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位威风凛凛、霸气十足的高级官员头戴暖帽,肩围披领,内穿朝袍,外套端罩,项挂朝珠,高贵威严地乘坐八人抬的肩舆上,周围更有众多侍从伺候着。
(1)清朝规定,在京官员三品以上,用四人舆夫,出京可用八人,地方总督与巡抚可用舆夫八人。清代所谓的“八抬大轿”由此而来。通过舆夫数量可知,这位官员为三品以上京官或地方封疆大吏。
(2)这位官员身穿朝廷最高等的冬朝服并乘坐八人抬的肩舆,可知这一天为重大典礼或重大祭祀日。此官员乘坐肩舆似刚从行辕出发,可推断此官极有可能是地方上的总督或巡抚。
(3)这些舆夫皆经过专业训练,不论脚下的路多么泥泞坎坷,都能保证肩舆四平八稳,从而保证坐肩舆的人的安全。他们的工资并非由官府发给,而是由官员的个人薪俸中出。因此,他们对官员绝对服从。
当年,摄影师之所以能拍下这张照片也是经过这位封疆大吏的允许,毕竟一年之中能穿朝服的机会屈指可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06年,一名瘦弱不堪的罪犯,双脚戴着镣铐,双手被反绑,正由一群衙役将其押往刑场斩首。街头巷尾里三层外三层围着看热闹的人。
(1)自从凌迟等重刑被废除后,斩首已经是最重的刑罚。每一地都有一个所谓的“菜市口”,此菜市口并非卖菜的地方,而是固定处决犯人的地方。北京的菜市口在宣武门外。
(2)菜市口里并不会专门搭建处决犯人的高台子,更不会在犯人前面摆一个木墩子,把人头放在木墩子上行刑,而就在平地上。
(3)行刑之时,一般需要四个人,两个人抓住犯人双臂,一个人在犯人前面,向前扯着辫子,最后行刑的人也并非举刀直接砍下去,而是用刀贴近脖子,慢慢向下切。
(4)犯人在押往刑场的路上,围观群众既不会向犯人扔菜叶子,更不会扔鸡蛋。一是,他们与犯人并无仇恨,甚至不认识;二是,鸡蛋并不便宜,围观百姓也不舍得扔鸡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898年,曲阜,两位农民正在田地里忙活着耕种。在看这张照片时会发现,老牛是如此的肥壮,农民穿得也并不差,不会让人联想到当时农民会出现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情况。这其中就是曲阜农民与其他地区农民之间的差距。可以说,曲阜的农民是全国最幸福的。
(1)首先,在曲阜有五分之一的孔姓人,其中孔氏族人耕种了很多免粮地与轻粮地。耕种免粮地的族人既不向国家缴纳赋税,又不向政府交粮,完全自种自吃。耕种轻粮地则只向政府交一部分很少的租税。这是其他地方几代农民做梦都不敢想的事情。
(2)历朝历代赏赐孔府的祭田多达六十多万亩,横跨全国五个省,由于这些祭田无需向国家交税,所以耕种这些祭田的农民只向孔府交租粮与租银,但上交的税收要比其他地区农民上交政府的税收少很多。这也让耕种孔府祭田的农民手头更加宽绰。
(3)孔府历代置办私产多达四十万亩,这些田产的税收要向政府交税。孔府是每年生产的粮食多少二五分收,即孔府一半佃户一半。即使这样,孔府向佃户征收的税收也比其他地方的地主征收佃户的要少很多,并且佃户耕种孔府的田产更加有保障。
孔府的祭田与私田分布在全国多省,大约有一百多万亩,但具体数字无法统计。1922年,政府曾专门组织人力成立田产清理委员会,清查了十年也没清理出一个准数来。过去,农民多倾向于耕种孔府的田地,甚至有些农民主动将自己的田地划归孔府田产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05年,菲律宾,一位曾令美军闻风丧胆的摩洛战士,左手持钢叉,右手夹雪茄,腰间佩短刀,身姿挺拔地站立在广场中间。
(1)摩洛人世代居住在菲律宾南部的岛屿,曾饱受西班牙、美国与日本等入侵者的凌辱。不甘受辱的摩洛人拿起武器进行反抗。其中最主要的一种武器就是“巴龙刀”。
(2)图中摩洛战士腰间所配的“巴龙刀”,不仅是战斗兵器,还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劳动工具。战斗时,厚实的刀身与刀刃都能对敌人造成很深的创伤,同时,在丛林中行走,也可披荆斩棘开辟通道。
(3)摩洛人手中的长柄钢叉,与“巴龙刀”一样,既可以防身,又可以用来捕猎。生活在海上的摩洛人可以用来插鱼,而生活在陆地森林中的摩洛人可以用来狩猎。当然他们凭借“巴龙刀”与钢叉不断抵抗侵略者,争取民族独立。
1899年美国从西班牙手中夺取了一些岛,并与摩洛战士狭路相逢。摩洛战士在开战前会举行宗教仪式,并服下致幻剂,接着用麻绳将手臂和脚腕绑紧,为的是让神经暂时屏蔽中弹后的痛觉。面对摩洛战士的猛烈进攻,美军的柯尔特手枪对其完全无效,步枪也只在他们身上打出一个小洞。摩洛战士这种视死如归的举动让美军闻风丧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