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Hi 我是爱哲

故事FM 今天五岁了。

今年年初的时候我还跟团队小伙伴说,五周年的时候我们得搞场热热闹闹的线下活动,把一些老听众、往期节目的讲述者和合作伙伴都邀请过来。毕竟我们是一档声音节目,大家只听得到声音,多数彼此都没见过面。一个线下的「网友见面」,应该会增加很多人与人的联结。

但是很快疫情袭来。上海封控两个月后,北京也步入后尘,我也因此足不出户了近一个月。看起来搞一场线下活动已经完全没有可能性了。

但五周年的日子里,我还是想把一些准备在线下说的话,在这里说出来。

穿越时间的故事

我曾经在一个演讲里说过,我希望将来把收集上来的故事都灌录成一套磁带,把它埋到地下。等到千百年之后,未来的人就会知道,哦,原来那个时代的人是这么讲话的,他们生活和经历是这样的。我想这套磁带一定能够帮他们还原一个真实的 21 世纪。

所以 故事FM 能不能一直做下去,持续地记录当代人的故事和喜怒哀乐,是我最在意的部分。

为了这个目的,我甚至疯魔到不停地纠正小伙伴在节目里表达时间的方式。比如,我很不喜欢他们用「去年」、「上个月」这样的相对时间,一定要他们改成 「2022 年」、「 5 月份」这样的绝对时间。因为我担心几十年后的人听到这期节目的时候,他们没办法定位到准确的年份。

NHK有一部我百看不厌的纪录片《映像的世纪》,他们挖掘了很多自人类有影像记录以来的未公开资料。横跨一百余年的战争与和平、血与泪、爱与恨都通过这些碎片记录呈现给现代人,让我们在观看的时候可以一秒钟就穿越时间,和历史上的普通人共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映像的世纪

这就是我想做的事情。

我总在想象未来的听众在收听 故事FM 的样子:ta 还会为这个故事流泪吗?ta 还会为主人公高兴吗?那个时代还有这样的社会议题吗?哪些是亘古不变的主题?

想想就很有意思。

所以对于我来说,故事FM 五周年像是我们在路上埋下了一个旗标,我们还会接着往前走,而且旅途还长着呢。等我们五十周年的时候再回头看,听故事的感受一定会非常不一样。

天涯何处不相逢的听众

故事FM 播出的节目里,来自于听众的投稿一度高达 70%,没有这些听众的贡献,你就听不到这么多的故事。

经常有朋友问我关于某期节目,这样的经历讲述者怎么有勇气讲出来?我说,这是出于对我们的信任。ta 信任我们能倾听 ta、不评判 ta、保护 ta,让 ta 的故事被听到。

对这样的听众,我也一直在想可以为你们做点什么。

昨天 故事FM 发起了一个「抽听众,送爱哲」的五周年。在众多投稿当中,我看到有位听众想邀请我去兰州,给我讲述一个朋友的故事:

「我有一个很好的朋友,大概在四或五年前,他向我及身边的很多朋友都推荐了 故事FM,他是 故事FM 的忠实听众,几乎每一期都不落。他有很多身份:一个没成气候的导演、一个小有名声的摄影师、一个马拉松运动员、一个热爱生活热爱电影喜欢音乐喜欢读书喜欢烹饪又同时是一个烂酒鬼的gay……12 月 23 日,平安夜前夜,他因意外身亡……

每个人都有很多故事,我们俩也一样,也都有过想要与你们联系或者讲述的想法。自他去世后,我再没有听过 故事FM,你熟悉的开场声音总会将我带回与他一起共同生活的场景记忆。」

看到这个投稿我立刻眼眶湿润了:这样一个热爱生活的人身上一定充满了故事,而这样一个有趣的灵魂我永远也没有机会相识了。

我立刻联系了这位投稿的朋友,打算下个月去拜访他,去他和他朋友一起生活、创作过的地方看一看。

过去 故事FM 的操作方式是把讲述者请到我们北京的录音室,集中采访两到三个小时,或者直接网上连线采访。

但我现在不再满足于这种短时间的集中采访,我想进入到大家的生活当中去,哪怕只是陪你做顿饭、接你下个班、跟你遛个娃……我希望在你的生活半径中见到你,见到一个更活生生的故事主人公。

所以在这里小小地宣布一下:这个不仅仅是为了故事FM五周年而发起,它将会成为 故事FM 常设的一个栏目。如果你希望我出现在你的生活场景当中,欢迎给我们投稿,说说你的故事。

