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泰和八年,公元1208年。十一月,北方草原之上,草木萧瑟,秋风凛冽。在这一派肃杀之中,屹立在草原之上的大金王朝有大事发生——金王朝的第六任皇帝,金章宗完颜璟驾崩了。虽然这位皇帝并非本篇文章的主角,但他同样值得一提。皇帝所处的年代,正值金王朝稳步发展的平静岁月,所以金章宗可以说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太平天子”。天下无事,皇帝就很难有什么太大的作为,该打的仗,先帝们已经帮你打完了,该挣的钱,历代先祖们也早就帮你挣完,然后盆满钵满的放到了国库里。该修的水利工程也修了,该搞的民生建设也搞了,就连皇帝本人想翻修一下宫殿,却发现皇宫富丽堂皇,根本没有修缮的必要。所以翻遍史书,我们很难在历史长河中找出一点皇帝的丰功伟绩来表扬一下。这位皇帝一生之中留给人们最大的事迹,也许就是他本人是一位极富艺术细胞的文青皇帝,才华横溢,吟诗作对,唱歌弹曲,无一不会,无一不精,其中,又以书法最为突出。皇帝练书法,不练颜真卿,也不练柳公权,自然也练不到启功老师的作品集,皇帝墨笔挥毫,只爱练北宋徽宗的瘦金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位皇帝的瘦金体不是练练而已,而是深得精髓,临摹徽宗的瘦金体,就连后世的专家们也一度都不能分辨真伪。现在,皇帝过完了自己诗情画意的一生,即将走向人生的尽头。风和日丽,国泰民安。帝国并无繁荣迹象,但也并无衰败的痕迹,金王朝此时的发展就像皇帝的一生一样,只有二字可言,那就是:平稳。所以总体看看,金章宗完颜璟还算是一位合格的皇帝。之所以说“还算是”,是因为皇帝在诞育子嗣这方面表现并不能算太好。皇帝平生仰慕中原文化,在国内也积极地推动汉化发展,那么他必然知道,在儒家学派的传统里,不孝有其三,无后为最大。而金章宗就是一位没有为金朝留下子嗣的皇帝。当然,说没有子嗣,也不绝对。皇帝驾崩时,活着的皇子虽然一个没有,但怀在娘胎里的子嗣却有两个。皇帝的两位妃子,贾妃和范妃十分争气,在帝王弥留之际双双怀孕,终于算是给帝王留下了血脉。于是皇帝在临死之前,留下一份遗诏,自己死后,贾范二妃诞下的子嗣中,若有男婴,就先立为皇储,再继承大统。皇帝想的挺好,安排的也很妥当,可皇帝只能管生前之事,所以哪怕他躺在病床上只有一口气,他说什么,文武大臣一定铆劲点头,表示只要皇帝吩咐,我们肯定照办。但皇帝两眼一闭,腿一蹬,情况可就大有不同了。妃子十月怀胎,生下来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倘若生下来两个都是女婴,又该怎么办?就算如皇帝所料,生下来的是男孩,可孩子能不能平安长大,长大之后是不是块当皇帝的料子?这都是无法预料的。大臣们等不起,金王朝也等不起。所以皇帝前脚刚归天,后脚这帮公卿大臣们就拥立了皇帝的叔父,完颜永济当了皇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情于理,这并不能算是什么蹩脚的安排,完颜永济是世宗完颜雍的儿子,论资历,也算根正苗红,即位当皇帝,在向来混乱的金朝继承制度里,问题不是很大。如果硬要说这是忤逆,这是违背了章宗临死前的旨意,也大可让完颜永济先干几天,等到章宗的子嗣出生,长大,到了可以亲政的年纪,再还政于他,也就罢了。大臣们的想法很好,但当事者完颜永济却不是这么想的。他认为,皇帝的位子既然归我,就绝对没有再让出去的可能,我不仅要做,我还要一劳永逸,长长久久地坐下去。那如何才能一劳永逸呢?很简单,杀人灭口,斩草除根,把章宗的子嗣扼杀在娘胎里。等他们长大成人?抱歉,在这个充满血腥政治和诡谲阴谋的大金王朝,绝无可能。于是乎,可怜的贾范二妃,一位被毒杀,一位遭堕胎,先皇的子嗣一个不剩,没等降临人世,就提前领了便当。这回完颜永济同志终于可以舒舒服服地当他的皇帝了。但很可惜,完颜永济摊上了一个十分不幸的时代。两年以前,即泰和六年,公元1208年,蒙古族首领铁木真已经统一蒙古各部,建立了大蒙古国,并且当上了在未来举世闻名的“成吉思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铁木真同志在章宗完颜璟在位时,还仍然保持着对金朝的朝贡政策,因为毕竟章宗还算是个有为之主,而此时的铁木真羽翼尚未丰满,还不敢十分放肆,等到完颜永济即位时,铁木真当然也要跑到金朝去探探路,看一看新皇帝几斤几两,没想到见了一面之后,铁木真却说了这么一句话:我谓中原皇帝是天上人做,此等庸懦亦为之耶?何以拜为!