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数字人真是越像真人越好吗?为了让“居住”在美国的虚拟音乐人“Lil Miquela”形象更加真实,设计团队特意在其两颊上添了些“雀斑”。然而,这种“连不完美都是经过刻意设计”的情况,反而可能引发人类的“恐怖谷”效应。

通过头盔设备,人们将意识与虚拟世界连接,操纵着代表自己的虚拟人物进行体验,听觉、嗅觉等各种感知都很真实……某科幻电影里的情节,生动地展现了“元宇宙”的一个可能场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元宇宙”这个本诞生于1992年科幻作品《雪崩》的概念,自2021年开启元年、使得世人得以管中窥豹后,便迅速成为所有产业中最火热的概念之一受到市场追捧。虽然元宇宙的宏伟蓝图无法在一朝一夕实现,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深度融合也并非易事,但被视为元宇宙入口的虚拟数字人却迎来了爆发式增长。

天眼查APP显示,我国现有“虚拟人”、“数字人”的相关企业38.6万余家,2017-2021年,5年新增注册企业增速复合增长率近66.3%。特别是2021年,新增注册企业近18万家。另据头豹研究院数据,按不同下游应用领域划分,2020年中国虚拟数字人行业市场规模约2000亿元,未来随着新技术成熟以及市场接受度拓展,2030年中国虚拟数字人市场规模将达2700亿元。

可以说,不断涌现的虚拟数字人及其应用,让我们见识到了元宇宙的一角,也使人们更加畅想元宇宙给日常生活所带来的改变,进而用这把钥匙打开元宇宙的大门。

但虚拟数字人在应用落地过程中,仍然面临同质化、技能缺失等问题。因此,在这个超2000亿规模的赛道上,如何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关注真正意义上的创新,也成为科技企业的一堂必修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2虚拟数字人关键词:破圈、规模化

从冬奥会上的央视AI手语主播、到首个代言麦当劳的数字人希加加、到挑战高考作文的数字人度晓晓、再到首个文博界虚拟宣推官文夭夭……如果用一个词赋予2022年的虚拟数字人产业发展——“破圈”再合适不过,虚拟数字人可谓在各个领域忙得不可开交,他们正在通过跨界的方式,覆盖社交娱乐、金融、电商等应用场景,从科技领域成功破圈,更广泛的走向大众视野。

因此,无论是用户还是产业,都对虚拟数字人给予了高度的关注。普通用户开始畅想着,可以拥有一个虚拟数字人“朋友”陪伴,或者像电影《头号玩家》那样,只要戴上VR和传感设备,就可以进入虚拟世界。

而产业端,则是更期待虚拟数字人为传统行业带来颠覆式的变革,通过与这一技术的融合,提升规模化和扩展能力,推动产业降本增效。但基于目前数字人制作成本等因素,要想实现人均拥有数字人恐怕还有点遥远,但在产业端的落地应用已经有了初步的规模。

虚拟数字人已经应用在多个行业场景。首先是备受关注的文娱领域。比如短视频、直播、电商等场景下,由于产业的迅猛发展,使得对优质主播的数量、以及高频次使用需求迅速提升,虚拟数字人能够解决这一领域对主播培训周期、上播频率、播出时长等要求方面的痛点。

其次是作为百业之首的金融领域。众所周知金融行业从业人员需要有大量知识储备,并且金融场景下,用户体验和转化率的提升也是虚拟数字人应用得以规模化的重要因素。不仅如此,虚拟数字人也在促进金融机构组织结构的优化,促进服务营销一体化。也是基于以上应用落地的不断推进,虚拟数字人更多的行业和商业应用场景也被发掘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未来元宇宙世界:数字人打响“前哨战”