故事FM团队

在 故事FM 每期的 slogan 里,我介绍自己是一个收集故事的人。

但我从来不是一个人,我们是一个收集故事的团队。

回顾过去的五年,如果让我说一个我最自豪的成绩。相比于制作出了六百多期节目,我觉得更不可思议的是,我们拥有了一个将近二十人的团队。大家为了那个共同的目标——记录最动人的真实故事——而聚在一起。

在这里我要感谢现在和曾经所有的小伙伴,这其中包括彭寒、yangfan、梁珂、刘军、刘逗、泽雨、也卜、翌辰、林枫、马达、一舟、静远、桑泉、复安、Yoyo、陈诗、丹蕾、佳文、臻怡、洁漪、玉箫、小聂、牧原、星星……

没有你们,就没有 故事FM。

首张原创音乐专辑

最后,故事FM 五周年我们也准备了一份礼物——我们酝酿了很久的 故事FM 首张原创音乐专辑终于做出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张专辑名叫《只言》,由我们的声音设计、音乐人彭寒和桑泉作曲、制作。

《只言》是故事FM 的首张专辑,也是一个开端。我把这种音乐定义为「叙事音乐」。很简单,因为你第一次听到它的时候,可能是在一期故事当中,音乐承担了辅助叙事的功能。我相信好的音乐和动人的故事结合在一起,更能生成击中人心的声音。

在过去的五年里,有很多位内部、外部的音乐人和故事FM 合作,创作了许多首这样的叙事音乐,这些音乐常常因为一个故事被人记住。

既然 故事FM 会一直做下去,我们也会一直推出更多的叙事音乐专辑。

说到 故事FM 的音乐,首先要感谢彭寒。彭寒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音乐人、故事FM 的第一位声音设计,而且他奠定了 故事FM 的音乐基础,把 故事FM 的音乐标准在一开始就设立在了一个非常极致的高度。故事FM 的很多经典节目背后,都有彭寒的音乐在背后默默地参与叙事。

关于这张专辑和更多背后的音乐故事,请彭寒来给你介绍。

大家好,我是彭寒

感谢每一位听众,故事FM 五岁了。

讲一个关于 故事FM 和音乐的故事。

来,让它更好听一些

2017 年的夏天,我刚从传媒大学毕业,想干媒体,也懂点音乐,经朋友介绍,误打误撞来了一个名叫「故事FM」的播客节目组,那会儿一期节目都还没有发,算是在筹备阶段。

说是节目组也有点夸张了,当时这个「组」里也就两个人:我和爱哲。我对这份工作究竟是要干嘛一无所知,只知道我需要有「剪辑能力」和「音乐能力」。

入伙之后我们开始筹备 故事FM 的第一期节目,老听众应该有印象,Sara与传销骗局的故事。这时候爱哲已经做完了采访录音和粗剪,随后他给了我 30 分钟的粗剪素材和文字稿,并将一档名叫《This American Life》的英文播客节目介绍给了我,希望我可以把这期节目往这个方向提升提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This American Life 是美国最受欢迎的叙事类声音记录播客

老实说,当时的我并不是一个播客用户,我甚至不知道什么叫「播客」。

第一次听粗剪的感受我到今天仍然记忆犹新:我确定我从来没听过这样的东西。

没有音乐,没有主播解说,一个普通人在你的耳边讲述 Ta 亲身经历的体验——冷峻,严肃,扑面而来的是一股独立纪录片的质感,画面被拿掉了,声音被放大了。

这个故事的情节符合一切关于「好故事」的标准,跌宕起伏,人物丰富,但同时它的问题也很明显:

没有音乐和解说,讲述者语速固定,叙事没有节奏变化,最重要的是:由于是素人讲述,所以文本并不考究 —— 它与小说或者电影不同,后者的文本是经过考量和雕琢的,而素人讲述则是来自亲历者的本能——这种本能的讲述有时并不精致,让人难以保持专注倾听,但它的可贵之处也正是在于这种粗粝的真实感,听着无比真诚和直接——这一点,和很多播客都不同。

就像我们最早的 Slogan 说的那样,这是「声音纪录片」。

但问题来了:我该怎么做,才能在保持这种「粗粝真实感」的同时,让这个声音纪录片变得好听一些呢?