——《元史》铁木真表示,我以为中原的皇帝都是天命之子,是上天派下来的使者,没想到我一见到完颜永济,却发现他是个庸常之辈,这样的皇帝,我又何需再臣服于他呢?从这段话中,我们基本上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完颜永济不太能镇得住场子,他在铁木真面前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是一个十分平庸的帝王形象。当然,平庸并不是铁木真同志一个人说了就算了。要验证一个帝王的优劣,需要多方面来印证,而接下来发生的一件事,则可以彻底的说明完颜永济同志的确是个百年难遇的蠢材。此时,中原大地四方势力,南宋偏安一隅,金朝独立北方,西夏夹缝求生,蒙古蠢蠢欲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铁木真一直有统一天下的野心,必然不能让其它三方势力消停,于是他决定,出兵西夏,迈出山河一统的第一步。这个军事策略在当时来看无疑是十分正确的。南宋太远,想打打不着,金朝树大根深,一时之间很难攻克,西夏地狭人稀,国力羸弱,非常适合当做软柿子被捏一捏。结果可想而知,蒙古铁骑在当时是世界一流的轻型机动部队,西夏士兵根本无力抵挡,败退连连,只好向金朝求援。西夏向金朝求援不是毫无来由的,因为这么多年来,西夏一直夹在宋朝和金朝之间,腹背受敌,为了活下去,西夏国的大体方针一直都是“和宋附金”。和宋,即是和南宋搞和平外交,互利互惠,我不到你边境上捣乱,你也别有事没事就过来攻打我。而附金,则是向金朝屈膝,年年交钱交粮,以寻求金朝庇护。这种方式和小弟跟大哥混,要给大哥交保护费,是一个道理。在此之前,金朝已经拿了西夏不少的保护费,现在西夏小老弟有难,当大哥的理应出头帮忙。但此时的金朝皇帝完颜永济却表示:“敌人相攻,我国之福也,何患焉?”——《金史》皇帝认为,西夏和蒙古本质上都是敌对势力,现在俩敌人打起来了,自己坐山观虎斗,坐收渔翁之利,岂不是美滋滋?是的,皇帝的思路就是这么清奇。完颜永济并不明白,金朝和西夏的关系一直是相互依存的状态,西夏是金朝的门户,西夏若失,门户洞开,下一个待宰的羔羊岂不就是自己?更为关键的是,作为一名老大哥,他实在是太不了解自己这个老小弟的脾气了。西夏向来摇摆不定,牌桌之上,谁强就跟谁混,彼时你不帮助西夏,难保西夏向蒙古屈服,调转方向,联起手来和蒙古对付自己。但皇帝命令已下,就再无回转,西夏人左等右等,结果只等来三个字:我不管。既然你不管,那就别怪我们不仁不义了!情况正如预料所言,西夏人倒戈投降,从被蒙古征讨的小国,变成了归顺蒙古的马前卒,居然联起手来开始对付金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在轮到完颜永济慌了。然而,更慌的还在后头。蒙夏联军进攻西夏不说,金朝后院着火,契丹人耶律留哥在金朝境内揭竿而起,举兵数十万,发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反抗金王朝统治的造反行动。就算完颜永济再蠢,他也知道此时必须要有所动作了。皇帝搞了什么动作呢?简单,既然内忧外患,那就派人平乱。皇帝亲自点将,选定了右副元帅胡沙虎作为军事负责人,全权负责抵御外敌,以及剿匪平乱的工作。胡沙虎同志的戏份虽然不多,但他接下来的行为却是举足轻重的。这位被皇帝委以重任的三军大元帅,带兵打仗不太行,吃喝享乐倒是第一名。从领了任务的第一天开始,整天在军营里吃喝玩乐,愣是一天战场也没去过。皇帝很生气,我是天王老子,我当甩手掌柜也就算了,你是给我打工的,你不工作谁工作?按理说被皇帝训斥一番,胡沙虎同志该老老实实的带兵出征了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胡同志偏不,他被皇帝斥责一顿,心中十分恼火,居然一怒之下发动兵变,直接就把完颜永济给咔嚓了。一生昏庸无道的金朝皇帝,就这么稀里糊涂地死了。那是在遥远的至宁元年,公元1213年。这一年,蒙古大军举兵南下,攻取了金朝军事重地居庸关。南宋境内诞生了一个小男孩,这个小男孩的名字叫做贾似道,彼时的贾似道小朋友平平无奇,但在未来,他却会成为一个在某种程度上决定南宋命运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金朝皇帝完颜永济死于一场临时起意的兵变,而新即位的金宣宗完颜珣又是个能力十分拉胯的糊涂帝王。大金王朝江河日下,再也难返昔日的荣光。山雨欲来风满楼,一个新的时代,即将要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