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美术报》第273期 美术聚焦

百年动画路 再启新征程

【编者按】1922年,动画广告片《舒振东华文打字机》的诞生拉开了中国现代动画发展的序幕,100年来,无数脍炙人口的国产动画形象伴随着一代代中国人的成长塑造着国人的审美品格。在中国动画诞生100周年之际,本报特别策划“百年动画路 再启新征程”专题报道,回顾百年中国动画发展史,并邀请业内专家学者共同探讨新时代中国动画发展的方向与路径。

● 速达:有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陪伴,世界永不衰老

● “中国学派”里的水墨动画

● 孙立军:创造中国动画新经典

● 外国动画里的中国元素

● 聚焦时代精神的中国动画电影

时值中国动画百年之际,《中国美术报》特专访中国美协动漫艺委会副主任、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厂长速达,听她讲述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在中国动画百年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与60余年的发展轨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美协动漫艺委会副主任、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厂长速达

中国美术报: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在中国百年动画史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创作了大量兼具艺术性、文学性的经典动画,还开创了影响深远的动画“中国学派”,您觉得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世纪70年代末,万籁鸣与小观众们在一起分享《大闹天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万古蟾和工作人员在设计第一部剪纸片《渔童》的人物动作

速达:我认为首先与国家的大力支持分不开。上世纪50年代初东北电影制片厂美术片组20余人南迁至上海,并于1957年成立了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凭借举国之力把当时一流的艺术家、文学家、音乐创作人才都汇聚到了上美影,诸如我们非常熟悉的特伟厂长、万氏兄弟、钱家骏、虞哲光、章超群、雷雨、马国良、吴应炬等。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这种“大厂之势”与“大家之气”,其实就是由国家助力我们形成的。

再者,也与艺术家本身的艺术高度和审美能力,包括他们对各种技艺的了解,以及他们对动画创作的投入程度有直接关联。当然,我们也不能忘记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对动画创作的给养,古典小说、民间谚语、历史故事、神话故事等,给予了我们丰厚的动画创作题材,而像中国画、剪纸、敦煌壁画,还有诸如木偶戏、戏曲等,又都是我们动画创作中形象与风格的灵感所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聪明的鸭子》

我们也始终与时代同步伐,创作了一些具有现实意义的动画作品,诸如《大耳朵图图》系列,就是讲述我们中国孩子自己的现实故事。这其实也是在践行几代美影人一直秉持的创作精神,即“不模仿别人,不重复自己”。受益于这种精神的指引,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才有了许许多多的第一:第一部彩色木偶片《小小英雄》,第一部彩色动画长片《大闹天宫》,第一部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第一部彩色剪纸片《猪八戒吃西瓜》,第一部折纸片《聪明的鸭子》,还有第一部宽银幕动画长片《哪吒闹海》等等。1981年创作的《三个和尚》,更是早于实拍电影,第一次获得了柏林电影节银熊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个和尚》

中国美术报:您刚刚也提到,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经典动画的创作少不了很多艺术大家的参与,诸如我们非常熟悉的张光宇、张仃、李可染、程十发、吴山明等先生,当下我们上美影的动画创作是否还坚持邀请知名艺术家的参与?

速达: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非常辉煌的那个年代,是一个动画氛围非常浓厚的时期,因此聚集了很多艺术大家。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的时候,还召开了一个国家性质的座谈会,来自社会各界的一流人才为中国动画的发展献计献策,这个研讨会某种程度上也促进了后续的很多合作。再者,特伟厂长本身也是艺术家,他有很多艺术家朋友,也促成了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与很多艺术大家的合作。当时大家不计个人利益,全力投入到艺术创作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耳朵图图》

