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金融研究院/江北嘴财经智库获悉,6月25日,“艺术‘家’——陈彧君个展”在龙美术馆(重庆馆)开幕。本次展览由龙美术馆馆长王薇担任策展人,共12个篇章,呈现110余组绘画、拼贴、装置、雕塑,辅以文献、手稿、影像等媒介,以其工作室23年间的12次迁移为空间叙事线索,尽可能全面的呈现艺术家20多年来不同时期的艺术创作实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介绍,此次“艺术‘家’——陈彧君个展”将免费对公众开放,展览时间将持续到9月11日。

对于大部分艺术家而言,工作室是完成创作的地方,往往与日常生活的空间各自分离,但对于陈彧君而言,工作室首先必须是“家”,因为创作是跟“家”紧密相连的事情,融为一体,无法分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彧君介绍,从1999年就读中国美院首届综合艺术系迄今为止23年期间,工作室已迁移共12次,即使经历了这么多变化,陈彧君对工作室就是自己“家”的执念却有增无减。每一次工作室的迁移,都仿佛意味着“家”的升级、“家人”的扩容、对“家”越来越开放的理解和越来越深刻的认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迁移意味着漂泊,只会让远在他乡的游子乡愁更浓。因此,在每一处曾作为“家”的工作室里,随处可见他从木兰溪畔的故土悉心收集来的小物件,它们仿佛是家乡风土的证物,可暂时抚慰乡愁,它们仿佛是家族基因的信物,会不断唤醒使命。当孕育了地域文明的母亲河木兰溪自然而然地成为陈彧君的创作主线,对“家”的反思和对“家人”的接纳也进入了新的里程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家庭,家族,家乡,家园,在游牧的宿命中寻找出路的人类,一定是领悟了基因是自身的使命之后,才会前赴后继地将愿景建设成一个又一个‘家’,而每一次回“家”的旅途无论多惊险,都是念家的人类乐意付出的代价抑或修行。”陈彧君说。

因为有了对“家”最切实的需求和最真诚的向往,才有了陈彧君所设计使用过的这些工作室以及以木兰溪为主题创作的所有作品。也正因为这些独一无二的“家”及其卓然的成果,让我们有幸认识了一位脚踏实地、无远弗届的艺术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彧君,1976年生于福建莆田,1999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综合艺术系,并留校任教于综合艺术系和油画系至2014年,现工作和生活于上海。

由于作品具有复杂的综合媒介和浓厚的人文情怀,陈彧君正在受到全球策展人和收藏家的重视,作品常年在世界各地的美术馆、基金会和画廊展览,并被广为收藏。

图片来源:龙美术馆(重庆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