在上世纪80年代,初代虚拟偶像的面世将这一概念在世界范围推行,到了2007年初音未来的诞生更是行业里程碑事件,而当下,虚拟数字人的生产已经成长为平台型。虚拟数字人的前期发展随着CG、动作捕捉等技术的变化而逐渐精进。未来,毋庸置疑,类人智能、自然交互与虚拟现实等技术支撑的研究发展,则是虚拟数字人突破现状、实现更大规模落地的前提。

国内外产业链中,Meta、Google、Intel、网易、微美全息、哔哩哔哩等巨头纷纷布局全栈式技术服务,也有专注于某一细分赛道的玩家,比如,专注虚拟形象生成的Soul Machine,专注渲染建模的游戏巨头Epic Games等等。

国内在内容制作、AI能力、渲染建模、IP运营等领域发展较为均衡,数字人的打造除了精美的形象、人像生产之外,最重要的是它后端的生产能力,数字人的打造需要语音、语义、视觉、大模型等全链路的技术支持。

现实生活也出现了不少虚拟数字人的身影。小红书推出了“潮流数字时代”计划,推广一批虚拟数字人作为博主发布笔记;B站专门为虚拟主播开设了分区;湖南卫视的小漾将作为首个虚拟主持人出现在电视屏幕上,这些信息都透露着虚拟数字人市场正在升温。不仅如此,科技圈内腾讯(TCEHY.US)也推出了3D超写实等五种数智人,英伟达甚至造了个迷你版的黄世勋——虚拟数字人Toy-Me。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虚拟数字人领域,百度(BIDU.US)相关技术专利获批授权数量最多,51项数字人专利申请中有20项授权成功。据侯浩介绍,百度已经打通了数字人生产全链路的AI能力,百度智能云曦灵数字人平台打造的几十位数字人已经应用在了金融、运营商、文旅、广电、互娱等领域。

而另一个作为虚拟人市场的实力玩家,元宇宙全息龙头企业微美全息(WIMI.US)在云端架构的实时互动内容大规模、高并发、低延迟、高精度实时渲染上,有着长达数年的深厚技术积累。与市面上许多同类产品不同,微美全息基于云端架构、面向用户消费市场的全息数字人提供解决方案。可为企业和品牌提供定制虚拟数字人IP、虚拟场景、特效展现等多元化创意的虚拟技术营销方式,无论是在虚拟主播、影视数字人、还是虚拟代言人、虚拟客服等领域,实现数字人的大规模实时交互。

据公开资料显示,微美全息实时IP库中累计的虚拟IP形象近5000个,涉及多个行业及领域,在各行业领域均有成熟的解决方案和服务案例。其虚拟形象IP创造数量和进行数字世界联动、以提供与现实世界相对应的如动漫、电商、社交娱乐等资源内容在虚拟技术行业均处于领先地位。

作为专业人士认为,虚拟数字人是未来元宇宙的基础设施,将来每个人、每个企业在元宇宙里都会拥有自己的一个分身,也有自己企业的代表形象。元宇宙也好、数字人也好他应该能够形成整合的能力,这样才能为企业、为用户提供全链条的服务。这是虚拟数字人和元宇宙未来发展趋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虚拟数字人技术正在高速发展期,但目前的呈现形式依然是“活在屏幕里的网生人物”,在当前的场景中,包括在屏幕、手机APP、电话端的区分下,又有屏幕大小的分别,比如有车载屏、有Pad屏、有立式大屏。

随着《"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等政策对于数字经济未来的描述逐渐清晰,多产业、多技术的相互融合亦将逐步深化。安信证券报告认为,在元宇宙方向上,中国的优势在于“内容与场景、协同方”这两大板块,同时基于现阶段的技术水平判断,中短期内我们预计国内虚拟数字人将率先在某些特定场景中发展落地,如直播带货、虚拟客服等领域。

而在不远的将来,中国的虚拟数字人或将成为元宇宙相关领域最快规模创收的应用。也许到那时,元宇宙产业也会呈现出中国速度的发展,我们也将实现虚拟数字人走出屏幕、我们走进屏幕的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