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2年6月25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水利学院追寻红色记忆,党史学习实践队线上开展了航天精神学习讨论。
发展载人航天事业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期关注、高度重视的一项伟大工程。20世纪60年代,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毅然决定研制两弹一星。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明确把发展载人航天事业纳入“863”高技术发展计划。郑重作出了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重大战略决策,科学确定了“三步走”的发展目标。
1999年11月20日~2002年12月30日,成功进行了4次“神舟”号无人飞船飞行试验。2003年10月15日,“神舟”5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将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送上太空,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想终成现实。2005年10月12日,“神舟”6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经过115小时32分钟太空遨游后安全返回。2008年9月25日,“神舟”7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在地面组织指挥和测控系统的协同配合下,顺利完成了空间出舱活动和一系列空间科学试验。“神舟”7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实现了中国空间技术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跨越,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空间出舱关键技术的国家。
2012年6月16日,“神舟”9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和刘洋顺利完成了中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战略目标取得了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重要进展。2013年6月11日,“神舟”10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顺利完成了与天宫1号目标飞行器两次交会对接任务。2016年10月17日,“神舟”11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在轨飞行期间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成功进行自动交会对接。航天员景海鹏、陈冬在天宫二号与神舟11号组合体内驻留30天,完成了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创造了中国航天员太空驻留时间新纪录,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新的重大进展。
实施载人航天工程以来,中国航天工作者牢记使命,不负重托,培育和发扬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