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分享了老公把女儿“夸”生气的文章后,有朋友留言,希望我能写写怎么和老公沟通、增进感情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句“天天聊天内容都是娃”,相信戳到了不少人,有阵子我家也是这样:

白天各忙各的,晚上一进门就得当爹妈,好不容易娃都睡了,这时候又各自想要放松下刷刷手机打打游戏……如果从早到晚都没啥属于两个人的交流时间的话,是感觉少了点啥——

喂,我们除了是父母,夫妻这部分哪去了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孩子是因为两个人的结合才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如果一定要有位置的优先次序,我觉得夫妻关系是大于亲子关系的——

倒不一定非要去较真投入的时间,傻傻地分个主次,但至少在夫妻关系这里,也是需要投入时间去维系的,不能总是围着孩子转。

既然问到了我,今天就来分享一下我的个人心得吧。

虽然吐槽很爽,我也有过频繁向老公发泄愤怒、表达不满的时候,但真的也是越成长越发现,我们没有办法只在一个面相,去谈对方应该如何去给到我们理解、支持和爱,而不去给到对方同样的东西。

如果想要享受夫妻之间的“双人舞”,就需要去到另外一个面相,在超越对错的层面,去尝试看见更多、让彼此都获得好体验和滋养,因此本文也会有为老公们说话的部分哈

首先我想说的,是我们各自携带着不同家族、环境的基因而来,需要去理解彼此的不同,有时候不是不想好好沟通,是频率天然就没对上,那是很正常的。

比如,我所期待的沟通,是两个人坐下来、把时光单独给到对方,好好地、心无旁骛地聊一聊,没有手机也没有孩子,同时我希望听到一些肯定的、赞美的话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如果去和我老公核对呢,他会觉得他的爱意已经融入在了日常每一件平凡的小事里:

把我堆成山的快递一一拆包、洗好忘了晾晒的衣服挂起来、在我想要躺平安静的时候绝不打扰……

最笨的,就是嘴了

早年间我是很郁闷的,不过,在了解美国著名婚姻沟通专家Gary Chapman博士的“爱的五种语言”后,我觉得这事儿是可以不那么上纲上线的,对方不是没表达,只是表达的“语言”不一样

1、肯定的言词——发掘并在言辞中肯定对方所做的事情;

2、精心的时刻——付出你的个人时间,“同在一起,专注于此时此刻”,比如一起去散个步,共度周末;

3、接受礼物——能够表达出“对方正在想我”的礼物;

4、服务的行动——为对方做一件事,任何一件你觉得对Ta而言意义重大的事;

5、身体的接触——亲吻、拥抱、拍背、握手、性生活等。

我老公很明显是更喜欢“服务的行动”,而我排序第一位的是“肯定的言词”,这和小时候我们自己体验到被爱的方式有关,没有对错、也无关谁爱得多谁爱得少,需要相互理解和看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后来我一方面不会把老公默默为我做的那些事儿当做“理所当然”,扩展我自己接收爱的“容器”;

一方面也创造一点小机会,做一些他更能接收到爱意信息的“小事儿”,也邀请他和我适当地多表达一点“肯定的言辞”。

到现在他也没变成情话大王,这辈子也困难了,哈哈,如果我单方面期待从老公那里得到肯定和赞美、不然我就不会开心的话,那相当于我在给自己找茬,我把让自己愉悦的权利,交给了他人。

我们在关系里可以获得滋养,但基本的能量源泉,还是来自自我——既然我那么想听到“肯定的言辞”,我有没有对自己说过呢:)

我现在越来越享受自己对自己说了,随时随地,还能说哭、很感动那种,好爽啊

认清这一点很难,但摆脱必须从另一半身上获得什么的纠缠,也真的很愉悦,反而促进了夫妻关系。

第二,留意沟通中的那些障碍,我们不喜欢对方做的事儿,背后都有“正向意图”。

如果吐槽最不能忍受老公的行为排行榜,打游戏肯定排名前三。

闺蜜说,很不理解为啥老公工作一整天已经累成狗,然后9、10点钟回到家,还要打游戏到后半夜,这不搏命嘛……

我家这位喜欢的睡前仪式之一,也有打游戏,以前我也不理解,很想和他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这个玩意儿多么浪费生命、多么影响健康和夫妻感情……

但我发现他道理都懂,但就算暂停一阵儿,过会儿也会捡起来,这个爱好始终“弃”不了、也不想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次我们聊天,聊得很深,我问他,你在打游戏里获得了什么?有什么样的好处?

