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夏季,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降雨量普遍增多,各大自然水域都有不同程度的涨水现象,不可否认的一点是:涨水的季节确实好钓鱼,但是如何准确地把握住最有利的时机就显得非常关键,因为钓涨水鱼受时间的限制,一般在两、三天或十天半个月左右时间内水位就会退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要清楚地了解这里面的门道,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如何选择钓位了,今天就从以下几个方面简单地分析分析:

一、放弃老钓位,需探寻新钓位

涨水期间的水位发生变化,鱼儿惬意的生存环境就会遭到破坏,平常鱼儿喜欢栖息的地方也许就不会再得到它们的“眷恋”了。所以,平时经常光顾的老钓位要果断放弃,需重新开发新的钓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外,还可以从两个方面来验证这一观点:一是由于大量的降雨,陆地上的虫卵、野果、食物残渣等被冲刷至水中,再随着溪水、河沟等支流一同汇入江河湖库之中,由此岸边漂浮着大量的食物,从而吸引着鱼儿来探寻新的“家园”。二是因为涨水后,最初的老钓位被淹没或者水深发生变化,同时雨季的深水溶解氧含量低,鱼儿肯定也会离开那里。

二、放弃远处的钓位,需选择近岸

一般在正常的天气环境下,鱼儿胆小谨慎的性格是很难靠边的,因为近岸的水浅清晰,透光性强,可见度高。但是下雨涨水之后就不同了,之前近岸的水深会增加,而且经过雨水冲刷之后,水质会变得浑浊,给鱼儿提供了安全感,同时岸边的食物又丰富。这时,只要在岸边作钓,收获都不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放弃大水域,需选择小水域

这里所说的大小水域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基于平常作钓水域的尺寸而定的,比如原来的小河流、小湖泊、小池塘等,由于降雨涨水所致,其面积会变得更大,由此就变成所谓的大水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如上文所说,涨水之后,冲刷下来的食物会集中在某些狭小的区域,比如洄水湾、池塘角、石头边、进水口等转角处,鱼儿就会从大水域游进这些狭窄的地方来寻找食物,有时甚至在一脚深的浅滩都能摸到鱼。

此外,在大水域的水流相对湍急,走水严重不利于下钩,在这些狭窄的、有障碍物的、水流缓慢的洄湾里作钓才能钓获得更多。

四、放弃凹处,需选择凸处

这里所说的凹处是指原来的深沟或深坑,未涨水时,在这些地方作钓或许更理想,因为天热深水更藏鱼。但是涨水之后,这些地方会变得更深,鱼儿不会停留至此,同时还存在不安全的因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多地,我建议多选择这两个凸起的钓位:一个是凸出的桦尖半岛。涨水时水流湍急,水中间的食物被冲刷至两边沿岸,鱼儿会沿着岸边向上游,边游边寻找食物,经过“凸出”的半岛桦尖时遭遇“碰壁”,就会在洄水湾处短暂停留直至游过桦尖找到“出口”。

第二个凸起的钓位是指被水淹没之前的土坡或者小岛,这些位置地势较高,就算被水淹没后,水深也适中,同时还能拦截随水流冲刷下来的食物,有利于鱼儿的聚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上所讲述的正是:夏季涨水后,钓位选择的几点技巧!是我从鱼儿生活的习性上分析的一点点个人看法,仅供参考!当然,如果你对此有不同的意见,还请不吝赐教!