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通辽6月25日消息(见习记者 魏全民)“截至目前,兴隆沼森林覆被率由建设前的1.5%提高到现在的51%,活立木总蓄积量达到50万立方米,成为世界‘乡土树种小叶杨基因资源库’。”近日,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委书记王刚表示,兴隆沼作为全国最大的人工林之一,特别是“宽林带、大网格”的造林模式当属国内之最,也是北方防护林建设的典型工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草方格”防风治沙法(央广网发 奈曼旗融媒体中心供图)

记者获悉,兴隆沼位于奈曼旗东北部,科尔沁沙地腹地核心地段,是老哈河一西辽河南岸沙地的东段,总面积78.95万亩,史称北大沼。1972年,北大沼更名为兴隆沼。为建设好兴隆沼生态环境,1976年,奈曼旗开始对兴隆沼林场进行大规模建设。1978年借助国家“三北”防护林工程的启动,规模化防沙治沙工程正式开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的兴隆沼沙海变绿洲(央广网发 奈曼旗融媒体中心供图)

兴隆沼生态建设,坚持治理与开发相结合、造封飞相结合、乔灌草相结合的原则,实施林农牧综合治理开发,建设宽林带、大网格草牧场防护林体系。几十年过去了,兴隆沼林木淹没了沙海,绿草染翠了荒原,昔日的“穷棒子梁”现已变成了今日的林茂粮丰之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树是人工造林固沙栽种的首选品种(央广网发 奈曼旗融媒体中心供图)

兴隆沼的生态建设,是中国三北防护林东北区的骨干工程,在全国沙地治理中率先实现了治理速度大于沙化速度的良性逆转。兴隆沼林区现有野生动物17科、60余种,植物61科、187属、350种,因此也被称为动植物的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