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与马,共天下”,说的是东晋初期北方大族琅琊(今山东省临沂市)的王氏家族与司马氏皇族的力量势均力敌,被当时的百姓戏称之为王与马,共天下”

建立东晋的晋元帝司马睿从率领士人“衣冠南渡”到登基称帝,主要依赖了王氏家族中的王导、王敦兄弟的大力支持。

其中,王导主政,位高权重,他联合南北士族,运筹帷幄,纵横捭阖,对东晋的建立及稳定,起到了居功至伟的作用。司马睿对王导始终十分尊敬,甚至尊称王导为“仲父”。

王敦则管军,他总掌兵权,专任征伐,先后带兵收取江州、湘州、荆州、广州等地,协助司马睿,使他的势力范围由扬州一地发展到江南全境并最终建立东晋政权。

王敦在东晋建立后,都督六州军事,掌控长江中上游的军队,与堂弟王导一内一外,形成天下人所称的“王与马,共天下”的格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敦势力膨胀后,开始“专擅之迹渐彰”,但是,就这样一位牛人,当时他还极为忌惮另一个人,那就是东晋的北伐名将——祖逖!

祖逖[tì]也出身于北方大族,世代都有两千石的高官,家世背景和王敦相差无几,两人又同岁。

祖逖武艺又比王敦高强,著名的成语“闻鸡起舞”故事,说得便是年轻时的祖逖与好友刘琨同室居住的时候,当半夜听到公鸡鸣叫时,便起来舞剑练武,以期日后报效国家。

为何会说王敦忌惮祖逖呢?我们从下面的两个小故事中便可知。

一、在祖逖尚未北伐时,王敦便有意带兵进驻东晋都城建康(今江苏南京)。但王敦为了妥当,他先派参军去京城,向朝廷暗示了自己的意图。

当祖逖听说王敦意欲带兵来朝,便抓住王敦的使者,声色俱厉地说:“阿黑(王敦小名)何敢不逊?你快回去告诉他,让他赶快滚回去,如果迟了,我就带领三千兵将溯江而上,赶他回去。”

王敦听使者的回报后,赶紧打消了进兵建康的念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东晋末期的权臣桓温,也是一个牛人,他不喜欢别人拿自己跟王敦比较,他更崇拜祖逖,甚至当别人说他像祖逖时就很高兴,但是又说自己还是比不上祖逖,并为此郁闷多日。

这第一个故事,说明王敦心里就认为自己打不过祖逖;第二个故事,说明在别人的眼里,王敦也比不上祖逖。

这两个故事从主观到客观都证明了一点,那就是王敦实力虽强,但在当时,他还是很忌惮祖逖的。

祖逖后来率军北伐,屡破后赵的匈奴人石勒,“由是黄河以南尽为晋土”。祖逖打的石勒不仅不敢南侵,石勒还派人修葺祖逖之母在成皋县的坟墓,又致信请求互市。后来,祖逖部将童建叛逃后赵,石勒却将其斩杀,以向祖逖示好。

但是,祖逖在前线军功日重,却引起了晋元帝的猜忌。太兴四年(321年),晋元帝任命吴人戴渊为征西将军、都督司兖豫并雍冀六州诸军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祖逖认为戴渊虽有才望,却无远见卓识,自己辛苦收复河南,却仍不得朝廷的信任,反而受到一个文人的节制,心中“意甚怏怏”。后来,祖逖又听闻王敦跋扈,担心内乱爆发,北伐大业难成,以致忧愤成疾,不久,在雍丘(今河南开封杞县)病逝,时年五十六岁。

震慑王敦的祖逖去世了,王敦果然起了野心,仅仅一年后,永昌元年(322年),王敦以诛杀刘隗为名,起兵于武昌,他攻入建康,诛除异己,被拜为丞相、江州牧,封武昌郡公,食邑万户。至此,朝政大权尽归王敦,晋元帝司马睿被彻底架空。

司马睿成了傀儡皇帝,他虽名为天子,却无法撼动王氏的权势,自己的号令不出宫门,遂忧愤成疾,永昌元年闰十一月初十日(323年1月3日),司马睿病逝,传位于太子司马绍。

太宁二年(324年),王敦再次起兵图谋篡位,不久病逝于军中,时年五十九岁,不久后,叛乱平息,王敦最终落了个被剖棺戮尸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