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老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以往不少孩子因为贪玩、学习差,早早从学校进入社会。混了几年之后,发现没有学历没有技术,在工作市场上被淘汰,无奈只能伸手问父母要钱。这种形式的啃老,是很多家长能识别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在时代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种“新型啃老”。

它们表面裹着一层糖衣,例如高学历毕业后全职备考公务员,买大城市的房子便于未来提升阶层,或者是结婚时需要的各种礼金财物。不少父母被蒙在鼓里,以为这是孩子有出息的表现,但实则也是一种啃老。

一、学历内卷式啃老

根据数据显示,今年考研人数首次突破400万,创造了历史新高。

为什么考研的人越来越多?

除了一小部分本身喜欢读书、崇尚科研的人来说,大部分的人都是为了提升学历,便于今后走上社会后,增加自己的竞争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意味着,往后家里供出个大学生已不是终点,趋势会逐渐向研究生倾斜。这对于家族来说,是一件值得庆祝的事,毕竟孩子的学历越高,将来找到的工作也越好。但这是一个伪命题,如果研究生学历真的越来越多,那么其价值也会随之下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学历高不代表回报率一定高,但这成了很多孩子安心啃老的法宝。

本科毕业之后竞争压力大,找不到好工作,就业率逐年降低,年轻人为了避免压力,通常会选择继续读书。拿着家里给的钱考研究生,不少人奋战几年才考上,之后读研的学费和生活费又是一笔开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真的有目标、有理想,那么继续深造是一件值得鼓励的事。如果只是为了避免找工作和面对领导同事的压力而选择留在学校,甚至备考好几年,这种形式被称为“新型啃老”。

父母为了孩子学业有成,只能继续负担一个20多岁青年的一切费用。

二、阶层跃升式啃老

不少年轻人在北京、上海等城市念完书,都会选择在当地工作。大城市资源多、机会多,很适合年轻人发展创业。小李父母都是某县城的农民,小李从小学习好,考上了上海财经大学。毕业之后留在上海搞金融,每月工资很高,但上海的房价更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能让小李保住这份有前途的工作,安心在上海打拼,小李父母卖掉祖产房屋,向亲戚朋友们借钱,东拼西凑给小李付了首付。对于小李而言,在上海买房优势很多。不仅可以长期留在本地工作,往后升迁也更加容易;年限满之后在上海落户,还能娶个本地姑娘,实现从县城到一线城市的转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李无疑是有“出息”的,父母也是为了他今后更上一层楼,才决定花费超越本身经济实力的钱,去买一线城市的房子。但小李也在无形中完成了“新型啃老”,父母在农村失去房子,未来要租房住,还背上了大量债务,失去一定经济保障。

而小李结婚之后,也有自己的小家要照顾,真的能顾全父母吗?

三、陪伴父母式啃老

许多80、90后都是独生子女,从小被父母、爷爷奶奶宠大,以至于工作之后也离不开他们,美其名曰“陪伴”。相比起很多在外地工作的人,这些人更愿意留在家乡,甚至工作几年也依旧跟父母住在一起,平时吃住都有父母管,工资就能拿来自己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父母而言,这种陪伴很难拒绝。

一是老人本身就需要孩子陪伴,如果小孩只有过节过年才能回家,自己也会孤单。二是年纪越来越大,身体出现各种毛病,有年轻人陪在身边,至少生病住院可以有所依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此之外,父母年纪大了之后,不愿意跟子女发生太多矛盾。如果因为交伙食费或住宿费跟子女闹了起来,导致他们心生怨恨,回家次数减少,那对老人而言也很不好受。所以大部分父母会默认这种陪伴,有点积蓄的父母,还会在孩子上班之后依旧给零花钱。

总结:

“新型啃老”是一种更隐蔽的啃老方式,跟以前直接伸手要钱有很大区别。这种啃老形式的出现,其实也侧面说明,现在年轻人普遍经济压力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赚的工资不足以支撑自己脱离父母,只能长期啃老。

如何改善这种现况?首先是年轻人要打破眼高手低,在努力赚钱的同时,也要对部分超出自身能力的消费理性看待;其次就是政府多创造就业岗位,让年轻人有更多选择;最后父母要调整心态,可以适当帮助,但别过分宠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