如今市场经济时代,资金不够,难以像以往那样跟大艺术家合作。但我们现在仍全力邀请艺术家参与到动画创作中,比如正在创作的《斑羚飞渡》就邀请韩美林做艺术顾问。与此同时,我们也积极和各专业院校展开合作,例如和北京电影学院合作了《秋实》《立秋》《新三岔口》等艺术短片。再者,我们同许多插画师也有合作,比如我自己做的《大耳朵图图》,就是请我父亲速泰熙设计的,我父亲是很有影响力的装帧设计师,也是著名的儿童插画艺术家,80年代就受邀参加上美影的创作,例如《魔方大厦》等。现在我们还在筹备一个献礼二十大的艺术短片,也是找到了知名插画艺术家阿梗来合作。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向来非常重视动画创作中的艺术品位,可以说与优秀艺术家的合作从未间断,今后也会一直延续。

中国美术报: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60余年来,创作了大量经典的动画形象,孙悟空、哪吒等形象更是成为经典,这些形象的诞生都经历了反复锤炼,您能否为我们介绍一下这些动画形象的诞生过程?

速达:《大闹天宫》的筹备开始于1959年,这部时长114分钟的动画电影,投资高达100多万元,在当时可谓天价,所以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摄制组在美术指导和原画绘制人员的挑选上那是慎之又慎。《大闹天宫》的美术设计请来了张光宇,其三弟张正宇则主要负责场景设计。在上海闭关创作的一个月里,张光宇为大闹天宫绘制了12个主要角色的形象设计,诸如骄纵自傲的哪吒、嚣张跋扈的二郎神、老谋深算的太白金星,处处体现着民族化的特点。玉帝形象,张光宇则借鉴了家家户户都供奉的灶王形象,尤其脸上还保留着两块粉红色的腮红,非常接近传统民间的画法;托塔天王则跳脱了此前的舞台形象,头盔类似老鹰展翅的样子,以此显示其盛气凌人的形象,身上的盔甲选用了青铜器的锈色与纹样,暗喻其内心的冷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闹天宫》中的孙悟空形象

张光宇当时设计了三个美猴王的形象,后来经过严定宪在已有孙悟空形象的基础上,结合导演要求,塑造了我们现在看到的孙悟空形象,可以说是经过了多轮调整、精心雕琢,才有了这位神采奕奕、勇猛矫健的美猴王。张正宇的场景设计还巧妙融合了西藏唐卡、墨西哥壁画以及我们的传统样式。《哪吒闹海》的美术总设计请来了时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张仃担任,然而在主要形象的设计上又产生了分歧。经过一番讨论,导演组最终吸取了年画的表现手法,将哪吒塑造成双眼炯炯有神,灵气中透出一股韧劲,身材似藕节,洁白剔透的惹人怜爱的形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哪吒闹海》

中国美术报: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一代又一代的创作者为我们留下了太多宝贵的动画遗产,现在对于经典IP的活化都采取了什么方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全新的厂牌logo

速达:近年来,我们也逐渐对经典IP和厂牌进行了升级,在保留经典的同时也进行了一些调整。比如我们设计了新的厂牌Logo,用孙悟空形象和“上美影”几个字进行了抽象结合,新厂牌Logo也彰显了我们年轻化的转向。在IP方面,我们也把各个经典IP的形象做了适当调整,来符合现在受众的审美。再者,我们还把经典IP衍生出了一些新的故事,诸如近年的《黑猫警长之翡翠之星》《阿凡提之奇缘历险》等等。《大耳朵图图》除了将近200集的电视系列以外,我们也有了两部新的大电影,第三部也已经在创作中,我们还采用高质量的CG技术打造了《孙悟空之火焰山》这样一个院线大片。未来我们还会推出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元宇宙概念的院线片,将我们的众多经典IP放在一个时空里讲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与冬奥奥组会合作的动画《我们的冬奥》

