值观、产品理念如果有所偏离,就会失去这些原点超级用户,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初始价值。

通过限时限量来驱动超级用户,从物质方面,为其制造了利益的稀缺感,从精神方面,打造的是超级用户的尊贵感觉,不管怎样,一定要让超级用户有所图,有所得,才能让超级用户为之所动,为你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