老公这才说了个我从没想过的视角,“可以释放一些攻击,在里面打斗很爽。”

哇哦,我一下子就明白了,工作、家庭里,老公都是个和和气气的人,但人怎么可能只有和和气气、没有“负能量”呢?

我们自己经常发泄的方式可能是吐槽、叨叨叨、哭,很多老公们不会这样啊,会默默扛、不习惯表达、还有“男儿有泪不轻弹”的社会文化……

所以愤怒、不满、想要攻击,这部分能量去哪释放呢?

打游戏是个平衡的好方式,在那个平行宇宙里,可以凶狠残暴、可以骂队友、可以一遍遍感受胜利的即时反馈——

没有人真的傻跟蠢,故意去做一些伤害关系、伤害自我的事情,每个我们无法理解的行为背后,都有正向的意图:是生命想要经历完整,是所有的需求、情绪都渴望被看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核心在于那个正向的意图被满足,打游戏就可以不再是唯一的排解方式,比如做做运动、爬爬山,动态的静心等等……

如果我们想要和伴侣有良性的高质量的沟通,就要去尊重跟看见对方的需求,就像我们自己喜欢买买买的时候不被唠叨一样:)

以上都是更好地理解彼此的方式,有了这些前提,也就多了些释然,“我是我生命的负责者,我们是夫妻,我们也是不同的,即便对方未必如我所愿,也不妨碍我们依然可以拥有良好的关系。”

我想然后就是,在自己的家庭里,去一起创造一些有着自己专属特色的、夫妻间的小仪式、培养共同的兴趣爱好。

1、一起共度滋养的“特殊时光”

对于我家来说,是周末爬爬山(深圳很多绿道,能携手一起走过高高低低,也是人生的隐喻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起看话剧(话剧舞台剧更有现场感,看别人悲欢离合的故事,好像也在拓展自己的生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憋太久了二人世界出走几天(疫情要出门太难了,但有机会真的值得,哪怕在自己的城市,只有彼此的时光,暂时放下父母的身份,感觉会很不同):

2、在家整点小浪漫

一起看纪录片或电影(看时间,有的半小时就够了,会格外有品质感,因为这个时间刷刷手机真的也就过去了):

偷吃零食、聊聊天(家里常备了不少吃的、喝的,成年人也需要解解压、放纵跟无目的地说说话啊):

对视和拥抱(强制连接哈哈,放下手机,眼睛专注看着眼睛、纯粹的全然的拥抱……也是不容易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一起成长

我认为夫妻共同成长进步,也是必要的。

对我来说,这几年投入了很多时间在静心和心理学的探索上,感受到自我认知在一点点拓展、拼图在一点点完整,生命也有很多新的喜悦和自在,会希望和老公分享时,他也能够懂。

不过这个过程里,也只能是邀请,无法强制和要求,时候到了,也就到了,不去的话也没啥,我们真的能活出品质的话,也是会影响到另一半的;而如果对方拒绝会让自己感受到愤怒、悲伤,那不是对方造成的,只是原本就有伤口在那里,被激发了出来,我们需要在共同的意图里去相遇,而不是紧盯着障碍

我很感恩,老公月初和我一起参与了一天的心理剧工作坊,十一还会共修6天。今年已经是严重超出期待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天就先分享这些,小结一下,这几点,会促进我们有娃后的夫妻,更好的看见支持彼此:

♥留意对方的“爱的语言”的表达方式;

♥对不喜欢的部分多一些新角度的理解和看见;

♥尝试安排一些属于两个人共同可以经历的时光、仪式感……

但我也必须说,每个家庭一定会有不同的情况存在,沟通中也各有各的难:

我见过有朋友对伴侣的期许就是,不来搅合消耗自己就好,可以各做各的,只当孩子的父母;也有的朋友,单纯靠活出自己,就影响另一半和家庭氛围整体发生改变。

这里面是没有“你必须怎样怎样”的标准的,取决于我们自己对幸福、对自在的定义,还有,“谁痛苦,谁改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能最难的一个情形是,对方让自己不爽,然而我却期待对方改变——这是最不可控的事情,没有人希望被改变,除非他感觉到被尊重、被爱、被允许不改变。

我也在学习中呀,也感恩相处中出现的种种问题、状况,拉长时间来看,都是生命给予的礼物,让我看见更大的自己:)

也祝福你们

——END——

作者:吉吉。微信公众号「慢成长」联合创始人,二宝妈,美国注册正面管教家长/学校讲师,前香港资深传媒人,现居深圳。追求细水长流,也爱勇猛精进,爱唱歌爱生活爱自我管理,愿与娃一起慢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