再者,我们还利用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IP的高认知度与精神内涵,以各种各样的形式与国家大事和公益宣传结合起来,诸如我们为冬奥做的宣传广告,与冬奥奥组委合作的动画片《我们的冬奥》,都为我们激活经典IP打开了一个新方向。此外,我们还跟《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主流媒体有过多次内容共创,与中国消防、国安工作室、浙江省血液中心等机构有一些深度合作。在年轻人聚集的社交短视频平台,我们也做了全渠道的覆盖,推出了很多短视频、条漫、表情包,也是希望跟当下年轻人习惯的文化娱乐形态相融合,来实现IP和内容价值的双重延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入驻京东旗舰店

除此之外,我们也做了很多跨界合作,比如2021年我们和京东合作了“重返618品牌大促活动”,主要是考虑到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老厂址正好是万航渡路618号,所以我们双方共同推出了几个微电影。今年六一儿童节,我们与腾讯QQ浏览器合作了一个中国动画百年的主题活动,获得了热烈反响,我们现在的跨界合作,基本涵盖了衣食住行各个方面。当然,我们也开发了自己的文创衍生品,目前有好几百个品种,我们也是希望上美影的经典IP能有一个陪伴的意义,因为它曾是几代人的童年,也希望未来能够陪伴一代又一代人成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文创

与此同时,我们也将经典动画的修复提上日程,让经典IP重焕青春,像2021年修复上映的《天书奇谭4K纪念版》,就在全社会范围内产生了很好的反响,也让我们对经典影片的修复充满信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书奇谭4K纪念版》海报

中国美术报:除了经典IP的活化外,我们也非常期待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能够再创作出优秀的动画作品。听说《斑羚飞渡》《新雪孩子》等新片都在创作中,您觉得目前在创造新IP方面,我们存在什么挑战与困境,又有什么新的优势?

速达:我们最大的挑战是在新时代下,怎么能将中国传统文化跟动画结合,怎么真正讲好中国故事,怎么创作出真正有根、有美、有为、有魂的精品。除此之外,我们面临的挑战还有人才、资金等,即怎么能够在国有体制下突破人才引进的限制,怎么能够实现电影制作前、中、后期的人才补充;怎么能够保证有充足资金全情投入到动画创作中。动画创作同样也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但现在无论是投资方、观众、影评人,都更加偏向娱乐化、高点击量,很少有人真正去谈动画艺术本身,而动画面向的是未成年人,动画的思想内涵、艺术审美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未成年人,所以我们的动画创作一定要积极向上、向善,传扬优秀的中国文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奇谭》部分海报

谈到优势,前辈们留给我们的经典动画,为我们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可供学习的范例。厂牌和IP焕新以后,其实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新的可能与合作机会。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还拥有创作优势,我们的创作力量从来没有间断过,大家都有很丰富的创作经验,只要有好的机制来配合动画创作,我觉得很快就能够创作出新时代的新经典。我们还积极与高校、年轻艺术家展开合作,在艺术形式上寻求新的探索。今年我们也会推出十位导演共同创作的动画短片集——《中国奇谭》,向中国动画百年致敬,也希望年轻艺术家的全新作品,能够让大家眼前一亮,进而也看到我们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在新时代的艺术追求。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不管是在制作方面,还是产业开发上面,也迎来了新的可能。我们还有很强的市场优势,现在提倡民族文化复兴,所以大家对国产动画也有很多的期待,其实也是给了我们丰富的产业机遇。所以,对于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未来前景,我们还是非常有信心的。■

往期链接:

编辑 | 赵 墨

制作 | 冯雅颖

校对 | 王密林

《中国美术报》艺术中心内设美术馆、贵宾接待室、会议室、茶室、视频录播室,背靠中国国家画院,面临三环,功能齐全、设备完善,诚邀您到此举办艺术展、品鉴会、研讨会等活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54号

联系人:颜培大

联系电话:010-68464569 15711102835

《中国美术报》为周报,2022年出版38期。邮发代号:1-171

1.全国各地邮政支局、邮政所均可订阅,190元/年

2.直接向报社订阅,发行联系人:吴坤 电话: 13071178285

新闻热线

电话:010-68469146

邮箱:zgmsb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