我陷入难题。

同时,我开始理解为什么我需要有「剪辑能力」,和「音乐能力」了。

感觉不到,却又无处不在

2017 年的中文播客里,有一定制作水准的节目并不多,和 故事FM 同类型的节目应该是没有——至少当时的我并没有找到任何参考。

除了《This American Life》,中文语境里给我最大帮助的是一首歌,来自台湾歌手周子寒的《那年的秋天》——我清晰地记得我第一次听到这首歌,是在上初中的时候,从我母亲的书柜里翻到了一盒磁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首歌收录在周子寒的专辑《天使在夜里哭》,1993年发行

它的歌词是一封信,周子寒没有唱,是念出来的。

这里的独白听上去并不像传统的配乐诗朗诵那样「饱含深情」,和信的内容一样,它听上去非常平稳,就像在聊天——但绝妙的地方在于,独白的节奏和其他乐器配合地十分舒适,像是在一起呼吸一样,这种「你感觉不到,却又无处不在」的精雕细琢,让我沉醉其中。

它让我找到了做节目的参考——故事FM 需要的音乐就应该是这样的。

「感觉不到,却又无处不在」

音乐是有呼吸的,叙事也是有呼吸的,并且素人讲述的呼吸感,远比记者和主播的二次演绎来得复杂,得多。把两种呼吸配合起来,就是我想要的节目。

爱哲当时给我推荐了一些罐头音乐网站,可以下载一些制作成型的音乐使用。但我很快发现这行不通——一条已经录制好的音乐,乐句的呼吸是固定的,段落变化也是不可控的,你难以将它和声音讲述的节奏紧密结合起来。

这时候我有了一个挺疯狂的想法,如果我们自己写所有的音乐呢?就像是一个人在讲故事,后面有一个乐队在给 Ta 伴奏一样。

这样也许 故事FM 能让所有素人讲述的故事,都变得好听,有节奏,同时保持 Ta 的声音本身的真实感——无论 Ta 的表达能力如何。

于是我照着这个想法完成了第一期节目的制作,如果你再打开第一期节目重新听的话,你能听到很多现在听上去有些粗糙的电子音乐。

故事进行中,随着Sara的一句话,鼓手在Sara身后突然停止了演奏——这时你会本能地竖起耳朵,专注在讲述者接下来要讲的话里。

而当这一段话讲完,sara身后的鼓手再次开始演奏,钢琴手加入,故事继续推进……

这一期节目做完,我心里理想的故事FM节目也有了雏形:大量使用和储备原创音乐,对讲述者的声音进行细致夸张的剪辑,拉出节奏,制造呼吸,创造出只属于 故事FM 的声音语言。

五年

最开始提出要做原创音乐库,爱哲,包括我自己,都觉得这是一件很疯狂的事,那会儿还是一周一更,更别提现在一周三更了。

直到故事FM的第10期节目:《我的宝宝不必争强好胜,就让她普通地长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这期节目发布于 2017 年 9 月,那时发节目还没有文字稿

这是 故事FM 早期,音乐痕迹最重的节目之一。为这个故事所创作的很多曲子,故事FM 沿用至今。这期节目里的音乐,严丝合缝和讲述者的声音交织在了一起,每一个乐句的力度,每一个音符的变化,都对应着故事的起承转合,以及安悦声音中最细小的变化。

比较负责任地说,在这期节目之后,我们更坚定了对于「故事FM需要原创音乐」这一点的认同——剩下的,就是埋下头工作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日常熬夜,图中的猫现在已经两倍大了

埋头工作,时间一晃就是 5 年。

5 年里我们做了 600 多期节目,在形形色色的人,故事,情绪,口音和语速里穿梭,感受,梳理,然后创作。

我们算是比较早在中文播客里强调「声音设计」这个概念的团队了,它融合了音乐创作,声音剪辑,录音混音等诸多职能。5 年时间里,得益于爱哲的信任,我很幸运地扩充了整个声音设计部门:

Yangfan是对我影响很深的同事,她对音乐风格的把控力和大胆的创造力到现在依然让我印象深刻;

泽雨带来了电影声音制作的经验补充,完善了实地录音和混音的流程;

桑泉作为经验丰富的音乐人在很短的时间内,贡献了很多自己的创作。同时泉叔对于音乐作品完整性的坚持,也是今天我们能有这一张音乐专辑的重要前提。

今天,故事FM 原创音乐曲库里的乐曲数量已经达到了三位数,600 多个故事在这些音乐的旋律下被讲述,被听见。去年年底我们决定把一个长久以来被不断提及的想法付诸实践——做一张 故事FM 的音乐专辑。

一档播客节目,出了一张音乐专辑——听上去蛮酷的哈。

啊对了,如果你是 故事FM 的忠实听众,也许在过去的两个月里你已经注意到,我很久没有做过节目了。

是的,我已经从 故事FM 离职了。

但你会继续在节目中听到我留下的旋律;在我离职之前就安排好的工作我会继续完成,比如这张专辑,以及过两天你会听到我主持的新节目——的预告片。

哈哈哈,是不是像没离职一样。

开个玩笑。

在未来,我会继续以外部合作方的身份和 故事FM 保持联系——比如垂直入戏的主题曲(哎哎哎都听了吗?)

一切都很难讲,也许不久之后你会在 故事FM 或者其他地方听到我的新作品,也许新的故事就从这一张专辑开始,谁知道呢?

可以确定的是,在 故事FM 的这五年里,我非常感谢每一位聆听节目的你,也非常感谢每一位和我共事的朋友,名单太长,不一一列举了,专辑内页里有写。

想对你说的话还很多,剩下我都留在专辑的音乐里了,欢迎你以各种方式收听。

每个人的故事都将以自己的方式继续,故事FM 会继续收集平凡人的故事,这是一件很酷的事情,衷心祝福这一档节目,以及每一个与之有关的人,一切都好。

爱哲:

谢谢彭寒!虽然很依依不舍,但还是要祝福彭寒能够追逐到自己的梦想!他在 故事FM 留下的创作和未来的新作品都会持续地出现在我们的节目当中。

这张专辑的另一位作曲桑泉(泉儿叔)是去年年初加入 故事FM 的,他是一位独立音乐人/Ghostnote+乐队吉他手。上个月,在极短的时间里,泉儿叔就创作出了 故事FM 首档付费节目《我在日本黑帮当老大》的OST,把整个故事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创作力可见一斑。

我是桑泉

我和 故事FM 的连接是从疫情开始的。

2020 年春节,疫情刚开始的时候,我一个人大年初二跑回北京,收拾房间的时候很偶然听到了 故事FM,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做饭和收拾房间都在听 故事FM 的过程里度过,再后来,看到 故事FM 有招聘,就试着投了个简历,后来就顺利入职了。

我一直是一个独立音乐人,然而,播客对于我是一个新的领域的工作,我也在工作里也尝试了一些我的方法做音乐,其实对于我音乐认识上的转变最大的坎是,在没有画面的情况下去体现音乐的叙事性。

大约 1 个多月的适应期,在 2021 年 3 月 3 日我做声音设计的第一期节目上线了。唱片里的《雾气》就是这期节目的音乐,也是我在 故事FM 写的第一首曲子。这其实改变了我对之前做音乐的流程,改变了我创作的出发点和需求,从我想说一些什么变成了我听到这个故事之后,我有些话想说;这没有什么不好,只是不同,我开始尝试在别人的情绪里用音乐写作,它可以被我感受到,一定也可以被很多人感受到。

PS:爱哲和我想的不一样,不是个大高个er。以及,我也没见过他摘眼镜的样子。

关于我理解的「我们」

我们都能理解和接受城市和人与人之间的冰冷和越来越疏离,是吧;如果听了这张唱片,你感受到的是些许温暖或者回忆,那么也希望你可以明白,我们隔着手机或者电脑,整个 故事FM 团队的热情和温度,无论穿过怎样的距离还是载体或者介质,这些声音仍然可以陪伴着你,无论是让你思考还是笑或者哭,我们的出发的距离都远远大于你感受到的距离。

关于《未来》

我是个超级「丧」的人,由内至外;所以,对于未来的生活,我自己没有什么可期待的;其实只是重复之前的生活,不断的写作,不断的记录我看到的和感受到的生活,然后写成音乐或者文字或者其他形式;如果刚好你看到或者听到,因为我的创作,你可以帮你躲避一些情绪也或者让你觉得艰难的生活里还有和你一样的艰难的战友,那就是我想做的事情。

《我在日本黑帮当老大》是我在 故事FM 的工作里一张完整的OST,也欢迎你在网易云搜索试听。

PS: 故事FM的「战友」们其实一直在被我的超级「丧」消耗,我心怀愧疚的感谢他们所有人的包容。

关于故事FM

Ta五岁了,虽然我不是从小就陪Ta成长,至少我没教Ta学坏,我也算是个还不错的同行者;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可以一起进步,无论是否少年或者中年以及老年。

PS:也希望我们都可以在艺术的海边,捡到闪着光的小贝壳。---(我爸的老梗,可能不好笑)

关于《我》

我是桑泉,独立音乐人/Ghostnote+乐队吉他手。故事FM 团队的声音设计兼年龄最大梯队排头兵 / 深夜酒后或许是慕容派掌门人亲传弟子偶尔也是姑苏派 / 孤寡中年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于《只言》,两位创作者的话

(关于如何购买,直接拉到文末了解)

彭寒

《只言》这张专辑,是音乐作品集,也是 故事FM 五周年的生日礼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是的,CD,比较古早的玩意儿了,不知道你还有没有(除了车以外)能听 CD 的设备——故事FM 有些同事对实体专辑售卖这件事至今仍然忧心忡忡,对此泉叔大手一挥:「朋友这不是 CD,这是周边!你买的是音乐吗??是爱啊!!!」

开个玩笑,这张专辑诚意真的是够的。

桑泉

关于《只言》这张唱片,其实前前后后准备了一年的时间,我和彭寒从选曲到录音到制作到最终的设计等等都花费了很多精力,好像我们都在一大堆曾经感受过,被感动,被宣泄,被无可奈何的情绪里选择,无论从音乐内容还是你听到的只言片语,这些都是无数个的时间的堆砌和思考,都是无数个夜晚反复听所有的节目精心挑选和创造出来的声音。我们可以很负责的说,你听到的每一颗音,每一个字,都是经过我们斟酌、讨论、以及争吵得到的结果,它们更多与感性相关。

PS:不要盲目的和彭寒拼酒,我的结论是---务必量力而行。

彭寒

这张这里面有两张碟,一张红版,一张白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红版曲目里,你能在音乐中听到经典节目的讲述片段,甚至一首曲子里你可能会听到不同故事里的声音碎片——我试图通过音乐把不同时间线上的故事和声音联系在一起,就像是另一种「演唱」一样;

白版的音乐曲目和红版是完全相同的,区别在于你能听到这些曲子更为纯粹的音乐改编与演绎,我们试图摆脱文字的束缚,用音乐本身来给你讲故事。

啊对了,红版和白版的 CD 里各有一首隐藏曲目,带唱的,就留给各位客官自行解锁了。

值得一提的是,《只言》的数字专辑下个月将会在网易云音乐全专辑独家上线,云音乐用户也许可以期待一下你的日推哈哈哈哈哈。但!隐藏曲目只在实体专辑里有!

当然了,在下单购买实体专辑之前,你可以扫描下方的二维码去网易云试听一波先导曲目《Non_sense》的红版和白版,中文名叫做「无聊」——我们能玩的东西越来越多,但似乎不可逆地,我们越来越容易无聊。

我喜欢在关于城市和孤独的故事里用这首音乐,比如倔强的书店老板,有偿虚拟服务,交友软件里的男男女女等等……

另外解锁的还有来自桑泉的《雾气》,红版和白版一块儿。

这是一首充满力量的音乐,在许多考验亲情与现实的节目中出现过,你能在尾奏里听到人们在经历挣扎后,对于爱,最纯粹的祈祷。

扫描二维码试听专辑

6 月 26 日,也就是今天,故事FM 五周年特别纪念品!吐血收藏版!音乐双专辑《只言》正式预售上线!

实体专辑包含了两张CD,12 首音乐作品的红白两个版本,再加上实体专辑独有的 2 首隐藏曲目,共计 26 首曲目。

预售价格128 元(原价 158 元),预售期到 7 月 25 日截止,手慢拍大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专 辑 售 价

原价:158元

预售价:128元

预 售 信 息

6 月 26 日 -7 月 25 日

(7 月 25 日后恢复原价)

关 于 发 货

预售期购买专辑,一个月内发货,请耐心等待!

-封面图 牙膏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Staff

文案 |@寇爱哲 彭寒 桑泉

运营 |Yoyo

出品|声音故事传媒「故事FM

版权声明:声音故事传媒出品内容,未经授权,不得复制和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故事FM

故事FM是一档亲历者自述的声音节目

苹果播客 | 网易云音乐 | 喜马拉雅 | 蜻蜓FM | 小宇宙

QQ音乐 | 荔枝FM | 懒人听书 | 酷狗音乐 | 酷我音乐

均可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